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油耗6个油,你开10个?别怪车差,这5个错误你肯定踩过

很多人在买车之后,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困惑:汽车说明书上那个看起来非常美好的官方油耗数据,比如百公里6升,为什么到了自己手里,实际开出来的油耗却轻轻松松就飙到了10升甚至更高?

每当在加油站看着计价器上的数字飞速跳动时,心里总会泛起一丝被“欺骗”的感觉。

其实,这中间的差距并非完全是汽车制造商在故意夸大宣传,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油耗的理解以及日常的驾驶和保养习惯,共同造成了这个结果。

官方油耗6个油,你开10个?别怪车差,这5个错误你肯定踩过-有驾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那个吸引人的“官方油耗”是怎么来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和欧洲都采用一种叫做“NEDC”的测试标准。

这个测试并不是把车开到真实的马路上跑,而是在一个恒温、无风、路面平坦的实验室里,将车辆固定在滚筒测功机上完成的。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车辆的负载是最小的,没有坐人,没有开空调,后备箱也是空的。

驾驶操作也由专业人员按照一套非常平缓、理想化的程序进行,几乎没有急加速和急刹车,大部分时间都在模拟匀速行驶。

这就像一个学生在最理想的环境下参加一场开卷考试,得分自然很高。

官方油耗6个油,你开10个?别怪车差,这5个错误你肯定踩过-有驾

但我们日常驾驶面对的却是复杂的现实:早晚高峰的走走停停、夏季必须开启的空调、车载着家人朋友的重量、以及为了超车或应对突发情况时深踩的油门。

这些真实的驾驶场景,与实验室里的“真空环境”天差地别,油耗高出一大截也就不足为奇了。

值得欣慰的是,为了让油耗数据更贴近真实,我国现在已经全面推行了更为严格和科学的“WLTC”测试标准。

这个新标准包含了更多变的行驶速度、更长的测试里程以及更复杂的工况,比如市区拥堵、市郊、高速等不同路段的模拟,得出的数据也大大缩小了与我们实际驾驶油耗的差距。

现在很多负责任的中国品牌汽车,比如一些新能源混动车型,它们标注的WLTC油耗就非常实在,用户实际开出来的油耗与之相差无几,这体现了我们国家汽车工业标准在不断进步,也越来越注重消费者的真实体验。

因此,大家在选购新车时,一定要关注其标注的是否为WLTC工况油耗,这能让你对未来的用车成本有一个更准确的预估。

官方油耗6个油,你开10个?别怪车差,这5个错误你肯定踩过-有驾

弄清楚了官方数据与现实的差距后,我们就需要把目光转回到自己身上,审视一下那些在不经意间推高油耗的日常行为。

第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原地怠速。

许多人还保留着老习惯,觉得早上启动车辆后需要原地热车几分钟,让发动机“暖和”起来。

但对于如今普遍采用电喷技术的发动机而言,长时间原地怠速不仅没有必要,反而是一种纯粹的燃油浪费。

发动机在怠速状态下,燃油燃烧不充分,容易产生积碳,同时油耗也相当可观。

以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为例,怠速一个小时大约会消耗1到2升的燃油,换算成钱就是十几块。

尤其是在城市拥堵路段,如果长时间堵车,眼看着平均油耗数字一点点往上涨,其实就是在烧掉真金白银。

官方油耗6个油,你开10个?别怪车差,这5个错误你肯定踩过-有驾

正确的做法是,车辆启动后,等待转速从高位回落到稳定状态,大约半分钟左右,就可以挂挡低速行驶了,在行驶中让发动机和变速箱自然升温,这才是最高效且对车辆友好的方式。

遇到超过一分钟的红灯或堵车,使用自动启停功能或主动熄火,都比原地怠速要划算得多。

其次,驾驶方式对油耗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我们常说的“脚法”,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喷油量。

如果你是“激情派”驾驶者,喜欢在绿灯亮起时一脚油门到底,享受转速飙升带来的推背感,那么高油耗就是必然的代价。

汽车发动机有一个“经济转速区间”,通常在1500到2500转之间,在这个区间内,发动机的燃油效率最高。

官方油耗6个油,你开10个?别怪车差,这5个错误你肯定踩过-有驾

当你的油门踩得过深,转速急剧拉升到3000转以上时,行车电脑为了提供瞬间的爆发力,会指令喷油嘴喷射远超正常需求的燃油,其中很大一部分并没有有效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而是变成了热量和噪音被浪费掉了。

相反,如果能以一种平缓、线性的方式踩油门,让车速温柔地提起来,并且在驾驶中具有预判性,提前观察路况,减少不必要的急刹车和急加速,你会发现油耗表现能得到显著改善。

同样一辆车,同样的路段,激进驾驶和温柔驾驶的油耗差距达到百公里两三升是非常普遍的。

轮胎的状态也是一个隐形的油耗“杀手”。

很多人对胎压并不在意,甚至车辆发出胎压报警了也拖着不去处理。

胎压过低,会导致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加车辆行驶的滚动阻力。

这就好比人穿着一双松垮的鞋子跑步,每一步都会感觉更费力。

官方油耗6个油,你开10个?别怪车差,这5个错误你肯定踩过-有驾

根据测算,胎压比标准值低10%,油耗可能会相应上升5%左右。

这不仅让你多花油钱,更重要的是,胎压不足还会加剧轮胎两侧的磨损,缩短其使用寿命,并且在高速行驶时,过低的胎压会使轮胎侧壁反复过度弯曲发热,大大增加爆胎的风险,危及行车安全。

因此,养成每月检查一次胎压的好习惯至关重要,大多数加油站都提供免费的检测和充气服务。

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调整胎压也是个小技巧,夏季气温高,可比标准值略低0.1-0.2bar,冬季则可略高一些,以达到最佳的行驶状态。

在车辆保养方面,机油的选择同样暗藏玄机。

机油被称为发动机的“血液”,其黏度对发动机的运行效率有直接影响。

官方油耗6个油,你开10个?别怪车差,这5个错误你肯定踩过-有驾

有些维修店或4S店可能会推荐黏度更高、价格也更贵的机油,并声称其保护性更好。

但如果为一台本身设计使用低黏度机油的发动机(如很多日系自然吸气发动机)换上了过于黏稠的机油,比如从0W-20换成5W-40,就会导致发动机内部运转阻力增大,曲轴、活塞等部件运动起来更“费劲”,结果就是动力感觉变“肉”,油耗也随之上升。

选择机油最可靠的依据,就是车辆的用户手册,上面明确标注了最适合该款发动机的机油型号和黏度等级。

按照厂家推荐的标准来,才能在保证充分润滑的前提下,让发动机以最轻松、最高效的状态工作。

最后,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车内的电子设备也成了新的耗电大户,间接影响油耗。

当你锁车离开后,车内的导航系统、行车记录仪的停车监控、蓝牙模块等可能仍在后台保持低功耗运行,持续消耗电瓶的电量。

当电瓶电量下降后,下一次启动车辆时,发动机的发电机就需要加大负荷运转,为电瓶补充电量,而发电机的动力最终来源于燃烧的汽油。

这个过程虽然不易察觉,但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燃油消耗。

因此,下车前确认关闭了所有不必要的车载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这种“寄生”性的电量损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