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班,天色还没擦黑,西郊那条老国道上又堵牢了。一辆贴着外地牌照的轿车正犹豫着准备超车,司机探出头左顾右盼。路边卖西瓜的陈大叔照旧窝在三轮旁,抽着廉价香烟,嘀咕一句:“老路又搁这上演龟兔赛跑了。”那辆车憋到红灯前,突然一脚油门,车尾却只慢腾腾地晃了下,眼瞅没超过前面面包,反倒被两旁的小电驴钻了空子。市区超车,真心靠点技术和忍性。
问了下隔壁车主老刘,他乐呵笑到,自己的老帕萨特超车得挑好时机。“06年1.8T的,你别看这车大,超过本地这些三缸新车倒还多点底气。”但遇上油门踩下去没反应,那八成是机头里“锅底”太脏,发动机积碳肚子里都“薅”满了,“动力掉半截”,刘师傅说,“空踩嗓门,车不走劲。”去年他用某宝买的泡缸清积碳,维修厂老板还调侃,“不要浪费钱,真要清你得拆,把气门喷嘴刮到底。”有说市面上的“燃油宝”其实效果有限,纯属心理安慰。
一到夏天,咱们这儿的炼油厂送过来的油品也不太稳定,车友群总有人吐槽,加了一箱低标号油,发动机抖得跟筛子似的。加油站的小伙子还拍胸脯,“哥们,油没问题!”实际高速一跑,车不吃油不提速,再碰上下雨天,水分杂质进得多,真摊上也只能多跑个修理厂。
空气滤清器这玩意儿,不是啥高大上的技术活。邻居冯大妈,两年只换过一次,每次雨后尘土大,滤芯跟蜂窝煤一色。引擎呼吸不畅,老修理店的张师傅一查,“你这比蒸馍还糊得紧,发动机都喘不上气来了。”其实按维修手册,五千公里一换,有条件的地方,保守点三四千就该瞄一眼,市区灰大,滤芯寿命可比想象短,“要学会听声”,张师傅总强调,“轰油门没力气,先看看空气滤。”
提一嘴,这车上的冷门配置也有":有的合资低配居然带定速超车辅助(真有人用么?),东北的哥在群里说,那玩意每次超车“定速”都慢半拍,还不如自己脚下灵活。还有美国佬机油尺上自带小滤网,说是防止杂质回流,其实要真进积碳手动都搞不出来,纯属噱头。
有意思的是,新电动车这两年在本地高速超车已经成了“新马拉松”。师傅们说,里头动力来得是真快,但踩多了续航蹭蹭掉,下回家门口充不上电还得叫救援。像是上回王叔去省城,特斯拉一脚电门过了物流大货,车内的副驾还喊“慢点,直接窜上去吓一跳”,全域扭矩真不是吹。
超车技术说新不新,说旧又变得快。前几天,同事开了家里的新国产SUV试了试,盲区辅助一开,超车前侧后刹那提醒,把他吓得汗都冒了。“新东西就是会叫唤,开惯老车的突然不适应。”不过看新闻,某些高级警示甚至能自动帮你拉回方向,攒了几次事故,真有点门道。
有一回雨夜,西环路上出过事:本地一辆老自主轿车本来还想赶个急,结果动力上不去,硬是愣在对向道上,被后车喇叭按掉牙。那事儿还传了好几天,群里有玩笑,说“动力够不上,胆子却不小”,提醒后辈别学。
其实超车心理也玄乎。有的不敢,有的横。家对门小林每次超车前都先吸口气,说“我怕麻烦,总想着要不就别超算了”,反倒没出乱子。有人年轻时以为,超车“拼胆子”,后来吃了憋才明白,真不是车快就安全,一脚踩空,冷汗全身流。
至于那些理论上的加速规定,师傅们大多嘴上说懂,实际做起来还真未必踩准。国道、市区还是双车道,有的地方本就限速乱七八糟。你要是按什么20公里时速差,真得瞄着红绿灯、算着后面大哥心情。还有人信口开河,说“高速超车一必须拉出50码”,真让警察逮住就要挨批。实际用车,每人招法不一样,老车动力缺,得挑场地,电车猛劲短,超多仗着扭矩快。
谁说动力不足没解?也听说过有老车主坚持每年两次进厂“洗心革面”,把进气、火花塞做个彻底;更有资深玩家自个拆进排气管,手里黑得像抹了锅底,乐呵道:“抢救了一台快报废的老骨头。”不过也有传闻,说有的车型那颗冷门的EGR阀(废气再循环阀门)堵了后,动力直接掉光,一般小厂还查不出来。问出口技术员,人家撇撇嘴:“老无用零件还真起大事。”
说远了。其实那些超车、动力的事儿,大多数普通人上了车就得面对。有的烦,有的以为就是命;可真要想日子顺心,还得自己摸索一套应对法子。
上周小区二哥心血来潮换新空气滤,好不容易干完活,拍照发群里炫耀:“今天超车好像快了点?”底下李姐回句,“心理作用吧兄弟”。后来他开着那辆10年车带娃去郊区,路上一脚大油门还是被微型电动车刷了过去。他摇摇头,低声嘟囔:“看来,真正的动力,还是给自己打气顶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