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这厢,要“谛听”何方声浪?
讲真,乍闻奥迪祭出专为华夏梓衿打造的全新“AUDI”字母标识,我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念头是:这…唱的哪一出?一个业已百年栉风沐雨的老字号,骤然决意“减龄”,就好比你家那位素日里稳重的伯母婶婶,突然迷上了B站鬼畜,总让人觉得格格不入。
奥迪此番举措,底色为何?简而言之,乃是“合资2.0纪元”的降临。往昔,合资车企,外方倾囊相授,中方提供沃土,彼此相安无事。现如今,世异时移,中华市场亦能独当一面,新能源、智能化赛道实现超车,反过来倒逼着老牌合资车企亦步亦趋。奥迪与一汽鹣鲽情深多年,又邀上汽共襄盛举,还特意为华夏市场定制了E5 Sportback,口号是“奥迪纯正血统 + 中华尖端智电技艺”。听着是否似曾相识?颇有几分“中西合璧”的意味。
个中关键,端在于,这番“合璧”真能克奏肤功么?
容我先来说道说道奥迪的“血统”。这四环相扣,象征的是过往,是名号,是德意志制造的严谨与可靠。然则,于华夏而言,这四环,某种程度上亦昭示着“官车”、“持重老成”。这便略显尴尬了,当今的弄潮儿们所求的是啥?自我、风尚、智能化。你予我以“持重老成”,我内心弹幕必是:大爷大妈,您们还是驰回A6罢。
再来聊聊“中华尖端智电技艺”。此言听来不无道理,现如今中华电动车确乎出类拔萃。然则,问题在于,消费者认的是“奥迪”,抑或是“中华智造”?若仅欲体验智能电动,那又何不径直购入国产新势力?人家于智能化、用户体验之上,或许更谙熟华夏顾客之心。
这好比情愫暗生,你所倾慕的是对方其人,抑或是他/她的附加值?若仅着眼于对方的背景、资源,那么这段情愫,恐亦难以为继。
我们不妨易位而思,奥迪为何如此迫不及待?缘由亦甚为明了,市场鏖战着实白热化。特斯拉挥刀降价,国产新势力扶摇直上,BBA(奔驰、宝马、奥迪)的日子亦属难熬。奥迪欲牢牢把握住华夏这方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便务必做出蜕变。
然则,蜕变的方向,实为一大考量。是当坚守自身品牌底蕴,抑或全然趋奉市场需索?是当与中华企业深度合作,抑或保持相对独立性?
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立足于奥迪的视角,定然期望两者兼得。既要保有“奥迪风味”,又要融入“中华特色”。然则,问题在于,此等“融合”,极易沦为“不伦不类”。
置身于中华合作方的角度,定然希冀奥迪能更具开放性,更趋本土化。最好能将核心技艺尽数拿出,俾中华企业学习借鉴。然则如此一来,奥迪是否会丧失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以顾客的视角观之,诸位更关切的是:此车是否易于驾驭?智能化是否达标?是否物有所值?至于“奥迪DNA”与“中华智造”的配比,或许并无那般在意。
与世俗之见相左,消费者所冀望的,或许并非一位“混血儿”,而是一款真正契合自身的产品。
仅E5 Sportback区区一款车型,便足以说明奥迪此番的步子迈得何等小心翼翼。它试图取悦所有人,但最终恐怕无人能悦。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缘由归咎于“市场鏖战激烈”之时,是否忽略了“品牌定位”这一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奥迪究竟欲成为何种品牌?它又欲吸引何等用户?这些问题,或许较之于技术参数更为攸关。
是以,奥迪此番“谛听”中华顾客的意见,究竟欲“谛听”何物?是简简单单地迎合市场,抑或真正洞悉华夏顾客的需索?是保有自身的品牌特色,抑或全然融入中华市场?
这些问题,或许并无标准答案。然则有一点毋庸置疑: 奥迪需寻觅到一方平衡点,一方既能保有自身优势,又能适应中华市场的平衡点。否则,纵然有了全新的“AUDI”字母标识,亦不过是换汤不换药。
犹如一位苦苦思索如何融入后生可畏的圈子的中年人,光是换个潮牌logo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理解年轻人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要不然,再如何殚精竭虑,亦只能换来一句:“叔,你这人还挺逗的。” 但掏钱买单?恐怕就难上加难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