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走在越南街头,十个摩托车里有九个都是日系品牌,中国品牌的影子难觅踪迹,不禁要问:咱们的中国摩托去哪儿了?
要知道,当年辉煌的时候,中国摩托品牌力帆、隆鑫等企业,在越南市场一度占据80%份额,出口做到19.2亿!
短短几年,从街头巷尾的“常客”变成几乎绝迹的“稀客”,这场溃败背后藏着的,从来不是日本企业多厉害,而是我们自己埋下的雷......
中国摩托的闪电崛起
越南,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东部,地形狭长,被安南山脉纵向分隔,红河三角洲又将其部分区域切割,道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高速公路和铁路的覆盖稀少。
城市的街道狭窄且蜿蜒曲折,乡村小道更是崎岖难行,在这样的环境下,摩托车凭借小巧又灵活的特点,成为了越南当之无愧的“国民交通工具”。
从城市的繁华街道到乡村的泥泞小道,摩托车的身影无处不在,越南每年摩托车销量超过300万辆,注册总数更是突破6000万辆,平均每两人就拥有一辆。
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越南摩托车市场几乎成了日本品牌的“专属领地”,本田、雅马哈、铃木等日系品牌,在越南市场一路“攻城略地”,稳稳地攫取了高达98%的市场。
当时,一辆普通日系摩托车售价高达2100美元左右,而越南普通家庭月收入仅200-300美元,这意味着他们大半年不吃不喝,才能攒够钱买一辆心仪的摩托车,而这,也为中国摩托车品牌的入局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1999年,中国品牌走出了一条“以低价取胜”的突围之路,力帆、隆鑫、轻骑、宗申等一众中国摩托车品牌,强势进军越南市场。压低至700 - 1200美元,相较于日系品牌,价格足足低了半数还多,如此诱人的价格优势,迅速吸引了越南消费者关注的目光。
广西、云南等地的企业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越南接壤的地缘优势,迅速在边境地区搭建起密密麻麻的销售网络,货物运输成本大幅降低,迅速在越南市场上抢占先机。
短短三年时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上,就实现了,实现了从零市场份额到占据80%市场的飞跃式狂飙创造了商业竞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中国冲击”一词,也成为了当时越南媒体口中描述中国摩托车迅猛发展的高频词汇。
2002年,仅重庆地区对越南的摩托车出口额就突破了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2亿,不仅是中国摩托车企业商业成功的有力证明,更是中国制造业实力的体现。
然而,好景不长,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的辉煌如昙花一现,迅速走向了衰落,这一场盛极而衰的转折,并非源于外部强大对手的打压,而是一场自毁长城的内部争斗,成为了商业竞争史上令人痛心的反面教材。
盛极而衰的悲剧根源
当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取得的巨大成功后,吸引了众多企业蜂拥而入,一时间,全国多达 70 多个摩托车品牌扎堆越南,市场瞬间变得拥挤不堪,企业都想独占市场这块大蛋糕,导致国内厂家一哄而上,靠价格战搞死同行。
原本售价800美元左右的摩托车,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价格不断被刷新下限,价格竟然跌到了170美元!
重庆某摩托车企业的老板曾无奈地表示:“一辆摩托车赚不到 30 块钱人民币,连工人的午餐费都不够”,在如此微薄的利润下,企业为了生存,开始在生产环节偷工减料。
用劣质钢材代替优质钢材来生产车架,简化生产工艺,导致摩托车的车架变得脆弱不堪,轻轻一碰就可能变形,曾经有越南消费者反映,自己购买的中国摩托车在正常骑行过程中,车架竟然突然断裂,险些造成严重事故。
甚至将部分生产环节外包给越南当地的小作坊,这些小作坊生产条件简陋,缺乏专业的质量把控,生产出来的零部件质量参差不齐。
更有甚者,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铤而走险,直接抄袭本田、铃木等知名品牌的标志,将做工粗糙的产品伪装成日系车进行销售。
这种欺诈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让中国摩托车的整体形象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越南消费者在购买到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后,对中国摩托车的信任度直线下降,2003 年,越南消费者协会出具的一份调查报告,更是给了中国摩托车致命一击。
报告指出,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的平均使用周期尚不满两年,出现故障的频率却是日系车的五倍,直接使中国摩托车在当地的口碑急转直下,形象一落千丈,同时,为保护本土摩托车产业,越南政府决定对进口摩托加征30%的关税。
导致原本依靠低价优势的中国摩托车价格大幅上涨,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在质量问题和政策双重打击下,中国摩托车的市场份额如断崖般下跌,从巅峰时期的80%直接跌到了5% 以下。
曾经满大街都是中国摩托车的热闹景象,如今已成为过去式,中国摩托车企业不得不吞下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如今已难觅踪影,无奈之下只能退出越南市场。
在中国摩托车企业陷入内斗,逐渐失去越南市场的同时,日本品牌已经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准备绝地反击。
日本品牌的绝地反击
本田作为日本摩托车行业的领军品牌,在这场反击战中,始终聚焦于产品的耐用性和售后服务,他们深知,对于越南消费者而言,摩托车不仅仅是一种出行工具,更是一项长期的投资,他们渴望拥有一辆能够长期稳定使用、少出故障的摩托车。
越南的地形复杂多样,道路条件参差不齐,消费者对于摩托车的耐用性和适应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本田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针对越南的路况和使用习惯,量身定做。
这些车型在价格上,虽然略高于当时低价竞争的中国摩托车,但却在品质上有着质的飞跃,本田郑重承诺,摩托车发动机能够使用十年之久,并且提供三年免费保修服务。
让消费者形成了“买日系车=省心可靠”的认知,正好击中了中国品牌“售后缺失”的短板,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保障。
雅马哈则另辟蹊径,将重点放在了服务网络的布局上,让无论消费者身处越南的哪个角落,只要摩托车出现问题,都能在附近轻松找到雅马哈的维修网点,享受到专业、高效的维修服务。
2025年,日系品牌重新占据了越南市场的主导地位,本田在越南摩托车市场的份额依旧高达 74.8%,雅马哈也占据了近 20% 的市场份额,街头“十个摩托车里有九个是本田、雅马哈”,曾经被中国摩托车抢占的市场份额,如今又回到了日本品牌手中。
结语
日系品牌的成功反击,并非偶然,而是它们长期坚持品质至上、客户至上理念的必然结果,在商业竞争中,短期的价格优势或许能赢得一时的市场份额,但唯有坚守品质和服务的底线,以长远的眼光布局市场,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价格虽然是打开市场大门的一把钥匙,但绝不是决定胜负的唯一因素,质量,才是赢得消费者长期信赖的基石,信誉,是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创新,则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