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5水陆空极限试炼见真章#
上周陪朋友去逛车展,路过丰田展台时看到一群人围着辆溜背造型的SUV指指点点。走近才发现是刚上市的bZ5,听到旁边有人嘀咕:"丰田电车也敢卖这么便宜?不会是油改电吧?"这话让我想起三年前第一次试驾某新势力车型时,销售那句"传统车企根本不懂电动化"的傲慢宣言。如今bZ5以12.98万的起售价杀入市场,传统车企的反攻真的开始了?
价格屠夫还是技术妥协?
翻看配置表时,我的手指在12.98万这个数字上停顿了足足三秒。这个价格甚至比自家卡罗拉锐放混动版还低,更不用说对比同级别ID.4 Crozz(指导价19.39万起)这样的竞品。但仔细推敲会发现,入门版CLTC续航仅400km,快充功率90kW的参数,确实与新势力主流产品存在代际差。
不过丰田玩了个巧妙的错位竞争:用紧凑型SUV的尺寸(车长4690mm)打中型SUV市场,内饰虽无三联屏但保留了实体按键,特别是那个取消转向拨杆的方向盘设计,既凸显了差异化又暴露出传统车企的创新窘境。就像把机械手表改装成电子表,走得准却少了灵魂。
e-TNGA平台的"守正出奇"
底盘工程师出身的张工曾跟我吐槽:"现在评测电动车都在比屏幕数量,没人关心簧下质量。"这恰好是bZ5的隐秘武器。基于专属纯电平台e-TNGA架构,前驱布局带来的50:50轴荷比,让这辆车在蛇形绕桩测试中跑出了接近凯美瑞的操控成绩。
但平台优势也伴随着遗憾:不支持800V高压架构意味着补能效率天花板明显,27分钟(30%-80%)的快充成绩放在2023年只能算及格。这就像用顶级厨具做家常菜,功底扎实却难让人眼前一亮。
合资品牌的"电车困境"
有位在丰田4S店工作十年的销售经理跟我说:"现在来问bZ5的,70%都是冲着丰田标来的中年人。"这个数据很有趣——说明传统车企的品牌溢价在电动时代依然存在,但也折射出用户画像的固化危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