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难了!2025年上半年SUV销量榜一出炉,我盯着数据愣了好一会儿——特斯拉Model Y以超17万辆的成绩稳坐头把交椅,但同比下滑的曲线让人嗅到了一丝危机;星越L杀进亚军,却终究没能撼动Model Y的王座;而理想L6冲进前十,问界M9月均破万却只排到第23名?这排名,怎么看都有点“反常识”。国产车全面崛起,合资SUV集体失速,新能源与燃油车的拉锯战进入深水区。更让我好奇的是:销量背后,到底是产品力的胜利,还是营销与渠道的博弈?今天,咱们不吹不黑,一起扒一扒这份榜单里的门道。
星越L:燃油车的“绝地反击”还是昙花一现?
先说星越L,半年销量干到第二,力压宋PLUS新能源近万辆,说实话,这是我去年做梦都不敢想的事。要知道,比亚迪的DM-i技术几乎横扫了整个混动市场,而星越L靠纯燃油+四驱+高配置,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我去4S店试驾过几次,最打动我的不是那台2.0T发动机的爆发力,而是它的底盘调校——稳,特别稳。过减速带时,车身没有多余的弹跳,像一头沉得住气的猎豹,这种“高级感”在同价位SUV里真不多见。
但问题也来了:星越L的成功,是产品力的胜利,还是市场对“油车性价比”的一次情绪反弹?毕竟,它的热销区域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充电不便、续航焦虑仍是现实痛点。一位山西的老铁告诉我:“我跑长途多,充电站少,油车踏实。”这话很朴实,但也点出了新能源普及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再看竞品:宋PLUS DM-i虽然销量被反超,但它在一线城市渗透率依然高,油耗低、保养便宜,日常通勤无敌。而元PLUS,曾经的“出海明星”,如今掉到第15,后劲不足,可能是产品迭代慢、设计同质化导致的审美疲劳。相比之下,星越L的“中国风”内饰、大屏联动、L2辅助驾驶,确实更抓眼球。
理想L6:新势力的“精准卡位”战术
理想L6排第7,我一点都不意外。它就像一个“家庭需求收割机”——你要的空间、舒适、智能化,它全给你塞进25万以内。我去试驾时,最震撼的是它的“冰箱彩电大沙发”组合拳:前排双屏+后排娱乐屏+车载冰箱,带娃出行,爸妈孩子全满意。动力平顺,增程无焦虑,城市用电、长途用油,完美避开纯电的续航短板。
但理想L6的“成功学”背后,也藏着隐忧。它的用户画像太集中了——中产家庭、一二线城市、追求“精致生活”的奶爸奶妈。一旦市场饱和,或者竞品(比如问界M7、蔚来ES6)推出类似价位的产品,它的增长空间就会被挤压。一位理想车主跟我吐槽:“车机偶尔卡顿,语音识别不如小鹏灵。”这说明,智能化体验的“天花板”正在被快速拉高,理想不能只靠“堆配置”吃饭。
横向对比,问界M9虽然排第23,但它的月均销量破万,且持续上扬。我去华为体验店摸过M9的鸿蒙座舱,那套多设备无缝流转的生态,真的让人上头。手机一碰传、手表控车、智能家居联动,这才是真正的“车联万物”。理想强在舒适,问界强在智能,未来谁能笑到最后?我觉得,拼的不是谁配置多,而是谁更懂用户的生活方式。
问界M9:华为的“技术牌”打成了“销量牌”?
问界M9排第23,乍一看有点低,但别忘了——它半年卖了3万多辆,月均破万,对于一款50万级的国产豪华SUV来说,简直是“现象级”。我去试驾时,最震撼的是它的ADS 3.0高阶智驾系统。在深圳北环大道上,我全程没碰方向盘,它自己变道、超车、避让大货车,那种“车比我懂路”的感觉,既爽又有点后怕。
但问界M9的贵,贵得有道理吗?我们来算笔账:它用的是全铝车身+空气悬架+CDC魔毯悬挂,底盘素质对标奔驰GLS;激光雷达+Orin-X芯片,智驾算力拉满;鸿蒙座舱生态,体验碾压多数传统车机。这些都不是“堆料”能解决的,而是华为十年技术积累的集中爆发。
可问题也在这儿:技术太超前,普通人用得上吗?一位M9车主跟我说:“我90%时间还是自己开,智驾只敢在高速用。”这说明,高阶智驾的普及,还需要法规、道路、用户心理的多重成熟。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Y的FSD虽然也强,但它的全球数据积累更厚,迭代更快。问界M9赢在本土化,Model Y赢在规模化。
销量背后的“冰与火”:谁在崛起,谁在退场?
再看榜单下半区,哈弗H6半年只卖5万多辆,月均不到万辆,曾经的“神车”光环彻底褪去。我去试驾新款H6时,感觉它像一个“中年大叔”——稳重、可靠,但缺了点激情。而瑞虎7、坦克300这些车,虽然有个性,但受众太窄,难成爆款。
新势力这边,零跑C10、C11能进前30,靠的是“性价比+自研技术”。我去试驾C10,底盘质感出乎意料的好,15万的车,开出了25万的感觉。但品牌力不足,保值率堪忧,这是硬伤。
合资车呢?途观L、CR-V、RAV4荣放,销量集体下滑,不是它们变差了,而是国产车变得太快了。德系的“机械素质”、日系的“省油耐用”,在国产车的“智能+舒适+配置”三件套面前,显得有点“老派”。宝马X1降价都救不了销量,说明消费者不再为“标”买单,而是为“价值”买单。
未来已来:SUV市场的“三重门”
新能源与燃油的“共存门”:短期内,燃油车不会消失。像星越L这样的高性价比油车,依然有市场。但长期看,电动化是大势,混动是过渡,纯电是方向。
智能化的“体验门”:L2辅助驾驶已成标配,高阶智驾是分水岭。未来比的不是谁有激光雷达,而是谁的系统更稳定、更安全、更懂人。
品牌的“信任门”:特斯拉靠品牌+技术,理想靠家庭场景,问界靠生态,比亚迪靠三电。谁能建立用户信任,谁就能赢得未来。
最后聊聊:你会怎么选?
如果你追求极致智能,问界M9、Model Y是首选;
如果你看重家庭舒适,理想L6、宋L DM-i更合适;
如果你还在意“油车情怀”和性价比,星越L、CS75PLUS依然能打。
但我想问大家:在智能化时代,一辆SUV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动力、空间,还是智能体验?你会为一项“可能用不上”的高阶智驾功能,多花几万块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另外,有车友问我极氪7X为啥表现不佳。说实话,我去试驾过,设计前卫,性能强悍,但车机卡顿、交付慢,“产品力”和“用户体验”之间,差的不是技术,而是细节。这事儿,得极氪自己好好反思。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