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车企这个物种,时不时就得发次疯,不然浑身难受。
正常车企的思路是,我有一个发动机,怎么能让它又省油又安静,塞进家用车里让大家买菜通勤用得舒服。
但总有那么些工程师,不知道是项目奖金拿多了还是被什么奇怪的东西附体了,他们的思路是,诶,我们那个赛车发动机,就是那个设计出来纯粹为了在赛道上把对手干死、每跑一场就要大修一次的那个玩意儿,好像还能用。
要不,咱把它稍微“阉割”一下,塞进一个公路车的壳子里,卖给普通人?
就问你怕不怕?
这种行为,在产品经理眼里叫不务正业,在财务眼里叫挥霍无度,但在我们这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人眼里,这叫行为艺术,是真正的摇滚精神。这就是把一个穿着西装的猛男,硬塞进一个叫“法规”的压缩毛巾里,你永远不知道泡水之后它会膨胀成什么怪物。
比如法拉利F50。
这车的诞生就透着一股子玄学。它的前任,F40,是个涡轮暴徒,简单粗暴,一脚油门下去三体人看了都得先递根烟冷静一下。按理说,F50应该更强更猛,在涡轮的路上加大加大再加大。
但法拉利偏不。他们“开窍了”,或者说“颠了”。
他们直接把1990年F1赛车上的3.5升V12发动机,扩了扩缸,变成了4.7升,然后原封不动地,当成车架的一部分,硬生生焊在了F50的碳纤维神龛上。
这是什么概念?这就等于你买的不是一辆车,你买的是舒马赫的移动办公室,只不过没配秘书。
这种设计导致F50开起来就像直接坐在发动机上,每一次点火,你的腰间盘都能感受到活塞在做往复运动。它不快,真的,在今天任何一台性能不错的电动车面前,它的百公里加速就是个弟弟。
但会买法拉利的人,在乎这个吗?他们买的不是速度,是信仰,是那种“我的车和F1赛车有血缘关系”的自我催眠。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这是一种宗教,F50就是那个可以随时开上街的圣物。
如果说F50是把赛道贵族请下凡间,那蓝旗亚Delta S4 Stradale就是直接从地狱里放出来一个穿着运动服的恶鬼。
这玩意儿的存在本身就是个笑话,一个恐怖笑话。
当年WRC的B组赛事,那根本不是赛车,那是修仙渡劫现场,车手们都是雷电法王杨永信,开着一个个天劫在赛道上狂奔。蓝旗亚为了干翻奥迪和标致,搞出了S4这个终极缝合怪。
它的1.8升发动机,同时装了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低转速机械增压介入,消除涡轮迟滞;高转速涡轮顶上,给你全部的疯狂。这套组合拳,在当时简直就是外星科技,轻松压榨出超过500匹,潜力直奔1000匹。
后来为了符合参赛规则,必须生产200台民用版。于是蓝旗亚“不装了,摊牌了”,把赛车稍微调教了一下,功率“降低”到247匹,就这么卖了。
你以为这是福利?坏了菜了,这是把一把开了刃的妖刀递给你,还没给刀鞘。这车开起来,就是一场你和死神的双人探戈,它在前面领舞,你敢踩错一步,它就直接带你成盒。
这就是那个时代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我不仅要把赛场上的对手卷死,我还要让买我民用版车型的客户,也体验一下什么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说到掀桌子,捷豹XJ220必须有姓名。
这车的故事,简直是营销诈骗的典中典。一开始捷豹画的饼是,V12自然吸气!全时四驱!梦中情车!土豪们一听,666,买买买,订单刷刷地签。
结果等到量产的时候,车主们傻眼了。V12没了,变成了一台3.5升V6双涡轮发动机;全时四驱也没了,变成了后驱。
这他妈的简直是方便面包装上画着大块牛肉,打开一看只有一包调料粉。
客户们当场心态就爆了,纷纷要求退钱。
但有意思的地方来了。这台V6发动机,不是什么普通货色,它源自MG Metro 6R4拉力赛车,一个同样诞生于B组那个疯狂年代的怪物。
所以,虽然听上去从12缸变成了6缸是降维打击,但实际上,这台V6的心脏,跳动得比那个概念V12更狂野。最终,它用338.8公里/小时的极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量产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别信PPT,也别信缸数。决定一个东西牛不牛逼的,不是它听起来怎么样,而是它能不能真的把你按在座位上摩擦。
我作为一个开过几个所谓性能车的中年人,对此深有体会。有时候你追求的那些参数,在现实的红绿灯面前,根本没用。
当然,说到不讲理,谁也比不过美国人。雪佛兰Camaro ZL-1就是这种不讲理的巅峰。
1969年,官方说这台7.0升全铝V8发动机有430马力。
是是是,你说是就是。
实际上,这玩意儿是给Can-Am那种毫无人性的赛事准备的,真实马力随随便便干到500匹以上。在那个年代,500匹是什么概念?就是一脚油门下去,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最骚的是,它还能合法上路,还带雪佛兰原厂质保。
这是一种纯粹的、流氓式的自信。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而肌肉车的灵魂,就在于这种“我明明能把你连人带车一起发射到月球,但我偏要遵守交通规则在市区里开60码”的克制。只要我灯一绿,你的信仰就得崩塌。
最后必须提一嘴保时捷的Carrera GT。
这车更是个美丽的意外。它的V10发动机,本来是保时捷给F1车队准备的,后来项目黄了。保时捷寻思,这玩意儿扔了也可惜,就又想把它塞进勒芒赛车里,结果项目又黄了。
这台V10就像一个两次高考落榜的绝世天才,一身本领无处施展。
就在它快要被遗忘在仓库里吃灰的时候,保时捷的疯子工程师们又来了:“诶,要不……”
于是,Carrera GT诞生了。
这台V10的声浪,被誉为天籁之音。但它的驾驶体验,跟天籁可没半点关系。它搭载了手动变速箱和一套极其敏感的离合器,开它上路,尤其是在堵车的时候,你的左脚会体验到什么叫人生。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车比喻成落榜生是不是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还真就是这么个道理。最传奇的东西,往往都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来自于一次次的失败和“废物利用”。
所以,这些把赛车心脏塞进民用车里的行为,到底图个啥?
它们不好开,不实用,还死贵。但它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一种逃离日常的任意门。
当你拧动钥匙,听到的不是发动机的轰鸣,而是另一个世界的召唤。
那个世界里,没有KPI,没有堵车,只有纯粹的速度和咆哮。
这可能就是它存在的全部意义。
所以,它是好车吗?当然不是。它就是个玩具。
但这他妈的才是最棒的玩具!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