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充电起火,保险理赔难,网友分享亲身经历

一说到新能源汽车起火,估计不少人心上一紧——毕竟,这种事,真不是段子,是真有发生,好家伙,眼睁睁看着自家爱车在充电桩旁“自燃火箭”,你说扎心不扎心?

有位网友就碰上了这么个事儿:自家新能源小车子,充电时呼的一下出事了,现场差点变个人间烟花,一阵旁观,满脑子想的是——保险公司赔吗?唉,这可不是孤例,谁还没点类似的担心呀?

人问保险赔不赔,这事儿表面简单,其实跟拆盲盒一样,打开前谁也说不准。

网上舆论也分两拨,一拨喊着“这不是你们保险公司的事,咋能不赔”;另一拨冷冷说“规定写明白了,骗不到赔付”。

搞得本就一肚子火气的车主更郁闷,像是充电桩旁边被烤糊的炸鸡腿——明明买了保险,出事却好像掉进了保险文字游戏的大坑。

新能源车充电起火,保险理赔难,网友分享亲身经历-有驾

说白了,现在的新能源车,真是把咱平常人的心理防线“测”到极致了,安全问题跟老母鸡捉虫子似的,防不胜防。

先不急着下结论,咱们一块理理思路,看看保险这根救命稻草,到底结实不结实。

保险,这两字听着“买个安心”,但不少车主碰事儿时发现,这玩意儿,真就跟饭后酸奶广告里的承诺似的,信他个鬼。

你看,出事儿时,保险公司往往有一套词儿,什么“车主操作不当”、“车辆自燃不在理赔范围内”、“充电过程中属于特殊意外”,每一句都说得重重的,像给顾客头顶浇冷水,一下把你的希望浇灭。

要说起火原因,这年头的新能源车,既有可能是电池质量不过硬,也有可能是外界温度、充电设备老化,亦或自己用电习惯有那么点“骚操作”。

一出事故,保险公司先抓细节,翻车主的操作记录,查验车子有没有“按规定充电”,有没有乱改装、有没有违章,也就是说,真相未必在你我这里,而是在保险理赔员的眼皮底下。

有人说,只要正常充电,没改装、没违规操作,那保险就完全不用慌,可现实打脸啊——有的保险合同里自燃条款写得含糊,想理赔,得“举证自己是清白的”。

新能源车充电起火,保险理赔难,网友分享亲身经历-有驾

车主这边明明光明正大来充电,突然一把火,赔不赔还得等保险公司点头。

这场景,像不像情感领域的PUA,说得你头晕眼花,却捉摸不到答案?

其实,新能源车自燃理赔争议,早都不是新鲜话题了。

五年前,有家媒体专门统计,说的是新能源车平均50天就会曝出一次自燃新闻,那会儿大家还觉得是“新玩意麻烦多”,可现在2024年了,玩的人多了,烧的车也多了,保险公司套路升级了,推辞更有花样了。

网上还能搜到一堆故事:“小李家里新买的电动车不到半年,停在地库旁,自己点起了火苗。

案发后报警、报保险,一大堆流程走下来,最后说车辆‘高温环境下自燃,不属于免责范畴’,你琢磨琢磨,这理由真绝。

还有位大爷,平时注意安全,每次充电都按部就班,结果就是运气不好,电池突然爆热,车子成了烧烤架,保险方又拿出条款晃:‘部分原因尚待技术鉴定’。

结果就是,理赔遥遥无期,心都凉了一半。

用句网络流行语:这就是现实版的“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

不说别的,很多车主平时对合同条款只扫一眼,“自燃险”、“车损险”总之都买了,以为万无一失。

但合同里的那些“专业术语”、保险责任免除的小字,其实就是“隐藏菜单”。

遇上事儿才发现,保险公司到底赔不赔,要看他怎么解读合同,比如何为“自燃”、何为“第三方原因”,是不是在“责任免责范围”内。

更狠一点,有的条款写得滴水不漏——“因车主或第三方原因导致的自燃不在赔付范围,具体解释权归保险公司所有……”你说气不气?

那为啥新能源车充电自燃,保险公司就容易金蝉脱壳不想赔?

一来,技术原因难以溯源,很多时候真的无法断定究竟是车本身问题,还是充电桩惹祸,还是操作者手一抖插错了插头。

二来,保险公司理赔压力大,新车频繁自燃,一赔就是几十万,哪个公司经得起哑巴亏。

三来,市场监管漏洞不少,有关“自燃险”标准迟迟没有统一,有些地方这险甚至都买不到。

所以,一旦意外发生,保险公司的第一反应不是兜底,而是赶紧找“免责理由”,从“技术鉴定”、“合同细则”到“使用习惯”,每一条都能成为拒赔的兑换券。

那有没有人顺利理赔呢?别说,还真有。

有网友分享过“充电自燃理赔全流程”,说自己所有证据齐全,监控、充电记录、用电报告全套备份,最后保险公司也只能照赔不误。

不过要说,整个过程也不是走个过场,而是从理性争论到情感拉扯,车主几乎成了“维修工+律师+侦探”,一点不能含糊。

归根结底,保险这东西,本来就不是“万能键”,更不能完全寄托在它身上,尤其是新能源车自燃这样难以定责的事故,车主心中得有数。

充电安全有隐患,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有调查说,新能源车电池起火,十有八九和电池材料、充电环境、车辆老化有关。

以前大家吐槽手机充电“上头”,现在换成车,后果就不是炸个尾巴那么轻巧。

充电一小时,忧虑一整宿,这才是新能源车主真实心理写照,网上段子玩梗玩得飞起:“充电像点天灯,起火堪比烟花秀”。

其实,咱该反问一句:为什么新能源厂商、保险公司、监管部门都各唱各的调,却没人正视用户最关心的风险?

要是买个车成了高风险投资项目,谁还有勇气支持绿色出行啊?

槽点满满归槽点,说到底,充电起火这事儿,技术难题在那横着,监管补丁跟不上,保险公司叠加“免责盾牌”,三方博弈,最后倒霉的,基本还是小老百姓。

车主要防火防小偷防保险“给你打太极”,老板都没这么累。

技术难题不可一蹴而就,可人心不能没底线。

新能源行业如果真想搞大做强,安全和保障能不能扎实几分?保险公司也别老是“打太极”,钱没少收,遇事就想“奉陪到底”。

那问题来了:对咱老百姓来说,还能做哪些自救?

一是出厂前查证细节,能买稳定口碑就买稳定口碑,别贪新鲜玩花样。

二是合同条款必须看仔细,尤其自燃险、车损险、第三方责任险啥的,不怕麻烦就怕吃亏。

三是记录好一切操作,保留监控、保养记录,出事时说不准能用上。

另外,相关部门也不是一点事儿没有——监督保险市场,完善充电设施,推动统一自燃险标准,不然“终极甩锅局”还要持续下去。

新能源车自燃,其实是整个新兴产业成长的阵痛,不是谁家一夜之间能解决好。

保险不能神化、监管不能懒政,车主防患于未然——三管齐下,才算是尽了全力,不至于每充一次电都心跳加速。

走到这里,咱再回头看看题目:新能源车充电起火,保险是不是每次都赔?很遗憾,没有绝对靠谱的答案。

大部分时候,该赔的会赔,但你不细心,留有疑点,那保险也能说“不差你这一单”。

生活就像开新能源车,明明是奔着美好未来走的,半路却老怕“意外上线”,谁懂?

聊到这,屏幕前的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糟心事?对新能源保险理赔的现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说不定下一个爆款段子,就是你的亲身经历。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