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金九银十”车市旺季已过半,国内汽车市场进入全年销量冲刺的最后阶段。从前三季度的整体表现来看,行业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在这一背景下,头部车企的格局逐渐清晰,部分企业凭借产品布局与战略调整,在竞争中展现出较强的韧性。
比亚迪和上汽集团是目前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的两家车企,处于第一梯队。比亚迪以326万辆的销量继续领跑全行业,其全年460万辆目标的完成率达到71%。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其在新能源技术上的长期投入以及覆盖多个细分市场的车型布局。从王朝系列到海洋系列,再到腾势、仰望等高端品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使得其在不同消费层级中均具备较强竞争力。
上汽集团同期销量为319万辆,同样实现了71%的目标完成率。作为传统车企代表,上汽采取了燃油车与新能源并行的发展路径。在保持合资品牌基本盘的同时,智己、飞凡等自主新能源品牌逐步放量,为整体增长提供了支撑。尽管面临转型压力,但其体系化运营能力和供应链整合优势仍在发挥作用。
第二梯队中,吉利汽车以217万辆的销量和72%的目标完成率位居前列,成为该区间中进度最快的企业。近年来,吉利通过多品牌运作和全球化布局,提升了整体抗风险能力。领克出海、极氪高端化、银河系列在主流市场的渗透,共同构成了其增长动力。相比之下,一汽集团和长安汽车分别完成238万辆和207万辆销量,目标完成率为69%。两者均依靠旗下新能源品牌拉动增长,如红旗的电动化推进、长安深蓝与阿维塔的市场表现,显示出传统车企在转型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
奇瑞集团前三季度销量为201万辆,完成年度目标的62%。虽然进度略低于头部企业,但其海外市场表现亮眼,出口量持续攀升,已在多个新兴市场建立起品牌认知。广汽集团则实现149万辆销量,目标完成率为65%,其中埃安品牌贡献了主要增量。不过,合资板块的下滑仍对其整体增速形成制约。
车企竟逐海外市场增量已成为今年行业发展的显著趋势。随着国内市场竞争趋于饱和,越来越多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比亚迪在巴西建厂并实现本地化生产,上汽大通在欧洲物流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小鹏与麦格纳合作推进欧洲SKD模式,蔚来在中东与当地资本联合布局换电网络,这些动作已不再局限于产品出口,而是向技术输出、本地制造和生态共建延伸。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规避贸易壁垒,也提升了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