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V闪充700公里续航,大众与众08这套组合拳,或许能让特斯拉Model Y车主开始重新盘算
上个月在京沪高速服务区充电,旁边停着辆Model Y,车主蹲在充电桩前刷手机。我这边插上枪去买了杯咖啡回来,电量已经从三成跳到八成,前后也就十来分钟。那哥们儿瞥了眼我这台与众08的充电屏幕,表情有点微妙。后来闲聊才知道,他那趟从上海过来已经充了两回电,每次都得耗半小时起步。
这事儿放在两年前,纯电车跑长途基本就是给自己找罪受。但大众这次在与众08上动的心思,确实把补能这道坎儿给踩得比较实在。800V的高压架构配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包,理论上充电10分钟能回300到500公里续航。实际体验下来,从北京开到上海一千二百公里,中途歇两脚就够了,单次补电时间基本控制在一刻钟以内。这个节奏跟燃油车进服务区上趟厕所买点吃的差不多,不至于让人心里发慌。
说到续航焦虑,很多人可能觉得700公里的CLTC数据水分大。但跑过几趟长途后发现,这车在经济模式下高速巡航,掉电速度确实比预想中慢。原因或许在于那0.24Cd的风阻系数和能量回收系统调得比较克制,不会像某些车那样一松电门就往回拽,开起来别扭。当然,要是切到运动模式地板电踩到底,双电机版本4秒多破百的加速能力会让续航打个折扣,这点倒也公平。
智能驾驶这块儿,大众给的L2++系统覆盖面挺广。早高峰堵在东三环那种场景,车子能自己跟车变道,遇到突然加塞也不会手忙脚乱。停车功能倒是让人印象深刻,商场地库那种窄到怀疑人生的车位,系统也能识别出来自己倒进去。虽然成功率官方说98%,但实际用下来偶尔还是会遇到识别不准的情况,这时候还得自己上手。不过总体来讲,日常通勤能省不少心。
空间表现是这台车的另一个亮点。三米多的轴距放在那儿,后排坐一米八五的成年人,腿部还能跷二郎腿。座椅用的NAPPA皮,加热通风都有,配合那套能软硬可调的空气悬架,长途坐下来腰不会发酸。有次从颠簸的山路开过,悬架自动变软把细碎震动过滤得挺干净,换到高速过弯时又能感觉到支撑性上来了。这种主动调节的逻辑,比某些只能手动切换模式的车聪明一些。
内饰设计走的是环抱式路线,中控台朝驾驶员这边微微倾斜,双联屏的显示效果还算细腻。语音助手能听懂方言,连续对话也不用反复唤醒,日常用起来顺手。AR-HUD把导航信息投在前风挡上,转弯提示和限速标志都能直接看见,少了很多低头看屏幕的动作。不过阳光强烈的时候,投影亮度稍微有点吃力,这点可能还需要后续OTA优化。
环保材料的使用算是大众的一贯坚持。座椅用再生聚酯纤维,地毯是回收海洋塑料压的,车内异味确实比一般新车淡很多。那套CN95空气净化系统在雾霾天挺管用,十分钟左右就能把PM2.5浓度降到健康范围。家里有小孩或者对空气质量敏感的人,这功能或许比较实用。
充电网络的铺设速度关系到这车能不能真正跑起来。大众跟开迈斯、特来电这些合作方计划在2026年前建五千座超快充站,覆盖大部分高速服务区和城市商圈。从目前体验看,京沪线沿途的超快充站已经能用上,充电功率稳定在360kW以上。APP里能查到周边充电桩的实时状态和价格,提前规划路线省了不少麻烦。
安全配置方面,笼式车身加78%的高强度钢占比,侧面碰撞测试得分率接近满分。中央安全气囊这个配置在同级车里不多见,侧面撞击时能防止主副驾头部相撞。AEB自动刹车在实测中表现稳定,60公里时速能完全刹停避免碰撞。这些看不见的功夫,关键时候可能真能救命。
回到最开始那个话题,与众08跟Model Y、唐EV这些车比起来,优势大概在充电效率和空间舒适性上。特斯拉的智能化生态更成熟,比亚迪的性价比更高,蔚来有换电和服务体系加持。大众这次把重心放在补能速度和驾乘体验上,瞄准的可能是那群对续航焦虑最敏感、又看重品牌口碑的用户。至于市场反应如何,或许等明年这些超快充站大规模铺开后,答案会更清晰一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