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展厅里灯光被保安拉得只剩一盏。玻璃窗上映出一辆问界M9,旁边停着去年还被奉为“神话”的理想L8。贴在玻璃上的海报还没换掉,“家用冠军”,只不过,谁也没料到,几个月前还能撑起“高端增程半边天”的理想L系列,现在却连销售顾问都换了三拨。新来的小伙盯着配置单,嘴里念念叨叨,“大电池、小油箱,销量真能抢疯了?”
理想L7、L8、L9的销量下滑,不是新闻。八月摆到台面上的数字,L7、L8都在两三千台徘徊,L6倒是凭新车红利刚摸到一万台,算是苟住了门面。反观问界、岚图、深蓝、阿维塔们,仿佛一夜之间都学会大电池招式,销量蹭蹭上涨。聪明人都在问,理想怎么一觉醒来被拍在沙滩上了?一句话,增程车不再比“谁跑得远”,而是看“谁靠电开得爽”。
用配置说话,理想L系列,电池容量大致36.8-52.3kWh,纯电续航212-286km;问界M系列搞到了37-53.4kWh,纯电315km;岚图FREE+甚至45kWh电池、纯电超300km,深蓝、阿维塔也都冲300km去了。这事其实挺讽刺,前两年大家还为“综合续航1200km”大做文章,现在客户压根不关心油箱了,问的全是“每天能不能全用电、电池多大”。
得补一句,所谓“综合续航”,基本等于“油多+电多=遥远”,却难掩电池配小了的事实。如今,增程车成为一种伪纯电车。大多数车主根本不指望加油,90%问界车主只用纯电,零跑更夸张,84%里程全靠电,智己用户人均一周333km,450km纯电直接用一周没压力。充电频率降了,充电焦虑消失得比理想销量还快。事实也证明,车辆功能被用户用得比厂家想得还清楚。
再细数几台新晋“怪兽”:小鹏X9增程版63.3kWh电池,比一辆特斯拉Model Y还肥;纯电续航450km,三天一充没毛病,综合续航超1500km(虽然真没多少人连续跑这么远)。岚图泰山SUV更狠,65kWh+5C快充,纯电随手370km。智己LS9电池也干到66kWh,纯电高达450km——你说这还叫增程,和插混、纯电的界限比警界的资产转移案线索还混沌。
“像纯电一样好开,比纯电少点麻烦。”这逻辑听着朴实,但放在当下大环境里,确实戳中了用户最软的那根神经。尤其一到高铁过节、长途自驾,充电排队动辄一小时起步,油箱变成“安全感备胎”,不用天天念叨9公里能量恐惧症。更别提中国普通家庭通勤半径大多30km以内,大电池能用一周,谁还在乎油箱里几升油?
变化不止在国内。别的赛道卷环保,中国车企直接出口“补能焦虑药方”。没全球化就没未来,企业老板都明白。前七个月插混(含增程)出口暴涨210%,欧洲8月插混销量蹿上56%涨幅,中国品牌光在欧洲就卖了一万多台,涨幅1271%。欧洲人比我们还现实,电桩建设一年堪比国内一周,“大电池小油箱”正好填补了那块地板空白。再加上欧盟混动车税收优惠,不用愁钱包,买车能装环保,环保局长都睡得香。如此现象,说“爆款”,不会有人反驳。
当然,理想的困境也不是天灾,技术进化和市场调味的锅都占了些——别人卷“大电池”,而理想还在原地刷“智驾”、“大沙发”,老消费者不是傻子,新加入的用户也有自己的算账标准。家用市场变了,“舒适”变成基础分,电池大成了新的得分项。甚至连小米这种原教旨派、嘴上说只做纯电的,也憋不住准备下一代增程SUV。
想想这局,有点黑色幽默。好像谁都明白加大电池后,增程车就剩个油箱图个心理安慰,说穿了都是“新瓶装旧酒”。上游原材料、充电桩、电网配套,虽然卷得人仰马翻,但最后买账的,依然是开得省心的中国普通人。
最后聊点实在的。你要问“到底是大电池香、还是综合续航香?”从当下普通家庭的购车心态讲,肯定谁用电多、谁少加油,谁的销量就继续涨。但技术规律永远和时代利益纠缠,一代产品压死一代产品,就跟刑案里新旧方法斗法:你今天加大电池,他明天电池降价;你追求四百公里纯电,他后天卷到六百公里。胜负未分,江湖留名。
如果明天你也要在展厅里选一辆车,会怎么看待“大电池小油箱”这套新剧本?你属于用电or加油派,还是觉得其实都一样虚?
这年头,我看见太多一次剧烈变革带来数次冷静复盘。“大电池小油箱”,究竟会带我们去哪儿?等下一个大潮来时,谁又能保证自己还在浪头上?你给我讲讲,我洗耳恭听。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