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最魔幻的事情,不是谁家又发布了PPT新车,也不是哪个老板又在直播间里哭了,而是大众,那个浓眉大眼、一向自认为是汽车界“三体人”的大众,居然开始掀桌子了。
大众威然,一个本来在三十万级别赛道里假装自己很有格调的中大型MPV,现在直接一个信仰之跃,脸着地,限时一口价19.99万起。
讲真,这不叫降价,这叫自爆。属于是心态崩了之后,直接把自家餐厅的煤气罐给拧开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以前的MPV蛊场,那是神仙打架,但大家起码还讲个体面。别克GL8是通用几十年不变的印钞机,丰田赛那是中年男人的移动理财产品,腾势D9是比亚迪给国货长脸的闪电战先锋。大家各凭本事,在自己的生态位里岁月静好。
那大众威然呢?大众威然就像是那个试图在KTV里唱美声的哥们,很努力,但大家都在摇骰子,你唱得再好,别人也只会觉得你有点不务正业。它想商务,但老板们觉得GL8才是硬通货;它想家用,但奶爸们发现自主品牌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才是宇宙的终极真理。就很尴尬,卡住了。
现在,大众悟了。或者说,是被打醒了。
什么美声?什么艺术?什么德味儿?都是虚的。现在最好的营销手段,就是直接把KTV的功放和音响全砸了,然后拿着大喇叭对着门口喊:不要998,不要398,今天只要19.99,大哥带你走!就问你怕不怕?同行看了也得傻,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这一招,属于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威然这波操作,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吹灭了还要揣兜里。因为大众终于想明白了,在如今这个“黑暗森林”一样的汽车市场,活下去,比所谓的“品牌调性”重要一万倍。调性不能当饭吃,但19.99万真的可以换来销量。
我们再来看威然这台车本身。说白了,它就是一台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上个时代的大众。它的内饰,是那种你闭着眼睛都能想出来的“典中典”风格,主打一个严谨,也主打一个无聊。它的智能化?约等于没有。你跟它讲智能座舱,它可能会给你点亮双闪以示尊重。自动驾驶?它的自动驾驶关键不在于那几颗雷达,而在于驾驶员本人,只要你眼疾手快,什么都不是问题。
这个车长5米3,我突然想起来我那个地下车位,每次停车都像是在玩现实版华容道,多十公分都能要我半条命。
但它大啊。大,就是硬道理。它就像一块巨大的压缩毛巾,优点是吸水管够,缺点是你把它扔水里,它还是块毛巾,变不成高达。它的2.0T发动机配7速湿式双离合,这套动力总成,我作为一个前大众车主,只能说,它就像你一个认识了十几年的老朋友,优点是他很熟悉,缺点是他所有的臭毛病你也一清二楚。但能过,就是能过。
所以,大众这波操作的核心是什么?是价值重估。它在用一种近乎行为艺术的方式,告诉整个市场:我,大众,从今天起,不装了,摊牌了。我那个曾经能溢价十万的标,现在只值三万,剩下的十七万,是我送给大家的铁皮和沙发。
这帮新势力是真的不当人子啊!
买这车的人会是谁?绝不是那些追求科技、追求体验的年轻人。而是那些预算有限,但又对“洋品牌”有最后一点执念的中年人。他们的购车逻辑非常朴素:第一,它得是个合资,开出去不能丢份儿;第二,它得大,能塞下一家老小;第三,它得便宜。威然用自残的方式,完美地满足了这三点。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大众比喻成一个落魄贵族是不是有点太损了。但你看看它干的事儿,好像也没别的词儿更合适了。它曾经坚信技术和品牌是自己的护城河,是金钟罩铁布衫。结果发现,新势力们不跟你玩肉搏,人家直接上机枪了,你那身横练的筋骨,唯一的下场就是被打成筛子。
但你说大众真的懂了吗?我觉得没有。它只是被打怕了,是一种应激反应,一种看到别人卖15万,我就要卖14万9的膝跳反射。这不是顿悟,这是战术性抽搐。因为它骨子里,还是那个迷信工程师文化的德国老头,让他去理解什么叫“用户共创”,什么叫“冰箱沙发大彩电”,比让他承认自己不行了还难。
所以这车能买吗?当然能。19.99万,买一个移动的德国家徽,顺便送你三排大座,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它就像你买了个巨大的品牌logo,然后店家送了你一辆车。至于产品力?都这个价格了,“产品力”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你买的不是车,你买的是一个名为“大众”的、正在打折促销的心理安慰剂。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