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马斯克对电动车失去兴趣,重点搞AI和无人车?特斯拉Model 2项目(平价车型),疑似被马斯克亲手叫停,这家曾经颠覆汽车行业的公司,正经历着创立21年来最剧烈的战略转向。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是不是真的,但当全球车企还在为电动车市场杀得头破血流时,马斯克去年却突然宣布:特斯拉要转型做AI科技公司,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才是未来。
那他这又是闹哪样?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升级,还是早有预谋的“政变”?
Model 2的“夭折”可能性
Model 2曾被视为特斯拉征服大众市场的“重磅武器”。这款定价2.5万美元(约18万人民币)的紧凑型电动车,原计划2025年在墨西哥、柏林和上海工厂投产,目标年销量500万辆。
但是,最近有媒体报道,2024年2月的一场高管会议上,马斯克突然拍板要终止Model 2,所有资源转向Robotaxi和AI。
报道中指出,据知情人士透露,三名支持Model 2的高管在决议后六周内相继离职,包括动力系统负责人德鲁·巴格里诺和政策副总裁罗汉·帕特尔。
而且,罗汉·帕特尔曾在离职前还强烈表示:FSD和Robotaxi的投资回报周期太长、难度太大,特别是在海外市场,还有大到无法想象的监管障碍。但是,马斯克根本不为所动,甚至,他还曾放出豪言:Robotaxi年销量将达到数百万辆!
更戏剧性的是,特斯拉虽然在2025年4月财报中仍宣称“新车型按计划推进”,但是,墨西哥工厂却已经在改造生产线,准备生产无方向盘的Robotaxi原型车。这种反差行动,更像马斯克一贯的“先斩后奏”风格。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像不像他当年突然就宣布私有化特斯拉一样,董事会和市场永远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
当然,以上均是根据媒体报道、部分事实以及马斯克的行事风格,作出的合理猜测。当然,马斯克也是有自己信念的,且看下面的分析。
马斯克的执念
马斯克对AI、机器人、自动驾驶是有执念的。早在2024年,他就将100亿美元投入AI芯片、FSD系统和Dojo超算研发,甚至挪用特斯拉的英伟达H100芯片给旗下X平台和xAI公司。
这种“All in AI”的背后,或许,就是他对传统造车的厌倦:制造廉价汽车无法改变世界,特斯拉的未来在算法。
而且,马斯克想要做的,是将每辆特斯拉变为“赚钱机器”。Robotaxi 的商业模式设计极具颠覆性,是在推动汽车所有权革命。
在马斯克的设想中,车主可将车辆接入共享网络,在闲置时段自动接单。按马斯克测算,一辆Robotaxi每年可创造 3 万美元收益,远超车辆持有成本。这种模式将车辆利用率从5% 提升至70%,彻底改变汽车消费逻辑。
更重要的是,他要把Robotaxi与Optimus 机器人、星链卫星形成协同效应。例如,Optimus可负责车辆清洁维护,星链提供低延迟通信保障,最终形成“交通 - 能源 - 通信”的超级生态。
以上这些,符合马斯克喜欢做颠覆性事业的逻辑,他的战略重心向AI和Robotaxi转移,不仅是技术路径的选择,更是对汽车产业价值链条的彻底颠覆。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残酷
事实上,Robotaxi的现实远比想象难得多。内部分析报告显示,这款无方向盘、无踏板的车型,年销量可能不足100万辆,且主要客户是车队运营商而非个人消费者。
更麻烦的是,Robotaxi在海外市场几乎寸步难行——中国、欧洲等关键市场对完全自动驾驶的法规限制,让马斯克的“全球出行革命”卡在了起跑线上。
与此同时,特斯拉的电动车基本盘正在失守。2025年第一季度,其欧洲销量暴跌45.2%,中国市场占有率降至5.4%,Model 3/Y因配置老旧被比亚迪、蔚来等本土品牌按在地上摩擦。
更值得玩味的是,让马斯克不屑一顾的“廉价车”市场,正被中国车企用15-20万元的高性价比车型迅速占领。
而且,AI战略的落地,更是困难重重!FSD系统在美国的事故率,仍比人类驾驶员高40%,Optimus机器人的量产成本高达2万美元,实用性存疑。
现在更为致命的是品牌信任危机,马斯克从政以及在频繁发表激进言论,导致特斯拉用户大量流失。
以上这些都将影响马斯克的宏伟计划,而他究竟能不能破茧而出,用他的“执念”去颠覆自己的特斯拉呢?
我想,这一次,他“算法”可能会失灵的。那么,大家觉得,如果Model 2真的夭折,特斯拉还能靠Robotaxi翻盘吗?请留下你的评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