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车企负债率高,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全球车企都这样。就拿2024年的财报来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主流车企,资产负债率普遍都在60%以上,有些车企甚至超过了80%,这数字看着就有点吓人。
先看看全球那些大车企,2024年福特的负债率是84.27%,通用汽车是76.55%,大众集团是68.92%,大部分全球头部车企负债率都在60%以上。这就好比它们背着一个挺沉的“包袱”在跑,但没办法,谁让这行业竞争这么激烈呢。
再看看国内的车企,2024年奇瑞的负债率是88.64%(截至三季度末),蔚来是87.45%,赛力斯是87.38%,比亚迪是74.64%,吉利、上汽、长城和长安的负债率也在60%以上。这说明国内车企也面临着类似的压力,不过大家都在努力想办法呢。
有意思的是,从2025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国内车企的负债率普遍在加速下降。比如比亚迪,已经降到70.7%了,半年时间就降了快7个百分点,今年内估计能降到“6”字头。这说明车企们在财务管理上还是挺有办法的,慢慢在改善呢。
车企这行,要想发展,就得砸钱,搞研发、搞投资,这些都离不开钱。所以,车企的总负债一般都不低,企业越大,营收越高,总负债也就越高,即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咱们来具体看看。
全球头部车企的总负债那真是高得吓人。大众集团2024年末营收2.5万亿元,总负债3.4万亿元,是同期营收的136%;丰田营收2.2万亿元,总负债2.7万亿元,是同期营收的123%;福特营收1.3万亿元,总负债1.7万亿元,是同期营收的131%。通用汽车、宝马、奔驰、现代汽车的总负债也在万亿以上。这就好比它们在玩一个“高杠杆”的游戏,风险挺大,但也有可能赚大钱。
国内车企的总负债相对就没那么夸张。比亚迪营收7771亿元,总负债5847亿元,是同期营收的75%;吉利控股营收5748亿元,总负债5047亿元,是同期营收的88%;奇瑞营收1822亿元,总负债1749亿元,是同期营收的96%(截至三季度末);上汽集团营收6276亿元,总负债6104亿元,是同期营收的97%。相比之下,国内车企的“包袱”没那么重。
有息负债这事儿,其实挺关键的。企业负债分两种,一种是无息负债,就是日常经营中欠供应商的钱、员工的工资、还没交的税,还有客户预付的购车款,这些都不用付利息。另一种是有息负债,就是从银行借钱或者发债券,这得付利息,要是还不起,企业就可能陷入流动性危机。所以,有息负债更能反映企业的真实债务压力。
全球头部车企对有息负债的依赖度挺高。丰田有息负债约1.87万亿元,占总负债的68%;大众集团有息负债约1万亿元,占总负债的32%;福特有息负债约1.1万亿元,占总负债的66%。通用汽车、奔驰、宝马、斯特兰蒂斯、本田、现代汽车的有息负债也都有数千亿的规模。
国内车企的有息负债相对就低多了。吉利控股有息负债860亿元,占总负债的17%;奇瑞有息负债211亿元,占总负债的12%(截至三季度末);长城汽车有息负债168亿元,占总负债的12%;比亚迪有息负债约286亿元,占总负债的5%,这在国内外主流车企里算很低的了。
汽车这行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拉动作用特别强。车企越大,营收越高,采购和合作的规模也越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越明显。反映在财报上,就是企业营收越大,应付账款(没到期的供应商货款)也越多。
想知道一家车企的应付账款规模是否合理,可以用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来衡量。这个比例越低,说明企业欠供应商的钱越少,相对来说财务状况更健康。从数据来看,蔚来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是52%,长安是49%,长城汽车是39%,上汽集团是38%,比亚迪是31%。比亚迪在这方面表现还不错。
企业跟供应商合作,不仅要采购规模大,付款速度也得快,这样才能实现双赢。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比亚迪向上游供应商付款的平均周期是127天,奇瑞是143天(截至三季度末),长城汽车是163天,蔚来是195天,长安则超200天。这说明比亚迪在供应商付款方面效率还挺高的,其他车企在这方面可能还得加把劲。
总之,车企这行挺不容易的,既要背着高负债的“包袱”,又要努力发展,还得跟供应商保持好关系。不过,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国内车企在财务管理上还是有进步的,希望未来能越来越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