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份起,纯电续航低于100公里的混动车将被彻底淘汰,今年年底这类车型将迎来降价潮,车企补贴政策或将全面调整

最近跟朋友小丁聊天,他突然冒出一句:你说,这些插混到底能撑多久?纯电续航不到100公里的不多了吧?他这话倒是戳中我心窝。明年1月,一条行业硬规则落地,纯电续航低于100公里的插混车型,被市场彻底告别。车企们那阵子可得慌了,年底之前估计降价潮一波接一波,要不然明年零刻度合规,全给你雪藏。

我翻了翻车市数据,这几年大家熟悉的50公里、60公里、70公里纯电里程的插混,不少。秦PLUS DM-i那几款刚开始也差不多,首批东西挺热销。可国家这次把下限一下提高到100公里,直白点说就是,不让车企再打擦边球,别以为加点电池就能叫新能源,然后白吃补贴,真心挺公道的。

明年1月份起,纯电续航低于100公里的混动车将被彻底淘汰,今年年底这类车型将迎来降价潮,车企补贴政策或将全面调整-有驾

我自己感觉,这规矩其实卡的点挺准。低于100公里的插混不是新能源——这话刚开始有点大,要是完全死板,反倒不合适。毕竟这条线是个分水岭,但车的应用场景,并非全靠续航数字风吹日晒,比如城市代步,小型插混几十公里纯电也够用。不过从长远来看,政策导向明确了:纯电续航这块,得越来越往大电池走,像我猜的(纯属估算),未来可能200公里是最低标杆,长期看焦点是500公里级别的固态电池量产车,那才叫真新能源。

说回这次降价潮,某4S店销售小王感慨:秦家的那批70公里续航版本,年底前得砍价清库,否则市场接受不了。他还说,客户大多数一听续航就懒得多问了,货比三家后,自然到续航高一点的插混或者纯电去了。这话我体会很深,毕竟买车不光是看价格,得长远算账。你买个70公里纯电续航插混,真心跑不了远,周末或者乡下出个远门不闹心?我瞎算了下,这种车型续航不足,电池的用车体验转化成多次启动发动机的成本和时间成本,按百公里5元左右的油费叠加,整体性价比就变低了,长期亏损。

这让我想到供应链对这波政策的适应问题,研发团队压力山大。厂家的底层套路其实很像餐厅卖菜:成本、口味和效率三者得平衡。电池这玩意儿是菜谱关键部分,早前那些短续航插混就是随便下锅的便宜版,成本低但客户吐槽多。如今提高续航标杆,相当于菜谱必须全面升级,电池容量得加,管理系统优化也要跟上,不然没得卖。这个从研发到供应链调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一个朋友在某电芯厂,最近天天盯着材料涨价和产能调配头疼,听他说这波政策后,厂里得重签合约,研发路线图也要往大电池、长寿命靠。

明年1月份起,纯电续航低于100公里的混动车将被彻底淘汰,今年年底这类车型将迎来降价潮,车企补贴政策或将全面调整-有驾

对比一下同级别的车型,做纯电续航100公里的插混和300公里级的纯电车,成本和供应链压力相差可不是一个级别。举个例子:一台装了60公里电池的插混,电池包大概10kWh左右,这成本大家都懂不低,若变成超过15kWh达到100公里,就得用更高密度、更稳定的电芯,成本直接上扬近30%(粗略估计)。然后,有了这个大电池,整车重量跟着往上涨,底盘、制动系统得改动不是小问题,这些研发成本不抹杀掉,稍有不慎就是市场失败。

我还得承认我想得有点大了——其实市场上对混动车要求,配置和定位还存在较大分散。从个体用户心理看,咱们得清楚,大多数车主还是要接受先用插混过渡纯电。里程限制其实就是个梯子,供应链给车企一锤子砸过来后,车企必须快点爬。政策紧了,谁还会卖70公里的电池车?所以年底前的抄底价也就这么来了。

说说客户的视角吧,我昨儿碰见个隔壁老王,他才换了车,买的是一台插混,号称90公里纯电续航。他说:我不买纯电,是图省心,多跑长途讲究点,家里常年油车备用,这续航够用。我听完心里想,这100公里真的是道坎,超过它多点,可能客户心理门槛都过了;低了,那多否定存在感。

大家有没有想过,既然纯电续航硬性涨到100公里,插混、增程之类车型是不是就要死去活来挣扎?我没细想过,但这会不会加速整个新能源市场向纯电击打?政策斧头砍下去,纯电大电池技术和价格优化得更快,增程或小电池插混边缘化或许快得出奇。

明年1月份起,纯电续航低于100公里的混动车将被彻底淘汰,今年年底这类车型将迎来降价潮,车企补贴政策或将全面调整-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想法跳一波,我看过几个同价位车型的实操测评,比如某日系主打省油的插混A和国产主打长续航且有补贴的纯电B。插混A官方纯电60公里,实测最多50公里,高速偶尔发动机介入,油耗相对控制得好,但假设年底标准来临,插混A得换电池,成本还会涨。而纯电B实际续航也差不多,但充电方便性超越插混,而且年底补贴政策大概率优待纯电。推广纯电的趋势明显。消费者其实也挺敏感,选车几乎看续航和补贴,忒讲究效率。

供应链角度,我说个小细节:前几天去维修点,师傅跟我说,混动车的电池包坏换起来比纯电贵,纯电车电池模块更标准化,而混动车电池包配件杂乱,供应链难控,维修成本高,客户还得掏腰包。这常被忽视,但这也倒逼厂商往纯电标准化设备上靠。

明年1月份起,纯电续航低于100公里的混动车将被彻底淘汰,今年年底这类车型将迎来降价潮,车企补贴政策或将全面调整-有驾

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明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指南中,有明确写插混纯电续航不得低于100公里,这和环保部门的强监管配套形成合力,车企买技术升级的窗口期也几乎关闭——再晚就跟不上节奏。

你在想,新能源市场会被加速整合吗?混动车会不会越来越少?甚至未来是只剩下长续航纯电、有电池包标准化的车型?这几乎是一个巨变的开始。

这让我想起,国产新能源跳跃发展,有没有可能下几年就进入一个续航无忧的时代?例如500公里以上普及,甚至1000公里的固态电池新能源车?可别又是美好愿景,得看供应链动力和原材料咋涨跌才算数。

明年1月份起,纯电续航低于100公里的混动车将被彻底淘汰,今年年底这类车型将迎来降价潮,车企补贴政策或将全面调整-有驾

最后留个问题给你们聊聊:如果你是普通买家,面对年底插混降价潮,你愿不愿意入手一台续航刚好到100公里的插混;还是选择直接上长续航纯电?毕竟,这条100公里的底线,不仅是政策红线,也可能是心理防线。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