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新能源市场里,哪个现象最让人摸不着头脑,奇瑞星途旗下的星纪元ET绝对算一个。你看啊,这车参数摆出来,简直是“王炸”级别:近5米的大块头,零百加速最快只要4.8秒,续航能跑个1300公里,听着都觉得像在吹牛,可它偏偏把起售价定在了18万多。按理说,这配置、这价格,不得卖疯了?结果呢,销量数据就摆在那儿,从去年年底的3667台,嗖地一下掉到了最近的几百台,真是应了那句“可惜懂的人不多”,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这车到底有什么魔力,或者说,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能让它在数据上吊打不少同级对手,比如起步价都奔着24万多去的理想L6、问界M7什么的,结果在销量上却步履维艰呢?难道是大家对这种“堆料”王不感冒了?还是有什么别的隐情?
先看它最唬人的地方吧:动力和续航。这星纪元ET提供了增程式和纯电,不过现在主推的2025款是增程版。别小看那台1.5T的增程器,人家热效率高达44.5%,用上了不少新技术。重点是电机,四驱版本电机总马力能飙到469匹,扭矩更是来到634牛米,这才能拽动这大家伙在4.8秒里完成零百加速,这速度放在燃油车里都得是性能钢炮的级别了,放在这么个大块头SUV上,确实有点儿意思。
续航方面,它那块41.16kWh的磷酸铁锂电池(国轩高科的),配合增程系统,官方给出的综合续航能到1300公里。就算纯电跑,也能有个200公里。充电速度也挺快,支持2.4C倍率。这数据,跑个长途基本没啥焦虑,城市通勤纯电也够用。按理说,这完全戳中了新能源车用户的痛点啊,性能不差,续航超长,怎么就不买账呢?
再瞧瞧这车的“硬件”条件。车长4955mm,轴距3000mm,实打实的中大型SUV尺寸。大五座布局,后排空间是真的宽敞,1米76的人坐进去,头部、腿部都富富有余,横向空间坐三个人也不挤。后备箱常规容积就有546L,放倒座椅更是能扩展到1835L,拉货、当床都行。而且,前后排座椅都有加热、通风、按摩这些舒适性配置,这可都是奔着高端去的啊。
那问题会不会出在“脸”上?外观设计嘛,见仁见智。星纪元ET延续了家族风格,贯穿式灯带配封闭式前脸,看着挺简洁、挺有科技感。近5米的车身侧面比例也挺修长。高配车型配上20英寸的大轮圈,气场还是有的。但要说惊艳到让人非买不可,或许也谈不上。
最大的争议点,可能还是在内饰上。它那种简约科技的风格,把扶手箱和中控台弄成了独立设计,有点儿像MPV的影子。虽然用料很足,皮质、纤维、甚至岩板、木饰板都用上了,质感是没得说。可这个布局,特别是那个“星动吧台”这种中岛设计,有人觉得新鲜有创意,也有人觉得怪怪的,不太符合大家习惯的T字形中控布局。那个悬浮式的全液晶仪表,也没跟中控台融为一体,看着稍显突兀。
会不会是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设计,影响了最终的购买决策?毕竟汽车是个大件消费品,除了冰冷的数据和配置表,坐进去的感觉、用起来的顺手程度,以及整体的设计风格,对消费者来说也很重要。特别是面对理想、问界这些在用户体验和设计上更懂中国家庭的新势力时,传统车企在这些“软实力”上的理解,有时候确实还差那么点意思。
当然,品牌认知度或许也是个因素。虽然星途是奇瑞的高端品牌,奇瑞本身口碑不错,但星纪元这个新系列,在新能源高端市场的声量和认知度,跟那些耳熟能详的新势力或者传统巨头比,可能还有段距离。消费者在花十几二十万买新能源车时,除了看产品本身,也会看品牌、看服务、看社区,这些隐性价值有时候比纯粹的数据更影响购买意愿。
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么一台账面实力爆炸、价格非常有诱惑力的车,却在市场上遭遇了滑铁卢。从月销几千到几百,这个曲线确实让人心疼。它身上的亮点,比如4.8秒破百、1300公里续航、18万多起售,这些数据放在一起,按理说足够吸引眼球了。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光有硬核参数还不够,得全方位都击中消费者的心巴才行。星纪元ET,到底输在哪儿?是输给了设计争议?输给了品牌认知?还是输给了那些更“懂”用户的新势力?这个问题,或许只有市场和时间才能给出答案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