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座椅"争议风波:南航的廉航转型路
你愿意花高价坐"硬板凳"吗?
近期,南方航空公司更换新一代"轻薄型"座椅的举措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这种被网友戏称为"刀片座椅"的新座椅不仅让乘客感受到明显的不适,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一变化甚至蔓延至公务舱。
一时间,"南廉航"的调侃声此起彼伏。
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或许是整个航空业在经营困境中的无奈转型。
乘客控诉:花了头等舱的钱,坐了硬板凳的罪
清明假期刚过,航空界就刮起了一阵"硬座风波"。
南航这波操作可以说是把乘客们彻底惹毛了。
新换的座椅可不是一般的硬,简直就是"老虎凳"级别的存在。
坐上去的感觉?啧啧,连续剧里那种古代大牢的审讯椅都没这么折磨人。
靠背和坐垫就像是块硬邦邦的木板,让人感觉自己仿佛是在接受某种酷刑。
这还不是最惨的,座位之间的间距简直是在挑战人类的柔韧性极限。
想要伸个懒腰?省省吧!
想要翘个二郎腿?做梦!
腿长一点的乘客,这一路上怕是要和前排座椅来个亲密接触了。
短途飞行也就算了,勉强忍一忍还行。
但要是赶上个长途航班,那可真是让人欲哭无泪。
最让人崩溃的是,这些座椅的靠背顶端设计得极其简单,想躺着打个盹都成了奢望。
就这么一直保持清醒地坐着,那感觉,简直是在折磨自己的灵魂。
更让人无语的是,这种"升级"不光是在经济舱,连公务舱都没能幸免于难。
取消了脚踏和腿托,这不是在把"红眼航班"变成"熬眼航班"吗?
网友们可不是白叫它"刀片座椅"的。
这名字起得可谓是相当形象了:又薄又硬,坐上去跟被刀片割一样难受。
有乘客吐槽说,这哪是在坐飞机啊,简直是在体验"修行之旅"。
更有人调侃说,下次坐飞机得随身带个坐垫,不然这一路上怕是要把腰给坐断了。
南航这波操作,真是让不少老客户都开始考虑要"改换门庭"了。
毕竟谁也不想花着全价的钱,却享受着廉航的待遇不是?
乘客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惨痛"经历。
有人说飞完一趟腰酸背痛,下飞机的时候腿都在抽筋。
还有人说这简直是在用实际行动逼着乘客去坐高铁。
不少人表示,为了省那么点机票钱,结果把自己的身体给坐垮了,这笔账真是怎么算都不划算。
南航的算盘打得噼啪响:省钱大法真能解困境?
面对乘客们的吐槽声一片,南航这边可不是无缘无故要换这批"刀片座椅"。
背后的算盘打得可精着呢!
单说这座椅改造带来的减重效果,每架飞机就能轻了整整400公斤。
这个数字乍一看可能不算啥。
但要是算起航油的消耗,那可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就拿北京到广州的航线来说。
光是这一条线路,每飞一次就能省下103公斤的航空燃油。
按照2024年的油价来算,这就意味着每趟航班能节省6000块钱。
6000块看着不多?
那要是一天飞个几十趟,一年下来那可就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了。
不光是省油钱,这换座椅还有另一招"赚钱法"。
这不,南航的波音737客机硬是给塞进了186个座位。
这操作说白了,就是能多卖几张票啊!
虽说乘客们觉得挤得慌,但人家航空公司的账本可是越来越鼓了。
说起来,这些年航空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
南航今年预计要亏损17.7亿,这已经是连续第五年亏损了。
看着这红彤彤的账本,换谁都得想办法开源节流不是?
再瞧瞧人家春秋航空,2024年上半年就赚了13.6个亿。
这利润差距,不得不说真是让传统航空公司坐不住了。
人家春秋航空靠着低成本运营模式赚得盆满钵满。
这不就给南航指了条明路嘛!
不光是座椅在"减配",连餐食标准都开始疯狂"缩水"。
记得以前坐飞机,餐食标准好歹也在二三十块钱一份。
现在呢?很多航班的餐食成本已经被压到14块以下了。
14块钱?在地面上连个像样的盒饭都买不到。
这标准,连点外卖都嫌寒碜。
有意思的是,南航对外宣称新座椅是"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这话说的,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呢?
怎么感觉跟某些电商平台卖货时的文案一个味儿?
明明是为了省钱,硬要往高大上方面靠。
这话说出来,连他们自己估计都不信吧?
再说说贵宾候机厅这块。
以前好歹还能吃到分装的坚果,喝到新鲜的牛奶。
现在可好,换成了便宜的散装零食。
听说有些航空公司甚至还出现过发放过期坚果的情况。
这操作,真是让人不得不感慨:这省钱省到连门面都不要了?
其实吧,降本增效谁都懂。
但这省钱也得看在哪省不是?
你说这座椅、餐食,可都是直接关系到乘客体验的关键所在啊。
在这上面动刀子,这不是在自己招牌上划拉吗?
三大航司的困境:转型还是坚守?
要说起航空业的这波操作,还真得从行业整体困境说起。
连续五年亏损,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放眼望去,三大航空公司可都在这个泥潭里挣扎。
尤其是南航,预计2024年还要亏损17.7亿,这数字看得人直咂舌。
反观春秋航空这个"后起之秀"。
人家2024年上半年就净赚13.6亿,这业绩简直亮瞎人眼。
这不就摆明了告诉你:廉航模式香啊!
难怪南航坐不住了,这不就开始琢磨着往廉航方向转型了嘛。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魏研究员就指出了一个重要观点。
他说这一系列的"减配"操作,其实标志着航空运输业新一轮洗牌的开始。
说白了,这就是个多米诺骨牌效应。
南航尝到了甜头,其他航空公司肯定也会跟进。
这不,业内就在传,未来几年怕是要掀起一场"减配大潮"。
说起这个"减配",还真有个有意思的内幕。
听说好些年前,国内某航空公司还想搞个更狠的。
他们当时就琢磨着要推出"空中站票"。
没错,就是让乘客站着飞!
这想法够"野"的吧?
最后还是被管理部门给否了。
不然现在天上飞的就不是"刀片座椅",而是"站票航班"了。
但这事儿也给业内敲响了警钟。
毕竟咱们现在可是高铁时代。
动不动就是350迈的"子弹头"。
航空公司要是把服务搞得太差,这客源可就真要流失了。
这不,已经有乘客开始用脚投票了。
很多人干脆选择坐高铁,图的就是那舒适体验。
廉航之路:是出路还是死路?
回到开头的问题:南航这次的"刀片座椅"风波,到底是在走廉航之路,还是在自毁长城?
从乘客的角度看,确实没人愿意花着全价的钱,却享受着廉航的待遇。
但从航空公司的经营困境来看,这或许是一个不得不走的转型之路。
关键是这个度要把握好,毕竟开源节流不能以牺牲乘客体验为代价。
否则,这条转型之路,怕是会把自己的金字招牌也给转没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