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武汉K11商场一楼的法拉利展台前,展厅灯光打在那辆红色296 GTB车身上,漆面泛着冷艳的光泽。可这光鲜背后,藏着一个让人心寒的故事:一位车友交了45万定金,三年提不了车,想退款?店方说:“你先帮我们卖辆车,钱到了就退。”
这不是段子,是真实发生在“运天系”法拉利经销商身上的维权事件。
一场被“配额”耽误的梦?
赵辉原本只想在长沙买一辆法拉利296——这款搭载V6混动系统的中置超跑,自发布以来就是性能与美学的代名词。但因为所谓的“城市配额限制”,他被引导至武汉骏东4S店完成交易。合同签了,45万元预付款也打了过去(合同写40万),内饰配置都选好了,约定2023年底交付。
结果呢?等到的不是钥匙,而是一句轻飘飘的“订不到货”。
说实话,作为车迷,我对“配额”这个词并不陌生。法拉利确实控制产量,全球每年交付不过一万出头,中国市场占比逐年上升,热门车型等几个月很正常。但等三年还拿不到车,甚至退不了款,这就不是“配额问题”,而是经营失控了。
更离谱的是后续发展:2024年3月签了退款协议,金额40万,没写明时间,还要求保密。剩下的5万?口头承诺一起退。结果一拖再拖,新店长上任还得重新走流程,“上报、反馈、再上报”成了标准话术。
直到记者到场,门店负责人竟说出那句震惊全网的话:“你帮忙卖一辆车,资金回笼了,马上给你退款。”
这话听着像笑话,可笑中带悲。
超跑梦碎的背后:谁在抽干4S店的资金?
我们来看看这家经销商的背景——运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曾是中国首批法拉利、玛莎拉蒂授权经销商集团,一度风光无限。但在全国布局的23家“骏”字头公司中,如今已有多个陷入困境。
天眼查数据显示:
杭州骏才3月四次被法院强制执行;
成都骏东、捷骏两次被强制执行;
多家公司因税务问题被行政处罚;
武汉骏东、杭州骏意等累计10次被列入欠税公告名单。
这意味着什么?母公司资金链断裂,地方门店成了“提款机”。正如武汉店负责人所说:“账户上的钱全被运天抽走了,我们账上一分钱都没有。”
我在汽车行业接触过不少经销商,知道集团化运营常有内部资金调配。但把终端门店抽成“空壳”,连客户退款都拿不出来,这已经不是管理问题,而是系统性崩塌。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这种情况下,“武汉骏东法拉利”的社交账号还在发新车宣传视频,推荐296和12系列。一边是车主追债无门,一边是营销照常进行——这种割裂感,让人脊背发凉。
法拉利296 GTB:一辆值得等待的车,却卡在了信任的断点上
说到296 GTB,我必须说,它真的是一款划时代的车。
它是法拉利首款量产插电混动V6超跑,2.9T双涡轮+电机综合输出830马力,百公里加速仅需2.9秒。更重要的是,它的设计语言极具未来感:车头低矮锐利,侧进气口像猛兽獠牙,尾灯回归经典圆形,配上贯穿式灯带,辨识度极高。
坐进驾驶舱,你会感受到法拉利对“人车合一”的极致追求。方向盘集成几乎所有控制按钮,F1风格拨片粗壮有力,仪表盘极简,信息只保留最关键的数据。启动时那声V6高亢嘶吼,混合电机运转的静谧感,形成一种奇妙的反差美学。
但再美的车,如果买不到、提不了、退不了款,它对你而言就是一场空。
赵辉的经历提醒我们:买超跑,拼的不只是财力,更是渠道的可靠性。你以为你在买一辆价值近400万的车,实际上你是在赌经销商的信用。
对比一下:同样是豪华品牌,服务底线在哪?
我们不妨横向对比几家主流超豪华品牌在中国的运营模式:
品牌 经销商管理模式 客户资金监管 交付透明度
保时捷 区域代理+直营试点 资金直达厂家或第三方监管账户 提供订单追踪系统
宾利 厂家严格授权,定期审计 预付款直接进入品牌监管账户 可查看车辆生产进度
兰博基尼 授权经销商,总部统一培训 合同明确退款机制 支持远程验车
法拉利(运天系) 集团化运营,多层抽成 资金滞留经销商账户 无公开追踪系统
从表中可以看出,顶级品牌普遍采用资金直通或第三方监管机制,避免经销商挪用客户预付款。而运天系的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客户的45万打给了武汉骏东,这笔钱是否上缴厂家?有没有被集团挪作他用?目前没有任何透明机制可查。
有业内人士告诉我,部分高端品牌允许经销商收取定金后暂存,待厂家确认订单后再上缴。但如果长期不上传订单,说明根本没向厂方报单——这种情况,要么是经销商压根没能力订车,要么就是拿钱去填补其他窟窿了。
理性消费:热爱可以炽热,出手必须冷静
各位车友,我理解你们对超跑的向往。那种踩下油门时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那种设计美学带来的精神共鸣,我都懂。
但赵辉的遭遇给我们敲响警钟:
大额预付款务必确认资金流向,最好能进入厂家官方账户;
合同要明确交付时间和违约责任,模糊条款往往是陷阱;
不要轻信“内部资源”“特殊渠道”,正规渠道才是最安全的;
遇到拖延,尽早采取法律手段,律师函比口头催促有用得多。
我也问过一些资深玩家,他们建议:买限量级车型,尽量选择品牌直营店或历史信誉良好的授权店,避开那些频繁更换管理层、社交媒体更新异常活跃但售后沉默的门店。
行业之痛:当经销商体系失灵,谁来守护消费者的信任?
这件事最让我担忧的,不是某一家店倒闭,而是整个高端汽车销售生态的信任危机。
消费者之所以愿意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支付几十上百万,是因为相信品牌的背书。但如果品牌方对经销商缺乏有效监管,纵容其挪用资金、虚假承诺,那么最终受损的是整个品牌形象。
法拉利官方至今未对此事公开回应。但作为消费者,我们有权知道:运天(中国)是否仍是正式授权经销商?是否存在监管失职?对于受影响的客户,是否有兜底方案?
我查了法拉利中国官网,目前并未公示武汉骏东已失去授权。这意味着,在法律层面,它仍是“正规军”。可一个正规授权店,能让客户三年提不了车、退不了款,这本身就是巨大的讽刺。
写在最后:热爱不该被辜负
老铁们,我喜欢车,也爱分享车。但我更希望每一辆车的故事,都是关于驾驭、关于自由、关于梦想实现的喜悦,而不是维权、扯皮、失望收场。
赵辉的45万,可能是一个家庭几年的积蓄,也可能是一位创业者刚赚到的第一桶金。他想要的不是占便宜,只是最基本的契约精神。
所以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
如果你是赵辉,你会选择继续等待,还是立刻起诉?
你觉得法拉利中国该不该为经销商的行为承担责任?
未来买超跑,你会更看重车本身,还是销售渠道的可靠性?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持续关注此事进展,也会尽力回复每一条留言。
毕竟,我们买车,买的不只是四个轮子一台发动机,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份期待,不该被轻易辜负。
(文中涉及数据来源:封面新闻报道、天眼查公开信息;关于法拉利296 GTB性能参数基于官方发布资料;竞品对比依据行业公开运营模式整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