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没站在成都新国际展览中心的炽热展馆里,但如果闭上眼睛,大概能脑补那种堆满汽油味和电流味的混杂气氛。车展,永远像个介于求偶和试婚之间的大型相亲现场。厂商们扛着各自的最新武器亮相,车评人和观众刷着手机拍照,偶尔你还会注意到展台角落的低电量插座,和皮卡尾箱里摆的假工具箱——一切都在提醒你,这是创造未来的地方,但也是制造焦虑的战场。
今年成都车展的推新主角之一,是江淮悍途EV。如果你恰好是那种热衷于折腾新鲜玩意的大男孩,或者正在琢磨“换个纯电皮卡带家人下地下田”,你应该会被这车的信息戳到。不过作为一个多年和车祸、电池着火打过交道的旁观者,更关心的是:一辆发售价19.98万元的纯电皮卡,到底意味着什么?毕竟,定价和定位永远是比车漆厚度更难琢磨的谜团。
我大体捋了一下这次展出的悍途EV新车型。官方宣布两种新荣耀型上市,国潮系列卖19.98万,驭风系列21.98万,顶配继续维持在31.98万这个听起来略裂痕的数目。新成员加入,入门和中配终于盖到了,那对市场来说像新剧本添三条支线。不过,江淮这次不是完全“薄利多销”,燃油版的悍途你现在能十多万入手,纯电版本顶多算是“价格上贴着新能源标签”,想要占新能源补贴的鸡头,做燃油车受众的凤尾。
纯技术层面,悍途EV是标准的中型皮卡,封闭格栅、带电流感铝圈、能点亮的JAC车标,车长宽高分别是5330/1965/1920毫米,轴距3110毫米,货箱内部尺寸1520/1590/470毫米,空间说不上奢阔,但喷涂货箱和前备厢确实照顾了搬运党。内饰部分你要找高级感不用太高期望,旋钮换挡稍显未来,但整体风格还保留着“工具车”的原味。旗舰配置给出了一整套自动驾驶初级配套、无钥匙进入、无线充电、360度全景影像,基本上是能一条一条打勾的菜单清单。电动车该有的归位,没什么突兀,也没什么超预期。
动力是关键词。双电机,前70千瓦后150千瓦,88度磷酸铁锂电池和505公里理论续航,这数据你要是搁在乘用SUV上未必精彩,放在中型皮卡里,还算主流,不抢风头也不掉队。磷酸铁锂电池相对安全,一车两驱动也能保证搬砖接孩子两不误。当然,如果你脑洞大开,想用皮卡去环球自驾,建议先查查沿途充电桩和电池极限承受力——谁让咱们新能源时代最大的问题,是“再也不能随手扔个油桶解决续航焦虑”了。
说到底,这个价位这个配置到底竞争力如何?拿同场竞技的长城炮EV来说,售价25万起,江铃大道EV18万起,福田大将军EV则跨度更大。按数据扳手“砸一砸”,悍途EV入门版优于炮EV的价格,但高级别拼配置还是有点悬,品牌影响和车身结构属于各自有说头——你可以把他们想象成身高都175的篮球队员,各有各的站位,谁也挤不死谁。销量层面,按乘联会数据,江淮皮卡今年7月全国卖了3229辆,排名第5。这样说吧,“进不了三甲,跌不出前十”,属于够看戏但喊不到头的主角。
讲句职业老话,其实在汽车行业里,价格、配置、实际体验这三者的关系,比验尸报告里死因、伤情和生活习惯还要纠结。你在展台前看到的官方数据,等到真买了用三个月,可能才发现某个智能配置其实用处不大,或者动力很猛但电池续航不是很顶。皮卡这个物种,本来在中国还处于“半舒适工具车”状态,纯电化更像是赶了一波潮流。你说这波潮是机会还是泡沫?作为旁观的老法医,很想在几年后拆开电池包看看到底谁能活得久——只可惜目前来看,厂商们的“新能源皮卡梦”,和检验过无数肾虚病例一样,离全社会普及还隔着好几道走廊。
专业角度讲,真要给悍途EV下个定义,只能说它属于“新能源皮卡进化的实验品”。有配置,有性能,有价格标签,但想在市场里杀出重围,还需要用户用脚投票。也许几年后,这些车型就像医院里永远没法彻底解决的“职业病”一样,仍旧会在每个春季车展里反复出现,升级、优化、再升级、再优化,道理都对,但关键问题始终就挂在那头。
最后,不妨给你留个小小开放式提问。如果你手里攥着二十万,准备选辆皮卡开回家,你是会为新能源的便捷和环保买单?还是更看重燃油老车型的皮实和可控?别忘了,市场和人心一样,从来没办法靠一次检测就盖棺定论。皮卡进化到纯电动以后,究竟是交通工具还是社会标签?恐怕这回需要一大群中国家庭用实际使用来做最终验尸。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