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如果采访一下新能源车主们最后悔的是什么?估计有大部分人会告诉你:轻信了车企的OTA承诺,买车时宣传册上写着“持续OTA升级,常用常新”,结果买车后除了第一次更新了个语音包,大半年没动静了!销售说“硬件不支持”,可当初买车时没提这茬啊?"说好的终身免费升级呢?说好的软件定义汽车呢?现在倒好,买车时吹得天花乱坠,买完车就成了”孤儿”。
现在买车,不管是10万的国产SUV还是50万的豪华电车,销售都会拍着胸脯说"我们的车机超智能,能不断升级"。可实际用下来,有人半年收三次升级包,有人提车一年只收到过系统补丁——这背后到底有啥门道?作为混了5年汽车圈的老司机,今天我就把这张"升级遮羞布"彻底扒开,聊点车企不愿明说的真话。
一、你以为的"OTA升级",可能是个文字游戏
先给不太懂车的朋友补个课:现在说的车载系统升级,主要分两种——FOTA和SOTA。
FOTA(Firmware Over The Air)是"固件空中升级",相当于给车的"大脑"(行车电脑、电池管理系统、辅助驾驶芯片等)和"神经系统"(电子架构)整体换代码。比如特斯拉通过FOTA让Model 3的百公里加速从5.8秒提升到5.6秒,或者蔚来的NOP+辅助驾驶功能迭代,都属于FOTA。这种升级最"香",直接影响车的性能和核心功能。
SOTA(Software Over The Air)是"软件空中升级",说白了就是给车机的"面子工程"换皮肤——比如优化中控屏的交互逻辑、新增个车载KTV功能、修复导航地图的小bug。你平时收到的"XX系统版本更新,新增XX小程序",基本都是SOTA。
问题就出在这儿:很多车企宣传的"持续OTA",其实只敢保证SOTA,FOTA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前两年某国产新势力被车主集体投诉"虚假宣传",就是因为销售拍胸脯说"终身免费FOTA",结果车主提车后发现,所谓的升级只是车机字体变大、增加个抖音入口——这些连SOTA都算不上,充其量是"界面微调"。
为啥车企爱玩文字游戏?因为FOTA的成本和技术门槛太高了。要支持FOTA,车的电子架构必须提前"留后门":比如特斯拉从Model S开始就用域控制器架构,把车身控制、动力系统、智能驾驶的功能集成在大算力芯片里;而很多传统车企的电车,至今还在用分布式架构——每个功能(空调、车窗、音响)都有独立的ECU(电子控制单元),想通过OTA升级其中一个功能,就得同时兼容其他几十个ECU的软件版本,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系统崩溃。
所以,买车时问清楚"支持哪些功能的FOTA"比听销售吹"终身升级"管用100倍。比如你看中某款车的辅助驾驶功能,一定要问:"未来通过FOTA能解锁高速NOA(自动变道)吗?硬件预留了足够的算力和传感器接口吗?"如果销售支支吾吾,那大概率是硬件没预埋,后期升级是"画饼"。
二、你的车为啥总收不到升级?可能是车企在"挑用户"
很多朋友的车收不到FOTA,除了硬件限制,还有一种可能:你的车属于"首批用户",车企在"测试期"故意控制升级节奏。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扎心,但确实是行业潜规则。新势力造车,尤其是做智能化的,硬件成本占比高(比如激光雷达、Orin芯片),为了控制成本,经常会推出"低配版"和"高配版"。但为了不让用户觉得"低配太垃圾",车企会玩个小心机:把部分FOTA功能提前预埋在高配车的硬件里,低配车的硬件虽然便宜,但其实和部分高配车共用同一套架构——这时候,车企会先给高配车主推送升级,等收集完数据和反馈,再逐步开放给低配用户。
举个真实例子:去年某品牌推出售价25万的"标准续航版"和30万的"长续航版",两者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硬件其实是同源的,但标准续航版的BMS软件初始版本只开放了基础功能。等到长续航版车主反馈了3个月"低温续航优化"数据后,车企才给标准续航版推送了同样的升级包——表面看是"按版本推送",实际是用高配用户的真金白银当"小白鼠"。
更绝的是,有些车企会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精准推送"。比如你平时很少用辅助驾驶功能,车企可能会延迟给你推送相关FOTA;而天天跑高速的用户,会优先收到"NOA高速版"的升级通知——不为别的,就怕大量新手用户误操作引发事故,影响品牌口碑。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车"别人有升级你没有",先别急着骂车企"抠门",不妨打开车机设置里的"升级日志"看看:是不是你主动关闭了"自动下载升级包"?是不是最近很少连接Wi-Fi(很多车企只在连接Wi-Fi时推送大版本升级)?甚至,你可以直接去4S店刷个"隐藏版本"——有些内部测试版升级包,销售为了讨好客户会偷偷帮你刷。
三、升级不是万能药!这3件事不注意,可能越升越糟
说了这么多行业套路,最后得给车主们支几招——OTA升级不是点个"确认"就完事的,操作不当可能踩坑。
第一,别盲目追"最新版本"。 去年有位车主跟我吐槽,他的车推送了"V2.3.0"版本升级,宣传说"优化车机流畅度",结果升级后导航频繁卡顿,空调自动调节功能直接失效。后来联系4S店才知道,这个版本是针对北方冬季优化的,他在广东湿热环境下,反而触发了软件冲突。
现在车企的升级逻辑是"灰度发布":先放10%用户测试,没问题再放50%,最后全量推送。所以,如果你不是"科技极客",建议等升级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再跟进——这时候大部分bug已经被用户反馈并修复了。
第二,升级前一定要"备份"。 这里的备份不是备份照片,而是备份车机的个性化设置。比如你自定义的座椅记忆、常用的语音指令、收藏的导航地址,在某些深度升级(尤其是FOTA)中可能会被清空。我有个朋友升级后,辛辛苦苦设置的"上班路线""下班听歌列表"全没了,气得找4S店理论了半天。
第三,警惕"紧急升级"。 正常的OTA升级都会提前1-3天在车机里通知,告诉你"本次升级需要30分钟,期间无法熄火"。但如果突然收到"立即升级,否则影响行车安全"的弹窗,一定要冷静——去年某品牌就出过事故:因为升级包服务器被黑客攻击,推送了带病毒的版本,导致几辆车的辅助驾驶功能突然失效。遇到这种情况,直接联系4S店确认,千万别点"立即升级"。
说到底,如今汽车OTA升级的本质,是车企和用户的"长期交易",现在很多车主把OTA升级当成"买车送的福利",但在兔兔看来,这更像是车企和用户的"长期契约"——你买了我的车,我承诺持续给你提供服务,而你需要为这种服务买单(可能是车价本身,也可能是后续的软件订阅费)。
所以,买车时别光看"能升级",要想清楚"升什么、怎么升、值不值"。毕竟,一辆车用个5-8年是常事,要是升级跟不上,再智能的车也会变成"电子垃圾"。下次再收到升级通知,别着急点确认——先想想今天说的这些门道,保准你能少踩坑、多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大家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呢?你又是如何解决的,不妨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