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这波操作,友商看了想哭,老外直呼内行!

现在咱们老百姓聊起买车,话题早就变了。

十几年前,大家还在讨论是买个大众捷达皮实耐用,还是买个丰田卡罗拉省油省心。

可现在你再看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口就是“那款电动车续航多少?”“这个混动技术省不省油?”“智能驾驶好不好用?”。

比亚迪这波操作,友商看了想哭,老外直呼内行!-有驾

就在这个大家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有一家中国企业,可以说用一种近乎“不讲道理”的方式,改变了整个汽车市场的游戏规则,它就是比亚迪。

很多人对比亚迪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它是一家卖得不错的国产车,但如果把最近一两年的数据和动作摆在桌面上,你会发现,“不错”这个词已经远远不够用了。

首先,咱们就从最能说明问题的销量说起。

衡量一家车企成功与否,卖了多少车是最直观的尺子。

在过去,我们总觉得一年能卖出几十万台车,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了。

但是比亚迪公布的数据,常常让人觉得是不是统计的时候多按了一个零。

比亚迪这波操作,友商看了想哭,老外直呼内行!-有驾

就拿去年来说,当很多车企还在为全年的销量目标冲刺时,比亚迪在一些月份里,单月就能交付超过三十万辆新车。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有些品牌一年辛辛苦苦的总销量,可能还赶不上比亚迪一个月的成绩。

更让人感到震撼的是里程碑式的数字,去年八月,比亚迪宣布第五百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而仅仅过了七个月,到今年三月,这个数字就刷新到了七百万辆。

这意味着在短短两百多天里,又有两百万辆崭新的比亚迪新能源车驶向了全球各地。

这种速度,在全球汽车工业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在国内市场,比亚迪已经不是在和别人“竞争”,而是在定义一个新的标准,它的存在本身,就给所有同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比亚迪这波操作,友商看了想哭,老外直呼内行!-有驾

如果说在国内市场取得领先,我们还能归结为占了主场优势和新能源政策的东风,那么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就真正让全世界都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中国品牌了。

欧洲,可以说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奔驰、宝马、大众这些百年老店的老家,也是特斯拉最早开拓并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

一个中国品牌想要在这里分一杯羹,难度可想而知。

但比亚迪偏偏就去啃了这块最硬的骨头。

根据一些权威市场机构发布的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趋势:在去年下半年,特斯拉在欧洲多个国家的纯电动车市场份额出现了停滞甚至下滑,而与此同时,比亚迪的销量和注册量却像坐上了火箭一样,一路向上猛冲。

在瑞典、西班牙等国家,比亚迪的车型甚至一度冲上单月销量榜的前列。

不只是在欧洲,在泰国、巴西、以色列这些离我们很远的市场,比亚迪也频频拿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宝座。

比亚迪这波操作,友商看了想哭,老外直呼内行!-有驾

回想三四年前,比亚迪在海外的年销量还只有几万台,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翻了十几倍,销售网络也从最初的零星几个点,扩展到了覆盖全球六大洲的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种全球化的扩张速度,让那些曾经对中国汽车不屑一顾的海外巨头们,也不得不开始认真研究这个来自东方的对手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心里肯定会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凭什么?

比亚迪到底做对了什么,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有些“笨拙”,那就是不计成本地投入技术研发。

咱们来看一组可能会让很多财务总监都感到困惑的数据:根据比亚迪发布的财报,公司在2023年全年的研发投入高达近400亿元人民币,而同期的净利润大约是300亿元。

这也就是说,比亚迪把辛辛苦苦赚来的所有钱,又全部投了进去,甚至还不够,还得再多掏近一百亿用在研发上。

比亚迪这波操作,友商看了想哭,老外直呼内行!-有驾

这种近乎偏执的做法,在商业世界里是极其少见的。

这背后,是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一直坚持的“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理念。

他和他手下超过十万名的工程师团队,相信只有掌握了最核心的技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们申请的数万项技术专利,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而是转化成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产品优势。

这些听起来很高深的技术,并没有被锁在实验室里孤芳自赏,而是非常接地气地解决了我们普通消费者在用车过程中的各种痛点。

比如最近推出的第五代DM混动技术,它最直观的好处就是省油。

百公里不到3升的亏电油耗,让一辆家用轿车的用车成本,甚至比坐地铁还要便宜。

比亚迪这波操作,友商看了想哭,老外直呼内行!-有驾

而超过2100公里的综合续航,彻底治好了很多人的“里程焦虑”,从北京开车到广州,中间甚至可以一次加油站都不进。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一年下来能省下好几千甚至上万块的油钱,这就是技术带来的最实在的好处。

而为了实现这一点,比亚迪的工程师们分析了数百万辆真实车主跑出来的海量数据,利用人工智能不断优化发动机和电机的协作模式,才最终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再比如,很多人对电动车最大的顾虑就是充电慢、充电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比亚迪研发了新一代的e平台,支持更高电压的闪充技术。

以前可能要等一个小时才能充满,现在可能就是喝杯咖啡、上个厕所的工夫,就能给车子补能几百公里,大大提升了用车的便利性。

还有,对于很多新手司机来说,停车入库是个老大难问题。

比亚迪这波操作,友商看了想哭,老外直呼内行!-有驾

现在比亚迪很多车型都标配了智能泊车辅助,车子能自己找到车位并停进去。

比亚迪甚至还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安心的承诺:如果在使用自动泊车功能时发生了剐蹭,由他们来负责赔偿。

这种自信,正是源于对自家技术的绝对信心。

除了这些贴近生活的功能,比亚迪还在不断向上探索技术的边界。

旗下高端品牌仰望推出的“易四方”技术,通过四个电机独立驱动四个车轮,能让重达三吨多的大型SUV实现原地掉头,甚至在遇到涉水路面时还能像船一样短暂漂浮前进。

这些过去只在科幻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场景,如今已经变成了量产车的功能。

这些技术的展示,不仅仅是为了炫技,更是为了告诉世界,中国汽车企业在最核心的车辆控制技术上,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从最基础的电池,到电机、电控系统,再到智能座舱和驾驶辅助,比亚迪几乎打通了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

这种全方位的技术自研能力,就像是给企业穿上了一层最坚固的铠甲,让它在面对任何市场风浪和供应链波动时,都能有足够的底气和从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