重庆长安变身中国长安! 这家186岁的车企凭啥代表中国出征全球?
2025年7月29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蓝色幕布缓缓落下,“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金字招牌正式亮相。
这家带着上海黄浦江基因(前身是1862年洋炮局)、在重庆山城成长壮大的车企,就此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第9家汽车央企。
它不再是区域性的重庆长安,而是肩负国家使命的中国长安。
长安汽车博物馆里陈列的SC1120微型面包车,正是这家企业第一次创业的见证者。
1984年,当中国汽车工业刚向世界打开大门时,这款装着0.8升发动机的“微面”在重庆江北下线,每公里油耗仅4升,售价不到3万元,让个体户们第一次圆了汽车梦。
随后二十年间,长安微车市场占有率突破40%,每三辆微车就有一辆产自长安。
走进长安研发中心,巨大的时间轴上标记着2006年的转折点。
当时长安年产销刚突破70万辆,却做出惊人之举:每年拿出销售收入5%投入研发,在意大利都灵建立中国车企首个海外设计中心。
十年持续投入300亿的成果是,2017年CS75系列SUV上市后,终结了哈弗H56连续42个月的销冠纪录。
技术人员展示金钟罩电池穿刺试验时不会回避镜头。
当钢针穿透电芯,监测屏幕显示电池包温度稳定在35℃,未见任何火苗。
这种采用航天级隔热材料的电池组已装在30万辆深蓝汽车上,创造了新能源车零自燃的记录。
隔壁实验室陈列着能量密度400Wh/kg的固态电池样品,计划在明年量产装车。
阿维塔体验店里的顾客总会被光影车模吸引。
工程师按下开关,阿维塔12的“未来美学”曲面车身瞬间投射在台面上,267颗LED光源勾勒出蝶翼式前脸。
更震撼的是座舱里的华为乾崑系统:当驾驶员说出“寻找有露台的江浙菜”,系统立即规划出沿黄浦江的路线,途经三家符合要求的餐厅。
泰国罗勇府工厂流水线上,右舵版深蓝L06刚完成欧盟R100安全认证的底盘正被装入车身。
这里的年产能达15万辆,每90秒就有一辆车下线,销往新加坡、澳大利亚等21个右舵国家。
工厂库房里的电池包标签上印着“重庆-宁德时代联合制造”,而智能座舱模块则来自长安旗下辰致科技。
长安股权关系图显示着庞大的商业版图。
除持股长安汽车、江铃汽车等整车企业外,旗下117家子公司覆盖从激光雷达(禾赛科技)到车规芯片(时擎科技)的全产业链。
在江苏溧阳,辰致科技新建的底盘工厂里,国产空气悬架正以月产5万套的速度供应多个品牌。
财务办公室张贴的上半年成绩单令人振奋:135.5万辆的总销量中,新能源占比提升至33.3%,阿维塔12在欧洲市场单月销量突破5000辆。
在德国慕尼黑设计中心,本土化团队正在修改新款SUV的门把手造型欧洲用户反馈冬季戴手套不易操作原型设计。
重庆两江新区的前沿技术实验室展现着更多可能。
旋转测试台上的飞行汽车原型机正在进行悬停测试,其八旋翼结构已取得67项专利。
在AI训练区,长安与华为联合开发的人形机器人正学习汽车喷漆动作,机械臂误差控制在0.02毫米内。
长安汽车文化墙上悬挂着三次创业的里程碑照片。
从1984年第一辆微面到2006年首款自主轿车志翔下线,再到2024年阿维塔11获得德国金方向盘奖。
最新添置的陈列架上,深蓝S7获得的欧盟E-NCAP五星评级证书与泰国皇室颁发的杰出产品奖章并列摆放。
在沙特吉达港码头,工人们正把印着“CHA”标志的车辆开进滚装船。
这批长安启源Q05即将发往北非,车上装载的光伏充电系统在沙漠地区日均发电量可达8度。
旁边集装箱内则是为东南亚市场准备的换电站模块,这些由长安研发的第三代换电设备单次换电时间已缩短至90秒。
长安的工程师们在全球布局着创新网络。
慕尼黑设计中心主导欧洲车型开发,底特律新能源实验室攻关低温电池技术,横滨工作室则专注于内饰织物研发。
在重庆总部,语言实验室里德语、阿拉伯语、泰语等12种语言的语音指令测试24小时不间断进行。
销售展厅呈现着清晰的品牌矩阵。
左手边是阿维塔的百万级纯电超跑模型,对面板壁上深蓝S7配备的3nm芯片结构图清晰可见。
右侧长安启源展区则演示着光伏充电系统在海南测试中,这套系统使车辆每周减少充电桩使用3.2次。
生产线上的技术革新肉眼可见。
渝北工厂焊装车间里,700台机器人同时焊接车身,激光焊接速度达到每分钟7米。
总装线工人佩戴的AR眼镜实时显示扭矩数值,当螺栓拧紧力矩达到136N·m时,系统自动弹出绿色提示框。
品牌档案馆收藏着历史性文件。
2014年长安成为中国首个产销破千万的自主品牌时,员工们在CA168车牌前合影的相片已经泛黄。
旁边展柜里陈列着2025年3月交付第3000万辆汽车时收到的车主来信:“祖父开长安微卡跑运输,我给女儿选了阿维塔,三代人见证中国制造的蜕变。 ”
马来西亚柔佛州的试驾场地上,当地消费者正在体验深蓝S7的自动泊车功能。
该车配备的双目摄像头精准识别出宽仅2.1米的车位,连续十七次测试均一次入位成功。
销售经理展示的预约名单显示,本月试驾排期已满,60%预约者点名要体验L3级智驾功能。
技术转化中心的数据看板上跳动着创新成果。
专利库数字停在12768项时,技术人员将最新获授权的“电池液冷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录入系统。
隔壁实验室正在测试的中央环网架构SDA已完成24万公里路试,数据传输速度较传统CAN网络提升100倍。
芜湖港的汽车滚装船泊位前,身着深蓝制服的工人操作着智能装载系统。
通过激光扫描车身尺寸,系统自动规划装载方案,单船装载量提升15%。
船舱里的阿维塔12都配置了欧盟自动驾驶准入标准的黑匣子,完整记录着车辆运行数据。
两江智能工厂的质检线上,光学扫描设备正在捕捉车身表面0.02毫米的起伏。
当检测到某车型尾门缝隙宽于设计标准0.5毫米时,系统即刻锁停生产线。
工程师调校后的数据实时同步到全球21个生产基地,确保巴塞罗那工厂的同款车型缝隙误差不大于0.3毫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