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没盲从!插混增程车主终于扬眉吐气

说实话,去年底我身边好几个朋友换车,清一色都冲着纯电去了。理由听着也挺硬气:充电便宜、驾驶安静、科技感拉满,再加上车企宣传的“5分钟充200公里”,听着就跟科幻片似的,谁不心动?可这才大半年,一到十一假期,朋友圈画风突变——之前晒超充速度的,现在晒充电排队截图;之前嘲笑插混是“过渡产品”的,现在被堵在服务区干瞪眼。

反倒是那些当初被“劝退”的插混和增程车主,这两天走路都带风,走路摇头晃脑,仿佛终于等到了“打脸”的一天。

庆幸没盲从!插混增程车主终于扬眉吐气-有驾

你有没有发现,这届纯电车,跑高速真不一定比油车快?不是车不行,是现实太骨感。京哈高速上,有人拍视频说充电得“拿号”,跟早年火车站排队买票一个样,前面一辆老款电动车,充一小时才跑30%,后面一堆5C超充的车干等着,充电能力再强,也架不住前面“老咕噜棒子”拖后腿。你车端支持1000kW有啥用?桩子最大就120kW,前面还排着七八辆车,天塌了也得等。

这时候,插混和增程车主就笑了。服务区停下车,人去上厕所、吃饭、遛娃,顺便看一眼有没有空桩,有就充会儿电,没就算了,加个油三分钟满血复活,一脚油门就走。你说这体验,是不是直接“上桌第一个动筷”?不耽误时间,不焦虑续航,这才是长途出行该有的样子。

咱们再看看这些插混和增程车型,现在真不是当年的“油改电”了。像比亚迪唐L DM-i,亏电油耗也就6L出头,纯电续航还能干到200公里,日常通勤基本不用油,真香!动力系统是插混专属的混动专用发动机+电驱,低速用电,安静平顺;高速用油,动力储备足。你开过就知道,那种无缝切换的动力衔接,比很多纯电车还要顺。

庆幸没盲从!插混增程车主终于扬眉吐气-有驾

再看理想L系列,增程路线的代表,很多人说它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可你真用过就知道,它的增程器不直接驱动,全程用电驱动,驾驶质感接近纯电,但没有里程焦虑。理想L8、L9这种大六座,一家人出门,冰箱、彩电、大沙发全配齐,床车属性拉满,跑长途谁坐着不舒服?关键是,它加油就能走,服务区你慢慢充,我先溜了。

反观一些纯电车,比如小鹏G9,硬件是真顶呱呱,800V高压平台,充电速度理论能打。可现实是,全国能跑满800V的超充桩,凤毛麟角。大多数服务区还是老旧桩,百公里加速再猛,也得乖乖排队等“充电粥”。更别提冬天低温一来,电池效率打折,充电速度直接“跌冒烟了”。

还有蔚来ET5T,颜值在线,换电是亮点。可十一期间,换电站也爆了,等换电比充电还慢。你说这算不算“打脸”?平时市区通勤是“出片利器”,一到节假日,就成了“焦虑制造机”。

庆幸没盲从!插混增程车主终于扬眉吐气-有驾

那是不是说纯电就彻底不行了?也不是。如果你日常通勤固定,家里有桩,基本不跑长途,那纯电绝对是“真香”选择。电费比油费便宜一大截,保养也简单,驾驶质感更是没得说。可一旦涉及跨城出行,尤其是节假日,插混和增程的灵活性就体现出来了。

再说说智能化。现在L2级辅助驾驶基本是标配了,不管是插混、增程还是纯电,高速上ACC+车道保持都能帮你省不少力。但你别指望它能完全解放双手,堵车时走走停停,系统频繁退出,还是得人盯着。所以别被“自动驾驶”忽悠了,现阶段就是辅助,不是替代。

庆幸没盲从!插混增程车主终于扬眉吐气-有驾

安全性这块,三电技术成熟的车型,电池防护做得都不错。像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针刺不起火,心里踏实。理想、问界这些新势力,车身结构和气囊配置也给得足,安全性这块,主流车型都支棱起来了。

回头想想,为什么这么多车主后悔了大半年?还不是被“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宣传冲昏了头,忽略了现实场景的复杂性。充电桩分布不均、节假日集中出行、低温影响续航……这些都不是车的问题,是生态还没跟上。

庆幸没盲从!插混增程车主终于扬眉吐气-有驾

可插混和增程不一样,它本质上是“油电双修”,既享受了电车的平顺和低成本,又保留了油车的便利和安全感。尤其是在当前充电基础设施还没完全成熟的阶段,这种“两头通吃”的模式,反而更接地气。

所以你看,这个十一,插混和增程车主终于“上头”了。不是他们车多厉害,而是他们选对了使用场景。纯电车是未来的方向,但未来不是今天。在补能网络真正“顶呱呱”之前,插混和增程,依然是大多数家庭最稳妥的选择。

庆幸没盲从!插混增程车主终于扬眉吐气-有驾

那你说,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如果现在让你选,你会怎么选?你会考虑买一台插混或增程,还是继续相信纯电的“诗和远方”?评论区聊聊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