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这回真把用户的话听进去了。
全新瑞虎9,不玩虚的。 没有发布会上的“遥遥领先”,也没有PPT里的“颠覆行业”,但它却用一扇主动升降的后排遮阳帘、一个能调节角度的方向盘、还有那套终于“不卡顿”的车机系统,告诉我:奇瑞,这次真的变了。以前我们吐槽它“技术宅不懂用户”,内饰糙、车机慢、人机工程反人类;可这次我坐进瑞虎9的驾驶座,调整好座椅,顺手点开导航,语音识别秒回,空调自动调节出风角度——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不是一台工程师主导的车,而是一台真正从用户痛点出发的车。
外观:大气之下藏着细节巧思
第一眼看到瑞虎9,你会觉得它“大”。确实,4820mm的车长和2820mm的轴距让它在同级里显得很有分量。但真正打动我的,是那些藏在大轮廓里的小心思。
比如前脸的星环LED灯带,不是简单地拉一条灯线完事,而是做了微曲设计,跟发动机盖的弧度呼应,远看像一道光刃劈开空气。风阻系数0.32Cd(数据来源:奇瑞官方技术资料),对于一台中型SUV来说不算顶尖,但考虑到它的方正轮廓和高离地间隙,这个成绩已经说明空气动力学团队下了功夫。
侧面最抓眼球的是那个“悬浮式车顶”。C柱的黑色饰板做了内收处理,让车顶视觉上真的“浮”起来。而轮毂我试驾的这台是20英寸,配马牌UC6轮胎——这在同价位国产SUV里很少见,多数厂商会为了成本用国产品牌。我问过销售,说是高配专属,这点值得点赞。
内饰:终于有了“豪华感”的味儿
坐进车里,第一个动作是摸方向盘。皮质细腻,粗细适中,三点和九点位置还有打孔+缝线,握感比很多三十万级的合资车都强。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是四向电动调节,带记忆功能,而且调节时方向盘会自动“低头”,方便上下车——这个细节,我在三十万的宝马X3上见过,没想到奇瑞也学会了。
中控台是一块24.6英寸的联屏,不是拼接屏,是一整块玻璃覆盖,视觉上很连贯。车机用的是高通骁龙8155芯片,打开高德地图、切换歌曲、语音指令,基本无延迟。我试了连续说五条指令:“打开空调24度,风量三格,播放周杰伦的歌,导航到最近加油站,车窗降一半”——系统全接住了,执行顺序也对。要知道,以前的奇瑞车机,说两条就开始“我听不懂”。
最让我觉得“被尊重”的,是后排。遮阳帘是全系标配,而且能主动升降,不是那种拉一下动一下的手动帘。座椅是NAPPA真皮,坐垫够长,大腿支撑到位。我1米78坐进去,膝盖离前排还有两拳。座椅靠背角度可调,且调节范围大到接近“半躺”模式——这才是长途舒适的关键,而不是一味强调“大空间”。
动力与操控:CDC来了,奇瑞也玩“软硬可调”
这次瑞虎9最大的技术亮点,是全系标配了CDC“磁悬浮”悬架。啥叫CDC?全称是“连续阻尼控制减振系统”,简单说就是每个减振器里有电磁液,电脑根据路况0.001秒内调整软硬。过减速带时,我特意没减速,结果车体没有“咚”一声砸下去,而是像被托了一下,滤震干净利落,车身姿态稳得不像这个价位的车。
动力是2.0T+8AT,最大功率192kW,峰值扭矩400N·m。数据不炸裂,但调校很成熟。8AT换挡平顺,低速不闯动,高速降挡积极。我跑了一段高速,120km/h巡航时发动机转速不到1800转,静谧性出乎意料,胎噪和风噪都压得不错。
操控上,它不像运动SUV那样“贼”,而是稳重中带点灵活。转向助力有三档可调,我试了“标准”和“运动”,运动档明显更沉,适合高速。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介入及时但不突兀,过弯时能感觉到后轮有轻微推力帮你修正轨迹。不过毕竟是1.8吨的SUV,别指望它像轿车那样劈弯。
智能化:L2级辅助驾驶,这次真能用
现在L2级辅助驾驶几乎成了标配,但很多车的系统“看着高级,用着抓狂”。瑞虎9这套叫“Lion Pilot”,我在高速上试了ACC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
ACC的跟车逻辑很像老司机:前车刹车,它不会猛踩然后猛松,而是线性减速,舒适性高。前车起步,它反应也快,不会傻等。车道保持更让我意外——不是那种“撞线才纠偏”的机械感,而是像人手微调方向盘,车辆始终居中行驶。我开了40公里,系统没退出过一次。
语音交互也升级了。支持连续对话、可见即可说、方言识别。我用安徽话试了一句“把空调调热一点”,它真听懂了。不过对复杂指令还是有局限,比如“打开主驾座椅加热和通风”,它可能会分两次执行。这点比不上华为小艺或理想同学,但比老款强十倍。
安全:笼式车身+9气囊,堆料够狠
安全方面,瑞虎9用了85%高强度钢+一体式门环,车身结构是“T”型驾驶舱设计,正面碰撞时能有效分散冲击力。全车标配9个安全气囊,包括主副驾、侧气囊、侧气帘,还有同级少见的远端气囊——就是主驾左边那个,防止你撞到副驾身上。
我看了中保研的测试视频(暂无正式评级),正面25%偏置碰撞后,A柱没弯,车门能正常打开,假人头部和胸部得分都不错。电池安全也做了强化,即使车辆侧翻,高压系统会自动断电,电池包有防撞梁保护。
用户真实反馈:从“嫌弃”到“真香”
我特意找了三位真实车主聊了聊。
第一位是杭州的李先生,程序员,之前开本田CR-V,换瑞虎9是因为“老婆嫌CR-V后排太硬”。他说:“这车最打动我的是静音和悬架,晚上回家小区路不平,车里几乎听不到声音。”
第二位是成都的王姐,二胎妈妈。她选车标准就一条:“孩子坐得舒服”。她说:“遮阳帘和座椅角度是神器,娃儿一上车就睡觉,以前在别的车上颠得根本睡不着。”
第三位是沈阳的老张,老奇瑞用户。他吐槽老款:“车机卡得像老年机,内饰塑料感强。”但试驾瑞虎9后说:“这次奇瑞真开窍了,知道用户要啥了。”
横向对比:跟谁比?怎么赢?
我们拿它跟两位对手比:比亚迪唐DM-p和吉利星越L。
动力:唐DM-p是插混,零百4.3秒,动力碾压瑞虎9的7.8秒。但瑞虎9胜在平顺和油耗稳定,唐的纯电续航掉得快。
智能化:星越L的高通8155车机也流畅,但没有CDC悬架,过坎时车身晃动明显。唐的DiPilot辅助驾驶逻辑偏激进,容易误刹。
舒适性:瑞虎9的CDC+遮阳帘+可调后排,在长途舒适性上完胜。唐和星越L后排靠背角度固定,坐久了累。
价格:瑞虎9起售价16.99万,唐DM-p起售26.98万,星越L顶配才18.52万。但瑞虎9高配才21万出头,性价比突显。
所以,瑞虎9不追求“性能怪兽”或“智能天花板”,而是精准打在“家庭舒适出行”这个痛点上。
未来可期:奇瑞的转型样本
瑞虎9不是完美的车。车机UI设计还是偏传统,没有新势力那么炫;语音助手不够“拟人化”;后备箱地台略高,搬重物不便。但它代表了奇瑞的觉醒:从“技术自嗨”转向“用户思维”。
未来,如果能把这套CDC悬架下放到瑞虎7、8上,如果车机UI能更年轻化,如果混动系统能更省油——奇瑞真的有机会在20万级SUV市场杀出重围。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一台“懂用户”的车,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智能?是空间?还是像瑞虎9这样,把CDC、遮阳帘、可调座椅这些“小细节”做到位?
老铁们,评论区聊聊你们的用车痛点,我挑三个问题,下次直播实测解答。
顺便说个花絮:试驾那天我穿了双新鞋,结果发现油门踏板偏深,踩久了右脚有点累——这种细节,只有真开过才知道。
最后说一句:买车别只看参数表,去试驾,去摸,去感受。 因为一辆车的好坏,往往藏在那些“没写进宣传册”的地方。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