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遭维权,车主喊话雷军:别降价!

好的,以下是一篇符合百家号风格的文章,字数约1000字,标题为:男子喊话小米SU7 Ultra别降价,50万怕兄弟买得起!车主集体维权,雷军如何应对?

男子喊话小米SU7 Ultra别降价,50万怕兄弟买得起!车主集体维权,雷军如何应对?

最近,小米SU7 Ultra可谓是站在了风口浪尖。这边厢,有车主喊话小米“别降价,50万怕兄弟买得起”,引发网友热议;那边厢,数百名车主集体维权,要求退车,甚至直接喊话雷军“保持真诚”。这波操作,让小米SU7 Ultra和雷军都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一石激起千层浪:SU7 Ultra车主为何集体维权?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SU7 Ultra的选装件——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说起。这款选装件售价高达4.2万元,在宣传时被描述为“增加2个空气动力学风道,前部空气高效导流”,“内部结构改变,风道导向轮毂散热”等等,听起来非常高大上。

小米SU7 Ultra遭维权,车主喊话雷军:别降价!-有驾

然而,现实却给了车主们当头一棒。据不少汽车博主测试和拆解发现,所谓的“双风道”名不副实,挖孔下方只有很小的风道,而且并未连接散热系统或下压力结构。换句话说,这个价值4.2万元的选装件,可能只是个“花瓶”,装饰作用大于实际功能。

这让许多车主感到被“割了韭菜”,纷纷在维权群里声讨小米。据澎湃新闻报道,维权群里已经有近400名车主集体要求退车。一位化名为“杨雷”的车主表示,他当初之所以选择SU7 Ultra,就是看中了这款双风道前舱盖的设计,如今发现实情,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

小米的回应:补偿方案难平众怒

面对车主们的质疑和维权,小米汽车在5月7日发布了致歉声明。承认在“挖孔机盖”的宣传上“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并表示将采取补偿措施。

小米SU7 Ultra遭维权,车主喊话雷军:别降价!-有驾

对于未交付的订单,小米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的锁单用户,将赠送2万积分(约合人民币2000元)以表诚意。

然而,这个补偿方案显然难以平息车主们的怒火。2万积分与4.2万元的选装价格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而且,改配铝制机盖还需要重新排队,等待周期长达30-40周,这让许多车主无法接受。

“我本来是追求挖孔设计才选择购车,小米提供的改配服务,失去了我原本购车的意义,提供2000元的补偿也显得敷衍。”杨雷车主的话,代表了大多数维权车主的心声。

车主喊话雷军:保持真诚,直面质疑

在维权过程中,一些车主直接喊话雷军,希望他能“保持真诚”,直面质疑,而不是回避问题。他们认为,只有真诚地解决问题,才能挽回口碑,否则可能会影响SU7系列乃至未来高端车型的销量。

小米SU7 Ultra遭维权,车主喊话雷军:别降价!-有驾

“我希望雷军能保持真诚。”一位车主说道,“直面质疑才能挽回口碑;如果持续逃避,可能会影响SU7系列和未来高端车型的销量。”

专家解读:小米的宣传是否存在问题?

对于小米SU7 Ultra的宣传是否涉嫌虚假宣传,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巍表示,根据现有公开信息分析,小米汽车在对“挖孔机盖”进行宣传时,一定程度上存在片面介绍产品以及使用歧义性、模糊性语言表述的情况。这涉嫌构成违反《广告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当宣传行为,也涉嫌损害消费者知情权。

如果最终认定情节严重,那么这一行为甚至可能构成虚假宣传行为。翟巍认为,对于小米公司提出的赔偿方案,车主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具有自主决定是否接受这一方案的权利。依据侵权损失填补原则,在小米公司由于不当宣传导致车主财产权益受损情形下,小米公司应当承担全额赔偿车主损失的责任。

小米的挑战:品牌祛魅与激烈竞争

小米汽车一直以来都凭借着强大的粉丝基础和品牌号召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此次SU7 Ultra的维权事件,无疑给小米的品牌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小米在粉丝运营上具有社群化的特点,这些米粉为爱发电进行创作,这也成为小米产品文化的一部分。”一位资深互联网观察人士表示,“但是出现负面事件后,会导致品牌祛魅,粉丝也会反思自己之前投入的热情,这个过程,正是品牌真正面临考验的时刻。”

此外,小米即将发布的新车YU7,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一款SUV产品,YU7将对标特斯拉Model Y、智界R7、问界M5/M7、蔚来ES6等热门车型,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雷军IP的双刃剑效应

小米的营销打法一直是和雷军IP进行强绑定。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利用雷军的个人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但缺点是当负面事件发生时,雷军也会成为被追责的第一责任人。

“小米的营销打法是和雷军IP进行强绑定,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上述互联网观察人士表示,“如今的小米的负面舆情很大程度也直指雷军本人,‘小米和雷军都应思考,如何在企业品牌和企业家IP中做好平衡。’”

结语:小米该如何破局?

小米SU7 Ultra的维权事件,给小米敲响了警钟。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小米需要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宣传的真实性,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对于雷军来说,如何平衡个人IP与企业品牌的关系,也是他需要思考的问题。毕竟,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光环。

面对车主们的维权和质疑,小米需要拿出更加真诚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化解这场危机,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否则,那句“男子喊话小米SU7 Ultra别降价,50万怕兄弟买得起”的调侃,可能会一语成谶。

未来,小米汽车将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数码大玩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