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句话,用来形容某些新能源车企的“终身质保”承诺,再恰当不过。
现在,谁还没被“终身”二字迷惑过?
房贷是终身的,健身卡也是终身的。
如今,买车也冒出个电池终身质保,听着诱人吧?
销售员口若悬河,仿佛电池是金刚不坏之身。
可一旦电池真的出了问题,你才明白,这“终身”二字,跟“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一样,不过是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杭州的老赵,就结结实实地栽了跟头。
当初就是冲着“电池无忧”去的,如今为了电池的事,焦头烂额。
这事儿,还得从那些新能源车企设置的重重圈套说起。
第一道坎,是“保养捆绑”。
想要享受电池质保?
没问题,必须按规定回4S店做保养。
这保养的费用,比外面那些正规修理店贵出不少。
比亚迪车主王先生,为了省下更换雨刷片的几百块钱,结果电池一出问题,4S店立刻变脸,说他使用了非原厂配件,不予保修!
更离谱的是,有些车企甚至规定,补个轮胎都得回他们店里,否则就算“脱保”。
这哪里是保养,简直就是变相的强制消费!
一位在北京现代4S店工作的朋友私下透露,他们的保养费用比外边高出近一半,但车主们也只能忍气吞声,毕竟电池一旦损坏,维修费用实在太高昂。
第二道坎,“里程限制”。
一年行驶里程超过三万公里就脱保?
这规定一出,跑网约车的司机们瞬间傻眼。
深圳的李师傅,开着北汽EU5跑网约车,两年刚过,电池容量就衰减了30%。
跑到4S店咨询,对方却告知营运车辆不在质保范围内!
可当初购车时,销售顾问压根儿没提过这事!
更甚的是,某些车企对“家用”的定义极其严苛,周末偶尔跑几单顺风车,或者自驾游超出两百公里,都可能被认定为“营运”,这简直是逼着车主把车当成摆设!
第三道坎,也是最难突破的,就是“技术壁垒”。
电池检测,成了车企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武汉的周女士,她的广汽Aion S续航里程锐减,送到4S店检测,报告上赫然写着“正常损耗”。
但经过第三方机构拆解后发现,竟然有三组电芯发生了短路!
即便如此,车企依然不承认是质量问题,坚持认为周女士是“未按照用户手册进行充电”。
有调查显示,大多数电池故障都被车企归咎于“人为因素”,真正因质量问题获得赔偿的车主,屈指可数。
更令人愤慨的是,电池的制造成本明明在持续下降,更换价格却反而水涨船高。
某电池生产商的财务报表显示,未来几年动力电池的生产成本将大幅下降,但不少车企更换电池组的报价却逆势上涨!
上海一家汽车修理厂的老板透露,更换某畅销车型的一组电池,对外报价高达八万元,而实际成本却不到三万元,其中的利润空间令人咋舌!
所以,下次再听到销售员卖力推销“电池终身质保”时,建议大家仔细研读一下保修条款,那里详细列举了各种免责条款,简直比电池的使用寿命还要长。
这哪里是什么售后服务?
分明是车企为车主们精心编织的一张巨网!
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这种所谓的“终身”承诺,究竟是为了让消费者安心,还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加忧心?
相关监管部门是否应该介入,规范市场秩序,别让这些充满猫腻的“文字游戏”,寒了消费者的心?
毕竟,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是为了享受更便捷的生活,而不是为了给自己增添无尽的烦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