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只赚30块!中国摩托在越南,自己人把自己玩死了

一台只赚30块!中国摩托在越南,自己人把自己玩死了

你敢信吗?一台崭新的摩托车,在越南只卖170美元,折合人民币一千出头。

更离谱的是,老板们在庆功宴上可能都笑不出来,因为卖掉这么个大家伙,纯利润可能就30块人民币,还不够在路边摊吃顿像样的海鲜烧烤。

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二十年前,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上演的真实一幕,一场由自己人导演,最终把自己彻底玩残的商业悲剧。

这事儿得把时钟拨回上世纪90年代的越南,那时候的街头,是本田和雅马哈的天下。

一台只赚30块!中国摩托在越南,自己人把自己玩死了-有驾

一辆本田100cc的摩托,落地价高达2100美元,这笔钱,别说对月收入几十美元的越南普通家庭,就算放在当时的中国,也足够一个家庭好几年的开销了。

越南人不是不想买,是真买不起。每天看着那些昂贵的日本车在街上跑,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

就在这时候,中国摩托车大军,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浩浩荡荡地冲进了越南市场。

我们的打法简单粗暴,就一个字:便宜!日本车卖两千多美元?我们直接给你干到七八百美元,价格拦腰斩断,再打个骨折。

一台只赚30块!中国摩托在越南,自己人把自己玩死了-有驾

越南老百姓当时都看傻了,同样是两个轮子一个发动机,凭什么要多花三倍的钱去当那个冤大G?

一时间,力帆、宗申、嘉陵这些中国品牌,成了越南街头最靓的仔。

从零起步,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摩托车硬生生从日本人手里抢下了80%的市场份额,出口额飙到了惊人的19.2亿美元。

那几年,工厂的机器一天24小时连轴转,货车在口岸排成长龙,每个老板脸上都洋溢着占领新大陆的喜悦。

一台只赚30块!中国摩托在越南,自己人把自己玩死了-有驾

然而,日本人那边,会议室里的烟灰缸估计都堆成了山。他们被这套不讲道理的“降维打击”打蒙了,但他们没有选择跟我们硬拼价格。

他们知道,拼成本,他们拼不过我们这些“世界工厂”里出来的猛兽。

于是,他们选择了暂时后撤,把高端市场的利润先攥在手里,然后扭头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开始琢磨怎么对付我们。

真正的屠杀,恰恰在我们自己人中间开始了。眼看着越南市场这块蛋糕这么大,国内上百家摩托车厂全都疯了,红着眼就往里冲。

一台只赚30块!中国摩托在越南,自己人把自己玩死了-有驾

今天你卖700美元,明天就有人敢挂650美元。后天,为了抢订单,另一个厂家直接标价500美元,还送头盔雨衣。

内卷的烈火一旦点燃,就再也刹不住车了。价格战打到最后,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170美元一台车,利润薄得像一张纸。

厂家为了维持这点可怜的利润,能在哪里省成本,就在哪里省。钢材用薄一点的,塑料件用回收料的,发动机里的零件,能用国产替代绝不用进口的。

他们心里想的是,反正这么便宜,越南人还能要求啥自行车?

一台只赚30块!中国摩托在越南,自己人把自己玩死了-有驾

越南老百姓刚开始确实觉得捡了大便宜,但很快就发现不对劲了。

买回去的中国摩托,骑了不到三个月,不是这儿异响,就是那儿漏油。跑在路上,排气管喷出的黑烟能把后面的行人熏个跟头。

更要命的是售后。车坏了,想找个正经的维修点都难,路边摊的师傅拆开一看直摇头,很多零件根本不通用,坏了就只能报废。

隔壁邻居家那台多花了不少钱买的本田“超级幼兽”(Honda Super Cub),骑了十年,除了正常换机油,连个灯泡都没坏过,擦一擦还跟新的一样。

一台只赚30块!中国摩托在越南,自己人把自己玩死了-有驾

这种对比,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中国制造”的脸上。

就在我们自己人杀得血流成河、产品质量一泻千里的时候,越南政府也开始觉得不对劲了。

他们一看,好家伙,整个国家的摩托车市场,80%都被中国人占了,本土产业一点机会都没有,这还得了?

于是,各种限制政策接踵而至。一会儿提高进口关税,一会儿搞个技术壁垒,说你的排放不达标,总之就是变着法地给你添堵。

一台只赚30块!中国摩托在越南,自己人把自己玩死了-有驾

更狠的一招,是限制整车进口,鼓励以散件(CKD)方式在越南本地组装。

国内一些“聪明”的厂家觉得这是个机会,绕过关税的好办法啊!于是纷纷在越南投资建厂,把一堆堆零件运过去,雇佣当地工人组装。

可他们没想到,这才是噩梦的开始。在越南建厂,管理成本、人工成本都比国内高,而且本地组装的品控更是一场灾难。

有些组装厂为了多赚钱,甚至敢把原厂的螺丝换成劣质的,质量问题彻底失控。

此时,一直按兵不动的日本人,看准时机,发动了总攻。

他们推出了针对越南市场研发的新车型,比如本田的Wave,价格只比我们的“杂牌军”贵一点,大概在一千美元出头。

但人家的车,是真下了功夫的。他们研究了越南坑坑洼洼的土路,特意加强了减震系统;他们考虑了越南湿热多雨的气候,对全车金属件做了双层防锈处理。

最关键的是,他们重建了密布全国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买本田车,不仅质量有保障,修起来也方便,零件到处都能买到。

一台只赚30块!中国摩托在越南,自己人把自己玩死了-有驾

越南消费者用钱包投了票。他们宁愿多花一点钱,甚至去贷款,也要买一台质量可靠、服务周到的日本车。

人心这杆秤,一旦偏了,就再也扶不回来了。

中国摩托车的市场份额,就像高台跳水一样,从80%的巅峰,一头扎进了不到5%的冰水里,至今都没缓过来。

当年那些在越南风光无限的中国摩托车品牌,如今在街头几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依然是本田、雅马哈那熟悉的身影。

这场惊天大溃败,表面上看是价格战和质量问题,但挖到根子上,其实是一种商业文化的幼稚病。

我们当时只学会了怎么用低成本“卖货”,却完全没有“做品牌”的意识。品牌不是找个明星代言,在电视上喊两句口号,它是刻在用户心里的一份信任状,是日积月累的口碑和承诺。

我们把越南市场当成了一个可以随意倾销低质产品的垃圾场,而日本人却把它当成一块需要精心耕耘的土地。当我们为赚到30块利润而沾沾自喜时,人家可能在为一颗螺丝的防锈性能,投入上百万美元的研发费用。这种格局上的差距,才是我们惨败的根本原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