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迷朋友,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半夜好!
今天咱们单刀直入,聊聊最近车圈里一件挺耐人寻味的事儿——宝马F70,也就是最新款的两厢1系。
按常理说,宝马推陈出新,声势必然浩大,可这台身形最娇小的宝马,却迟迟未见登陆国内市场。
我用车社今天把话撂这儿,它没来,或许是桩美事!
个中缘由,听我娓娓道来,这背后的考量,远比各位想象的更复杂,也更有意思。
---
小钢炮的新装:颜值与那抹“熔岩橙”,你心动吗?
要说这台F70 M135,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字——“艳”!
并非流于表面的浮华,而是它那身涂装实在太引人注目了。
它身上这层Shakir Orange III金属漆,色号P93,在德国选装需耗费3900欧元,折合人民币近三万!
这色彩,各位瞧着是否有些似曾相识?
没错,熔岩橙,这可是宝马M家族内饰的专属色,曾令无数性能车拥趸为之倾倒。
此番,宝马索性将这股炽热的“橙”意挥洒于车身之外,不得不赞叹,设计师确有胆识!
沐浴在阳光下,这熔岩橙III金属漆,熠熠生辉,宛如无数微小的金属颗粒在漆面之下跃动,折射出深浅变幻的光芒。
时而,它流露出火热的橘红,时而又隐现内敛的暗红,仿佛液态金属,在车身流畅的肌理上蜿蜒流淌。
我甚至觉得,它带有些许老款E90时代墨尔本红的韵味,是一种蕴含力量的赤色,而非娇柔的嫣红。
驾驭着这般色彩的车,穿梭于街巷,定能赚足眼球,但问题在于,国内消费者对这般前卫的色彩接受度究竟如何?
这着实值得深思。
毕竟,国内车市仍以黑白灰为主调,敢于拥抱这般个性化色系的,要么是真爱,要么就是财力雄厚。
再细看,原厂并未标配打孔刹车盘,但此款车型选用了M打孔盘,搭配19英寸的1085M锻造轮毂,那抹枪灰色泽,堪称质感的化身。
轮毂造型极富动感,每一根辐条都仿佛经过精雕细琢,与熔岩橙的车身形成鲜明对比。
刹车盘上的孔洞排列紧凑,一眼便知其制动性能非同寻常。
曾几何时,众多改装发烧友为了这套“打孔盘+大卡钳”的组合,节衣缩食,如今原厂即可选配,时代变迁之快,令人感慨!
而且,各位是否留意到?
宝马家族的刹车卡钳,至多也就前六后单,再往上便没了。
这又说明什么?
这表明,在他们的设计理念中,这套制动系统已足以应对绝大多数驾驶场景,甚至包括某些极限工况。
正如《庄子·逍遥游》所言:“物各有性,性各有宜。” 宝马深谙此道,为其座驾配备了最适宜的制动配置。
---
“天使眼”的隐退与“四出尾喉”的亮相:是宝马变了,还是我们变了?
接下来,咱们聊聊这台F70 M135 xDrive 的“面容”。
从车头望去,横向格栅占据了中网,中央镶嵌着M徽标,高亮黑的前唇略微外凸,整个前脸显得更宽阔、更低伏,攻击性十足。
这设计语言,仿佛在宣告:我可不是善茬!
它与2系Gran Coupe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均属于M Performance系列的设计风格。
然而,这前大灯,我个人却不太欣赏,尤其是那日间行车灯,全然不见宝马标志性的“天使眼”神韵。
要知道,“天使眼”可是无数宝马拥趸心中的图腾!
它宛如宝马的灵魂之窗,只需一眼,便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科技感与运动气息。
可如今呢?
取而代之的是一道带有蓝色饰条的扁平灯带,即便我知道它代表着自适应大灯功能,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这好比看惯了经典武侠剧中的刀光剑影,转而欣赏特效堆砌的玄幻剧,纵然视觉效果更为绚丽,却总觉得少了些许韵味。
这究竟是宝马的革新,还是我们这些老车迷的固执?
不过,这车尾的造型,我倒是颇为喜欢。
向外延展的尾灯,搭配高亮黑的下包围,使得整个车尾显得格外宽大,视觉效果出众。
最令人血脉贲张的,莫过于那双边共四出的排气尾喉,这并非后期改装,而是原厂标配!
宝马如今在越来越多的M Performance车型上采用这种布局,而普通版本则将排气隐藏起来。
这番操作,我称之为“区隔之道”。
试想一下,一辆座驾从你身旁呼啸而过,那双边四出的排气管,犹如两座蓄势待发的炮口,随时准备喷涌出澎湃动力,那份视觉冲击力,瞬间便能让你明白,这绝非一台平庸的代步工具!
---
“前驱真香”还是“后驱永恒”?一场关于驾驭灵魂的思辨
咱们再深入探讨一下这F70的“内在”。
它搭载了高功率的B48 2.0T四缸引擎,可迸发300马力的最大功率,以及400牛·米的峰值扭矩,并采用前置四驱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尾标上取消了字母“i”,未来宝马旗下越来越多的汽油车型都将效仿此举。
这背后,是否预示着宝马正加速向电气化转型,抑或是在淡化燃油车的印记?
这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然而,最令老宝马玩家“意难平”的,恐怕莫过于这F70与F40一样,均基于FAAR前驱架构打造。
横置布局的引擎,顶配也仅止于B48。
回想当年的F20 1系,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前置后驱!
纵置引擎,顶配可选N55、B58,甚至还有三门版本。
彼时的1系,虽然后排空间捉襟见肘,但操控乐趣却是实打实的,特别是后驱车那独特的推背感与过弯姿态,简直令人沉醉。
从后驱到前驱,对宝马而言,是向市场妥协,还是顺应时代潮流?
从实用角度来看,前驱平台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内部空间的拓展。
以往1系的后排,空间之局促令人难以忍受,如今总算能较为舒适地容纳乘客,日常实用性大幅提升。
对于众多家庭用户而言,这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毕竟,购车不能仅凭情怀,更需兼顾日常所需,不是吗?
但对于那些追求纯粹驾驶乐趣的“旅行车迷”与“性能钢炮爱好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背离”。
正如《孟子·告子上》所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宝马似乎也在面临着相似的抉择:究竟是坚守驾驶本真,还是迎合市场需求?
在这个实用主义至上的时代,似乎后者更受青睐。
---
国内市场的“围城”与“性价比”的诱惑
那么,为何这台F70 1系未能进入国内市场呢?
答案很简单,市场导向。
当下国内消费者,对这类紧凑型两厢车,尤其是定价不菲的豪华品牌两厢车,兴致并不高昂。
M135若引入国内,售价势必逼近三四十万大关?
在这个价位,完全可以购入尺寸更大、配置更高的B级车,甚至能够触及某些豪华品牌的入门级SUV。
又有谁会愿意花费重金,购入一台两厢小车呢?
回想当年,F20两厢1系都未能站稳脚跟,此番F70再度闯入,无异于“飞蛾扑火”!
这好比一场牌局,纵使你手握好牌,也需审时度势,了解牌桌上的规则。
国内车市如今盛行“大车”与“高性价比”,你一台小众的性能两厢车,除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神车”,否则难以激起涟漪。
更令人玩味的是,华晨宝马近期推出了两款“特供产品”——X1 M35Li与M235L。
这两款均为国产加长版,且均搭载了高功率B48引擎。
更为关键的是,当前的优惠幅度颇具诚意,不到30万即可落地!
各位细品,这不就是在暗示:想要体验高功率B48的魅力?
我们有国产加长版,而且价格更具优势!
这无疑是一场“降维打击”!
若你对燃油车情有独钟,又对宝马的B48引擎心怀向往,那么国产的X1 M35Li与M235L,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毕竟,在咱们国内市场,车身尺寸与内部空间,有时真能左右一款车的命运。
归根结底,此事反映出宝马已洞悉国内市场的偏好。
与其让F70 M135进入国内“水土不服”,不如将资源倾注于更符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之上。
正如《孙子兵法·计篇》所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 宝马的决策,正是基于对市场形势的精准研判。
然而,对于我们这些“爱车之人”而言,F70 M135的缺席,多少令人有些惋惜。
它宛如一个遥远的传说,我们只能通过影像资料去领略它的风采。
或许,这也是一种另类的“保持神秘”,不是吗?
至少,它未曾被国内市场“阉割”与“魔改”,依然保留着其最本真的模样。
这或许便是它最好的归宿。
汽车,不仅仅是代步工具,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也折射着时代的变迁。
这台身形最娇小的宝马,未能进入国内,或许是它的幸运,亦是我们市场日趋成熟的体现。
谁说小众就一定不好呢?
有时,留有遗憾,亦是一种别样的美。
各位以为如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