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必学,5招告别手忙脚乱,三天速成老司机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驾照考试一路过关斩将,可真当自己一个人手握方向盘,面对川流不息的马路时,心里却像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

原本在驾校里练得滚瓜烂熟的口诀和点位,一到实际道路上似乎就失了灵。

车子到底有多宽,旁边那辆车离自己究竟有多近,这些问题就像一团迷雾,笼罩在新手司机的心头。

新手必学,5招告别手忙脚乱,三天速成老司机-有驾

不少人因此感到困惑,那些在马路上穿梭自如、游刃有余的“老司机”,他们那种所谓的人车合一的“车感”,难道真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吗?

其实,这背后并没有什么神秘的,所谓的车感,更多的是一套建立在科学方法之上的肌肉记忆和空间判断能力,是完全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的。

首先要解决的,是新手司机普遍存在的“车身尺寸焦虑”。

坐在驾驶位上,由于视线和位置的偏差,我们很难直观地判断出车辆四个轮子的精确位置,尤其是在我们国家这种道路环境复杂,经常需要在狭窄的小区道路或者老城巷子里穿行的情况下,对车宽的误判极易导致不必要的剐蹭。

一个广为流传且非常实用的方法,就是利用车上已有的部件作为参照。

比如判断左侧车轮的位置,驾驶员保持正常坐姿,视线平视前方,当看到左侧雨刮器的那个凸起节点与地上的某条线,比如车道线或者停止线,重合在一起时,那么此刻车辆的左前轮基本就是压在这条线上的。

新手必学,5招告别手忙脚乱,三天速成老司机-有驾

这个方法就像是给驾驶员的眼睛装上了一个虚拟的瞄准器,通过“三点一线”的原理,将抽象的车轮位置具象化了。

而对于右侧车轮的判断,方法则更多样一些。

一个比较粗略但有效的方法是,驾驶员观察车头盖,从自己的视角看过去,车头盖右侧约三分之一处延伸出去的位置,大致就是右侧车轮的轨迹。

如果需要更精确的判断,比如在侧方停车或者需要紧贴路边行驶时,可以利用右侧雨刮器的喷水孔。

当驾驶员看到这个喷水孔与路边的马路牙子或者白线重合时,车身与路边的距离通常在60厘米左右。

这是一个非常安全的距离,既能保证通行,又留出了足够的缓冲空间。

掌握了这些利用参照物的方法,就等于拥有了一把随身携带的“尺子”,能够随时丈量出自己的车在路上的“占地面积”。

新手必学,5招告别手忙脚乱,三天速成老司机-有驾

知道了自己的车有多宽,下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判断与旁边物体的距离,尤其是在会车或者通过窄路的时候。

这时候,车辆的A柱就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观察工具。

当车辆需要从左侧靠近一个障碍物,比如一堵墙或者另一辆车时,驾驶员可以观察左侧A柱的下沿与障碍物底部形成的夹角。

如果A柱的边框正好“包裹”住障碍物的边缘,或者说与路边的分道线重合,那么车身与左侧障碍物的距离大概还有70厘米,这是一个可以安全通过的宽度。

可如果发现A柱已经把旁边的物体“遮挡”了一大半,那就说明距离已经非常近了,必须立刻减速或者停车,重新调整位置。

同样,在判断右侧距离时,前面提到的雨刮器节点或者喷水孔参照法依然适用。

特别是在需要把车停得离路边非常近的情况下,比如10到20厘米,可以尝试让右侧雨刮器的节点慢慢地与路边线重合,这个位置通常就是车辆右侧的极限距离。

新手必学,5招告别手忙脚乱,三天速成老司机-有驾

在我们国家的城市里,道路两旁常常停满了车,学会利用这些近距离的参照物来判断空间,能极大地提升驾驶的信心,避免在拥挤环境中发生不必要的磕碰。

解决了空间判断的问题,很多新手还会面临一个看似简单却很头疼的状况:无法把车开直,方向盘总是在小幅度地来回晃动,车身在车道里像蛇一样行进。

出现这个问题,根源往往在于驾驶员的视线。

人的本能是,手会不自觉地修正眼睛看到的问题,如果眼睛一直死死地盯着车头前方三五米内的地面,那么地面上任何微小的偏离都会被眼睛捕捉到,然后传递给大脑,手就会下意识地去转动方向盘修正。

但由于距离太近,这种修正往往会过度,导致车辆来回摇摆。

正确的做法是,把视线放远,看得越远越好,至少要看到前方一百米开外,把道路的延伸方向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

新手必学,5招告别手忙脚乱,三天速成老司机-有驾

这样一来,即使车身有轻微的偏离,驾驶员也能用非常微小的、平顺的动作来调整方向盘,车身自然就能保持直线行驶。

这和我们平时走路的道理是一样的,没有人会一直盯着自己的脚尖走路,而是看着远方的目标前进。

在城市道路中行驶,跟车是无法避免的场景,而追尾事故也因此成为最常见的交通事故之一。

根据相关统计,城市交通事故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于跟车距离过近、反应不及时造成的。

因此,学会科学地保持车距,是保障安全驾驶的重中之重。

在车速较慢的拥堵路段,有一个简单直观的判断标准:在驾驶位上,如果能完整地看到前车的后保险杠以及后轮与地面的接触点,那么此时的车距大约在3米以上,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足以应对前车的突然刹车。

如果视线已经被前车车尾遮挡,连保险杠都看不全了,那说明车距已经不足1米,必须立刻提高警惕,准备随时制动。

新手必学,5招告别手忙脚乱,三天速成老司机-有驾

而在车速较快的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则需要运用国际通用的“三秒法则”。

驾驶员可以找一个路边的固定参照物,比如路牌或者桥墩,当前车经过该参照物时,开始在心里默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二、一千零三”,如果自己数完之前车辆还没有到达同一个参照物,说明车距是安全的。

在雨雪等恶劣天气下,由于路面湿滑,刹车距离会变长,这个时间还需要相应地延长到四秒甚至更长。

最后,变道是另一个考验新手技术的关键环节。

后视镜就是驾驶员的第三只眼睛,读懂后视镜里的信息至关重要。

观察侧后视镜时,如果后方车辆在镜中只占了很小一部分,说明距离还很远;如果后车已经占据了镜面的一半左右,那么它与你的距离大约在5到7米,这时在确保对方没有加速意图的前提下,打转向灯后可以考虑变道;如果后车几乎占满了整个后视镜,那就意味着它离你非常近,此时强行变道是极其危险的。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车辆的后视镜都存在一定的盲区,因此在变道前,除了观察后视镜,还应该快速地转头看一眼盲区位置,确保万无一失。

夜间行车时,还可以通过后车的灯光来辅助判断距离。

如果在车内后视镜里,能清晰地看到后车两个大灯的光斑投射在你的车厢内,那就说明它已经离你非常近了,必须放弃变道的想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