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轮毂参数:ET、PCD、J值一一揭秘
在选购或替换轮毂时,我们常常会遇到ET、PCD、J值等参数。这些参数对于判断新轮毂是否适合原配轮毂至关重要。那么,这些参数究竟代表着什么,又该如何理解它们的意义呢?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探究这四个关键参数的具体含义及其在轮毂选择中的作用。
一、轮毂宽度(J值)
轮毂宽度,通常以“J”值表示,指的是轮毂两侧凸缘之间的距离。在挑选新轮毂时,“7.0”这样的数字代表轮毂尺寸为7英寸,而“J”则体现了轮毂凸缘的形状与高度,其高度从C到K不等,其中C为最低,K为最高。轮毂宽度对轮胎宽度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在选择时务必参照相关数据,以确保新轮毂与轮胎的完美搭配,例如,速腾冠军十幅轮毂就与215mm宽的轮胎相得益彰。
不同尺寸的轮毂可适配哪些轮胎?
以下是一份关于轮毂宽度与可选轮胎胎宽的参考表格:
轮毂宽度(单位:英寸) 可选轮胎胎宽(单位:毫米) 最佳轮胎胎宽(单位:毫米)
请注意,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实际选择时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车辆悬挂系统、驾驶习惯等。同时,请务必参照车辆制造商的推荐,以确保安全与性能的最优化。
1.5J 175/185/195 6.0J 185/195/205 6.5J 195/205/215 7.0J 205/215/225
2.5J 215/225/235 8.0J 225/235/245 8.5J 235/245/255 9.0J 245/255/265
3.5J 265/275/285 10.0J 295/305/315 10.5J 305/315/325
二、轮毂偏距(ET):决定轮毂与车体的摩擦
轮毂偏距(ET),以mm为单位,表示轮毂中心线至安装面的距离。这一概念源自德语EinpressTiefe,直译为“压入深度”。偏距越小,轮毂安装后越可能向外突出。例如,新轮毂的偏距为54mm,而原装小高原轮毂的偏距为51mm,这意味着新轮毂安装后会向内缩进3mm。偏距的大小对轮毂与车辆部件的摩擦至关重要。若新轮毂的偏距或宽度过大,可能导致与车辆悬挂系统的摩擦。此时,通过加装垫片来减小轮毂偏距,即可有效解决问题。
在理解“7.0J×17H2 ET54”这组数据后,切不可盲目地将轮毂直接装上车,因为还有一项关键因素需要仔细考虑。
三、轮毂中心孔的重要性
轮毂中心孔,即轮毂中央的那个圆孔,对于轮毂的稳固安装至关重要。简单来说,如果新轮毂的中心孔尺寸大于汽车轴承轴头的尺寸,那么就需要加装套环才能确保稳固安装,否则可能导致方向发抖的问题。而如果新轮毂的中心孔尺寸小于汽车轴承轴头的尺寸,那么显然是无法直接套入的。
四、轮毂孔距(PCD)的决定性作用
轮毂孔距,简称PCD,是一个需要细心理解的参数。以高尔夫6为例,其孔距为5×112,意味着轮毂通过5个螺钉进行固定,而这5个螺钉的中心点连接成一个直径为112mm的圆。若新轮毂的孔距与原车数据不匹配,即便尝试垫片或套环等方法也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在选择轮毂时,务必确保孔距的准确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幸好,这套来自波兰的速腾冠军十幅轮毂也属于大众的原厂配件,装在高尔夫6上必然是合适的,这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换算参数的时间。然而,如果你打算选购非原厂的轮毂,那么在对待上述参数时就不能有任何懈怠,否则可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