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系车在华遇冷,三大问题成关键,销量低迷真相揭晓

咱们今天来聊一个大家可能都感觉到了的现象:马路上跑的法国车,像是标致和雪铁龙,是不是越来越少见了?

好像就在不知不觉间,这些曾经也算家喻户晓的品牌,就从我们身边慢慢淡出了。

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不是总有人说法国车底盘技术好,开起来稳当吗?

法系车在华遇冷,三大问题成关键,销量低迷真相揭晓-有驾

怎么这么一个核心优点,到头来却没能让它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呢?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但掰开来看,都和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用车的实际感受息息相关,说白了,就是法国人似乎一直没太搞明白,咱们中国人现在到底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

咱们先从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说起,就是买车之后的事。

一辆车买回家,它不是个摆设,得用、得保养、得出问题了得修。

可现在法系车主面临的一个普遍难题,就是找个正规的售后服务点是越来越难了。

在很多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和县城里,以前还能见到的标致雪铁龙4S店,现在很多都已经关门大吉,换成了别的品牌,甚至是餐饮店。

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车子出了点小毛病,想修一下,可能得开上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去邻近的大城市。

有车主就分享过,自己的车前保险杠不小心碰坏了,本地没地方修,只能开到外地,结果店里说这个配件国内没货,得从法国订,让他等。

这一等,一个多月就过去了,车就只能一直停在修理厂,这换谁心里不着急?

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保险杠,要是发动机、变速箱出了大问题,那等待的时间和沟通成本就更不敢想了。

相比之下,咱们看看现在主流的国产品牌,服务网点遍布城乡,手机APP上点一点就能预约保养,很多还提供上门取送车服务,这种便利性的巨大差距,直接就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

当一个品牌的售后服务网络都无法给车主提供基本的保障和便利时,大家自然也就不敢再轻易选择了。

说完了修车难,咱们再坐进车里看看。

法系车在华遇冷,三大问题成关键,销量低迷真相揭晓-有驾

现在这个时代,大家对汽车的要求早就变了。

车不仅仅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更像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

我们希望车里的屏幕能像手机一样流畅,导航要精准好用,能听自己喜欢的歌,动动嘴就能控制空调和车窗。

可当你坐进一辆新款的法系车里,那种体验感上的落差就非常明显。

中控屏幕的操作反应总是慢半拍,界面设计也感觉像是好几年前的风格,用起来很不顺手。

一些车型宣传的所谓高科技功能,比如AR实景导航,实际体验中卡顿严重,语音助手更是经常“听不懂人话”,你得用非常标准、响亮的声音喊它,它才可能给你一点反应。

这种体验,在智能手机已经极度普及的今天,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咱们再看看同价位的国产车,车机系统流畅得可以刷视频、玩游戏,语音助手可以连续对话,甚至能帮你完成一系列复杂操作。

这种鲜明的对比,让法系车在“智能化”这个核心竞争力上,显得格格不入,完全没有跟上中国市场的节奏。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一个“智障”的车机系统,可能比任何缺点都更让人难以忍受。

如果说售后和车机是跟不上时代,那在新能源这波浪潮里,法系车的表现就更像是被拍在了沙滩上。

当整个中国汽车市场都在向电动化飞速转型的时候,法系车拿出的产品却显得诚意不足。

他们推出的不少纯电车型,都是在原来燃油车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油改电”。

法系车在华遇冷,三大问题成关键,销量低迷真相揭晓-有驾

这种做法的弊端非常明显,因为车身结构不是为电池和电机专门设计的,导致空间利用率低,续航里程也大打折扣。

比如官方标称续航400公里的车,到了冬天开上暖风,实际能跑200公里就算不错了,续航达成率非常低。

充电速度也远远落后于主流水平,当国产车普遍进入半小时快充的时代,法系电动车可能还需要一个多小时甚至更久才能充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车便利性。

当比亚迪的电池技术不断迭代,当各种800V高压平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成为国产车的标配时,法国人还在用一个相对落后的技术平台来应对竞争,这显然无法说服越来越懂车的中国消费者。

最后,所有这些问题都指向了它的定价和产品定位。

法系车似乎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自信,认为自己独特的“法式设计”和所谓的“大师级底盘调校”就应该卖个高价。

比如一款中配的车型,价格定在了二十多万。

在这个价位上,中国消费者可以买到配置更高、技术更先进、空间更大、智能化体验更好的国产新能源车,甚至是一些合资品牌的主流车型。

消费者是理性的,大家会比较,会算账。

当大家发现花同样的钱,在别处能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时,那个听起来很玄乎的“底盘调校”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更何况,欧洲那套偏向操控、路感清晰的调校风格,放到中国复杂的路况上,未必就舒适。

很多人实际开起来的感觉是,过个减速带或者烂路,车里颠簸感很强,远不如一些国产家用车来得舒服。

营销上也是如此,当别的品牌都在强调安全、科技、续航这些硬核指标时,法系车的宣传还停留在“法式浪漫”、“优雅生活”这些比较虚幻的概念上,甚至把一个放香水的小格子当成卖点。

这显然没有抓住当前中国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大家更关心的是车里有没有大屏幕、有没有冰箱彩电、坐着舒不舒服、用起来方不方便。

当产品本身没有跟上市场,服务又出现短板,价格还没有优势,最终的结果就是销量下滑,二手车保值率也一落千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一个品牌如果不能真正俯下身子,去理解和满足它所在市场的用户,那么无论它过去有多辉煌,被市场边缘化也只是时间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