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可能觉得,特斯拉每一次搞出大动静,都是要颠覆世界。毕竟,这可是马斯克和他的“火星舰队”,随便一个新点子都能让粉丝们激动得彻夜难眠。可就在不久前,特斯拉确实放了个大招,结果却像一记七伤拳,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一晚上把自己4600亿的市值给干没了。这出戏,简直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故事得从那个让所有等等党都兴奋不已的日子说起。前段时间,特斯拉的官方社交账号上突然发布了两段神秘兮兮的视频,预告要有“新品”登场。这一下可不得了,整个互联网都炸了锅!“狼来了”喊了这么多年,难道传说中那台要卖“14.99万交个朋友”的廉价神车Model Q终于要来了?一时间,各种猜测满天飞,大家的期待值直接被拉满。资本市场更是真金白银地表达了激动之情,消息一出,特斯拉的股价在10月6号那天直接暴涨5.5%,所有人都搬好了小板凳,准备见证历史。
我当时也激动坏了,心想这要是真出一台15万左右的特斯拉,那国产新势力们还不得连夜开会研究对策?身边好几个刚毕业的小伙伴更是摩拳擦掌,准备把人生第一台车的目标锁定在这台“年轻人的第一辆特斯拉”上。
然而,人生的大起大落就是这么刺激。当地时间10月7号,谜底揭晓的那一刻,我感觉空气都安静了。期待中的Model Q连个影子都没有,特斯拉发布的所谓“新品”,居然是Model 3和Model Y的“青春版”——或者说得更直接点,是“乞丐版”。
这操作直接给所有满怀期待的人泼了一盆冷水,而且还是冰水。北美官网上,新款的Model Y标价39990美元(约28.4万人民币),Model 3标价36990美元(约26.3万人民币),确实比常规版便宜了大概五千美金。但问题是,这便宜的五千美金,代价是什么呢?
咱们就拿Model Y来说吧,这减配减得简直是“惨绝人寰”。原本特斯拉的内饰就被大家调侃是“毛坯房”,这次直接从“毛坯房”升级到了“叙利亚战损风”。车头那条帅气的贯穿式灯条没了,轮毂缩水到18寸,想要好看的19寸?对不起,加钱!车里的座椅从皮质变成了织物,前排座椅通风加热?别想了,北方的朋友们冬天只能靠一身正气了。更绝的是,车里扬声器从标配减到7个,连低音炮和收音机都给取消了。续航也从571公里砍到了516公里。基本上,一切能让你开车时感到舒服、惬意的配置,全都被马斯克无情地拿掉了,只剩下一个能跑的铁壳子,一台纯粹到不能再纯粹的“驾驶机器”。
这下,大家伙儿全傻眼了。说好的惊喜呢?说好的颠覆呢?就这?这不就是为了省钱把精装修的房子改成只刷大白的出租屋吗?
资本市场是最诚实的。前一天还因为期待新品而狂欢的投资者们,在看到这“乞丐版”双雄后,瞬间变脸。下一个交易日,特斯拉股价应声下跌4.45%,市值一夜之间蒸发了65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惊人的4600亿!前一天涨的不仅全吐了回去,还倒亏了不少。这简直是史上最尴尬的新品发布之一,用一个大招,把自己给“炸”回去了。
大多数人可能不理解,马斯克这么精明的人,为什么会搞出这么一出自杀式的操作?其实背后另有隐情。这波操作,与其说是为了创新,不如说是为了应对政策的无奈之举。主要是因为美国那个叫《通胀削减法案》的政策调整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规则,导致很多消费者买车时拿不到那笔高达7500美元的补贴了。预算一下子紧张起来,订单自然就少了。马斯克一看,这不行啊,为了让这部分用户还能买得起,干脆大刀阔斧地砍配置、降成本,把价格打下来,让车价能勉强够到补贴的门槛。说白了,这不是给消费者的福利,而是特斯拉为了保住销量的一场“自救”。
但这波操作暴露了一个大多数人可能还没意识到的深层问题:特斯拉的光环,是不是正在褪色?
放在几年前,如果能花20万买一台减配的Model 3,估计很多人会抢破头。那时候,特斯拉就是科技、新潮、未来的代名词。但现在是什么时代了?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已经“卷”成了麻花。你打开手机看看,20万到30万的价位,有多少神仙在打架?论内饰,我们有理想的“大彩电”;论智能,我们有小鹏的“全场景语音”;论服务,我们有蔚来的“海底捞式”体验。这些国产品牌,一个个都在疯狂地堆配置、拼服务,恨不得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全都给你搬进车里。
这时候,你特斯拉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加配,还把座椅加热、收音机都给减了,然后降个几万块钱,想让中国消费者买单?这恐怕有点太小看我们了。我们早就过了那个只看一个车标就无脑冲的年代了。这次“乞丐版”事件,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特斯拉在激烈竞争下的焦虑和无奈。它依然是行业的巨头,但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为所欲为、定义一切的神了。它也需要为了销量,做出妥协,甚至是一些看起来很“狼狈”的妥协。
真正让大家心心念念的,还是那个传说中的Model Q。如果特斯拉真能拿出魄力,推出一款15万级别、保留核心体验的入门级车型,那才是真正的王炸,足以在中国市场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可惜,这次的“假动作”不仅没能满足大家的期待,反而消耗了品牌的信誉和市场的耐心。
所以说,大多数人看到的是特斯拉股价的暴跌和一次失败的营销,但背后隐藏的真相是,新能源汽车的战场,已经从一家独大的神话时代,进入了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即便是强如特斯拉,稍有不慎,也可能被时代的浪潮拍在沙滩上。
如果20万的“丐版”Model 3真的来了,你会为了那个T字标,放弃国产的“满配”电车吗?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