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这不就是插混车的特点吗!当然了,不同的车型,功能与逻辑会有些不同。
我自己开的插混车是长城的柠檬混动PHEV,有纯电模式和混动模式,混动模式之下又有智能混动和强制保电两种方式,混动模式之下工作,发动机就能同时驱动车辆并且给动力电池发电。
柠檬混动用的是两档DHT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1档用于起步及低速行驶,通常是电动机驱动;2档用于正常行驶,混动模式下通常是发动机驱动车辆。
举个例子,设置混动模式强制保电50%,正常行驶时,就是发动机驱动车辆,但在起步、怠速、超低速行驶时,都是电动机驱动,等到车速起来后,发动机才会代替电动机来驱动车辆。
插混车
电动机驱动车辆还包括松油门后带挡滑行、下坡等一些特殊场景,下坡时,发动机还能带动电动机反转发电,电力储存在动力电池中,这就是为什么电车下坡电量会提升的原因。
本来电池电量是50%,由于你在起步或者松油门时,电动机代替了发动机,因此电池的电量会减少,当低于50%的电量,发动机就会在驱动车辆的同时带动发电机给电池充电,等到50%的电量,发动机就会自动停止发电,如此循环。
如果是智能混动,车辆将自己决定是用发动机还是电动机来驱动车辆,何时是发动机驱动,何时是电动机驱动,是由系统决定的。
插混车工作原理
我自己的感觉就是:在中低速的时候,一般是电动机驱动,在高速行驶时,一般是发动机驱动,当智能混动会一直把电池用于低于10%的电量,电池电量太低时,发动机就会驱动车辆,同时给电池充电。
智能混动比强制保电要省油,因为电动机驱动的时间比强制保电要多,强制保电会一直保持电池有50%的电量,怠速除外,强制保电如果长时间怠速,除非电池快没电了,发动机才会发电,否则一直是电动机驱动。
电动机与发动机如何驱动车辆,以及何时驱动车辆,都有一整套的逻辑,作为消费者,你不可能说得清楚,只能根据自己的体验说感觉。
插混车的发动机能够同时驱动车辆和给电池充电
长城的柠檬混动跟Hi4的区别主要是架构不同、驱动形式有差别、定位及应用场景也不同。
柠檬混动架构是2驱为主,采用1.5T发动机+单双电机+两档DHT变速箱,电机集中在前轴,主要用于城市通勤及长途行驶,侧重于低油耗。
Hi4是双电机四驱结构(前桥P2电机+后桥P4电机),通过电机替代传统传动轴实现电四驱,主要用于城市SUV,主打两驱价格,四驱体验。
Hi4-T系统采用纵置发动机+P2电机+9HAT变速器,属于非解耦四驱系统,主要用于硬派越野。
插混车结构
Hi4-Z采用P2+P4双电机组合,配备3挡DHT+行星齿轮结构,同样是电四驱,支持功率分流,保电能力和动力输出显著提升,兼顾越野和城市通勤。
长城这些不同的混动系统只是结构和侧重点不同,他们的功能有类似的地方,只要是插混车,都能实现在发动机驱动车辆的同时给电池充电,这是很基本的一个功能。
比亚迪DM-i混动采用P1+P3双电机布局+ 1.5L高效发动机+单档专用混动变速箱,支持纯电驱动、串联驱动、增程、并联直驱四种模式,侧重于城市通勤,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6.06%,最大的优点是油耗特别低,是油耗最低的插混系统。
比亚迪插混
比亚迪DM-i同样能做到发动机直驱车辆,同时给电池充电,早期的插混车出现过失速现象,就是因为发动机功率较小,在上坡或者高速行驶时,发动机同时驱动车辆和给电池发电时功率不够用,导致失速。
解决方案是优化软件和硬件,优化动力分配技术,现在的新车型基本上没有失速了。
插混车发动机在驱动车辆的同时为电池充电这项技术并不难实现。
首先是插混车都有变速箱,绝大多数插混车的变速箱都是行星齿轮结构,比亚迪DM-i和长城Hi4系列混动都是行星齿轮结构,这一结构能够将发动机动力分成两路,一路直驱车辆,另一路驱动发电机发电。
混动车的行星齿轮结构
当电池电量不足时,行车电脑还会根据车速、油门开度等参数自动提高发动机转速,增强发动机功率,让发动机有足够的动力直驱车辆并且发电。
行车电脑甚至还能驱动发动机和电动机形成串联共同驱动车辆,这是插混车的共性,所有的插混车都可以做到这一点,甚至连丰田的双擎都能做到,只是双擎的电池特别小而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