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轩逸前八个月交付169,638台守住销冠位置,可销量暴跌20.5%成唯一负增长车型——4S店门口那些优惠4万还抢着提车的人,脑子里到底在

日产轩逸前八个月交付169,638台守住销冠位置,可销量暴跌20.5%成唯一负增长车型——4S店门口那些优惠4万还抢着提车的人,脑子里到底在盘算什么

上周六下午,北京南四环那家日产店,一个三十来岁的哥们儿刚办完手续。我在休息区见他抱着一摞资料,脸上看不出多兴奋。聊了几句才知道,这已经是他家第二辆轩逸了。“开了六年,毛病就是换过一次电瓶,这次旧车抵了五万多,新车优惠完落地不到十万。”他掏出手机给我看保养记录,“你看,平均一年养车成本七千出头,比我同事那台思域省快两千。”

这账算得够细。可问题是,今年前八个月轩逸虽然还稳在日系销量第一,数字却掉了两成多。前十名里就它一个在往下走,比亚迪那些新能源车早就虎视眈眈盯着这块肥肉。

油耗这把刀,还能使多久

说起来,买轩逸的人大多都是算账高手。那台HR16的发动机配CVT,市区开能控制在五个半到六个油之间。一年跑一万五公里,油费顶多六千五,比同级别1.5T的美系车能省出个iPad的钱来。

我认识个跑专车的老张,手里那台轩逸已经跑了二十多万公里。“电车?不是不考虑,就是不敢赌。”他点了根烟,“电池三年后衰减成什么样,厂家说得好听,实际谁知道。轩逸这发动机,只要按时保养,开到报废都不带大修的。”

日产轩逸前八个月交付169,638台守住销冠位置,可销量暴跌20.5%成唯一负增长车型——4S店门口那些优惠4万还抢着提车的人,脑子里到底在-有驾

CVT那个平顺劲儿,确实适合天天堵车的人。红绿灯起步虽然肉,可架不住舒服啊。就是想体验推背感的年轻人,开两天大概就腻了。

座椅是真舒服,内饰嘛就那样

长途跑过轩逸的都知道,那个座椅确实有两把刷子。什么零重力设计,听着玄乎,实际上就是腰部和臀部支撑做得到位。我试过连开三个小时,中间就停了一次服务区,下车腰不酸腿不疼。

后排空间也够意思。带孩子出门,安全座椅往后排一放,大人坐旁边腿还能伸直。后备箱塞个婴儿车加两个行李箱,去趟郊外够用了。

可内饰那股子塑料味儿,是真没法跟现在的自主品牌比。中控台硬邦邦,摸上去跟十年前的车差不多。年轻人第一次坐进去,多半会嫌弃这设计过时。日产大概觉得,买轩逸的人也不太在乎这个。

智能化?能用就行

车机系统反应慢,这是轩逸绕不开的槽点。语音控制导航,说完得等一秒多才反应,赶上着急的时候真想伸手直接点屏幕。辅助驾驶倒是有,高速上能跟车,碰到复杂路况还得自己盯着。

日产轩逸前八个月交付169,638台守住销冠位置,可销量暴跌20.5%成唯一负增长车型——4S店门口那些优惠4万还抢着提车的人,脑子里到底在-有驾

现在十几万的国产车,智能座舱卷到什么程度了?城市辅助驾驶、激光雷达、语音连续对话,该有的都有了。轩逸这套系统,就像个还在用诺基亚的人,功能倒也不少,就是慢。

不过话说回来,买轩逸的人好像也不怎么在意这些。上次碰到个车主,他说:“智能配置那些,听着挺好,实际开车还不是得自己把着方向盘?够用就行。”

e-POWER那张牌,打得有点尴尬

轩逸也整过新能源版本。那个e-POWER,发动机光发电不驱动车轮,听起来挺先进。可电池就1.5度电,纯电跑不到十公里,限牌城市还拿不了绿牌。这就有点不上不下了。

想省油的,人家直接买比亚迪DM-i,能纯电跑五六十公里。想纯电的,轩逸又做不到。经销商那边也不愿意推,因为根本卖不动。这版本保值率更惨,三年车价能掉一半。

日产大概也知道这条路走不通,所以就那么挂着,既不大力推也不下架。反正买的人少,爱买不买。

日产轩逸前八个月交付169,638台守住销冠位置,可销量暴跌20.5%成唯一负增长车型——4S店门口那些优惠4万还抢着提车的人,脑子里到底在-有驾

二手车商抢着收

二手车市场上,轩逸还挺吃香。三年车保值率能到六成多,比朗逸强点。原因也简单——毛病少,配件便宜,哪儿都能修。

我那个做二手车生意的朋友说,收轩逸不愁出手。网约车司机喜欢,因为皮实耐用。刚需家庭也认,因为便宜省心。就是CVT偶尔有人投诉顿挫,但跟其他车比,这已经算小毛病了。

小保养四百块,全国一千多家店随便找。这年头,省心俩字值多少钱,用过的人心里都有数。

优惠四万,是诚意还是焦虑

现在轩逸终端优惠能到四万,入门版落地八万出头就能开走。这价格确实有吸引力,可品牌溢价也在被一点点掏空。

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优惠力度比三四线狠多了。经销商那边也透露,卖轩逸走量但不挣钱,主要靠后面卖延保和保险赚点。金融方案做得挺灵活,零首付五年贷,月供两千出头,不少人冲这个去的。

日产轩逸前八个月交付169,638台守住销冠位置,可销量暴跌20.5%成唯一负增长车型——4S店门口那些优惠4万还抢着提车的人,脑子里到底在-有驾

销量第一和同比掉两成,这俩数字放一起挺矛盾。老用户还认账,新用户在观望。毕竟现在选择太多了,十万块能买的车,配置比轩逸高的一抓一大把。

它还能撑多久

站在2025年看轩逸,有点像看个快退役的老将。基本功扎实,经验丰富,可新人的打法已经变了。省油、舒适、省心,这些优点还在,但架不住别人智能化、电动化玩得溜。

买不买轩逸?看你更看重什么了。要是追求省心耐用,账算得清楚,它还是个靠谱选择。要是想体验新技术,想要面子,那大概率会失望。

4S店门口还有人在提车,数字上却在往下掉。这或许就是传统燃油车现在的处境——还有市场,但空间在被一点点挤压。日产接下来怎么走,轩逸能守住这个位置多久,谁也说不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