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旗舰遇冷,竟与问界M5对比,豪车光环不再!

最近大家可能都感觉到了,咱们身边聊车的话题好像变了味儿。

以前聚会,谁要是提了辆奔驰、宝马或者奥迪,那绝对是全场的焦点,大家都会围上去看看内饰,聊聊驾驶感受。

可现在呢,饭桌上聊得火热的,反倒是问界M7、智界S7这些听起来还有点新鲜的国产品牌。

BBA旗舰遇冷,竟与问界M5对比,豪车光环不再!-有驾

甚至有人开始正儿八经地把它们和以前高高在上的BBA旗舰车型放在一起比较,从空间、智能、舒适度到自动驾驶,一项一项地掰扯。

当那些曾经被我们视为豪华标杆的车型,如今的参照物变成了三十来万的国产新能源车时,我们就得意识到,汽车市场的风向,可能真的变了,而且变得非常快。

咱们先不谈感受,就看一组实实在在的数字,可能更能体会到这股浪潮的猛烈。

去年九月份新款问界M7发布后,订单量就跟坐了火箭一样往上窜,短短几个月里,确定要买、交了大额定金的用户就超过了十二万。

这个数字单看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咱们得有个对比。

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里,理想、蔚来、小鹏这三家算是公认的头部企业了,我们看看他们去年的成绩。

理想汽车2023年全年交付了三十七万多辆,小鹏是十四万多辆,蔚来是十六万辆。

这么一算,问界M7这一款车,几个月的订单量就快赶上一些头部新势力一整年的交付量了。

这还只是鸿蒙智行旗下的一款车,后来和奇瑞合作推出的智界S7,同样也收获了大量的关注和订单。

BBA旗舰遇冷,竟与问界M5对比,豪车光环不再!-有驾

这些数字叠加在一起,就不再是简单的一款车卖得好,它清晰地说明了一个问题:现在很多人买车时,脑子里的那杆秤,称量的标准已经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大家看重的是发动机是V6还是V8,变速箱是爱信还是采埃孚,品牌logo是三叉星还是蓝天白云。

现在呢,大家更关心的是车里的屏幕反应快不快,语音助手聪不聪明,在高速上能不能放心地让车自己开,车内空间是不是足够一家老小舒舒服服地出行。

而这些新的需求点,恰好就是华为技术加持下的这些新车最突出的优势。

这股风潮对于奔驰、宝马、奥迪这些传统豪华品牌来说,冲击是巨大的。

我留意过问界和智界的新车发布会,他们从头到尾,对标的都是BBA的主力销售车型。

比如问界M7,直接就拿宝马X5和奔驰GLC来做对比;智界S7,瞄准的则是宝马5系和奔驰E级。

但这种对比很有意思,它不是在传统机械素质上跟你硬碰硬,而是在一个新的维度上,直接告诉你什么是“下一个时代”的产物。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你花四十万买一辆传统豪华品牌的SUV,比如奔驰GLC,你得到的是一个精致的内饰、一个不错的驾驶体验和一个响亮的品牌。

BBA旗舰遇冷,竟与问界M5对比,豪车光环不再!-有驾

但如果你用更少的钱,去买一辆问界M7,你得到的是一个空间大到可以和宝马X5媲美的车身,一个操作起来像最新款华为手机一样流畅的智能车机系统,还有一套能在全国绝大多数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上帮你减轻驾驶负担的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你可以很自然地跟车里的语音助手说“我有点冷”,它就会自动帮你调高空调温度;你可以在长途驾驶犯困时,让车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自己保持车道、控制速度。

这种体验上的差异,就像是十年前你还在用着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诺基亚,而别人已经用上了可以上网、看视频、移动支付的智能手机。

这已经不是好与坏的区别,而是不同代产品之间的差距。

面对这种局面,BBA就显得非常被动和尴尬。

他们百年来积累的造车经验、底盘调校技术当然还在,品质也毋庸置疑,但在智能化这个全新的赛道上,他们的反应速度确实慢了半拍。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路似乎只有两条。

一条是干脆放弃中低端的走量车型,专心做更高端、更奢华的百万级豪车,但这等于放弃了最大的市场份额,销量肯定会大幅下滑。

另一条路就是降价,用价格优势来吸引消费者。

可问题是,即便价格降下来了,智能化体验上的鸿沟还是很难填补,消费者一旦体验过新一代智能汽车的便利,就很难再回去了。

BBA旗舰遇冷,竟与问界M5对比,豪车光环不再!-有驾

所以降价这招,最后很可能导致利润和品牌形象双双受损,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

当然,鸿蒙智行的崛起,不仅仅是给BBA带来了压力,对我们国内的其他汽车品牌来说,同样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以前,华为参与的车型价格都比较高,比如问界M9,它的竞争对手是更高级别的车型,和比亚迪、吉利、长城这些品牌的主力销售区间交集不大。

但是,问界M7把价格定在了二十多万到三十多万这个区间,这可是国内竞争最激烈、市场容量最大的一个细分市场。

这就意味着,它要直接和比亚迪唐、理想L7、吉利星越L这些已经卖得非常好的国产明星车型抢客户。

这就像往一个平静的鱼塘里扔进了一条活跃的大鲶鱼,整个池子的鱼都得跟着游起来。

它用市场表现告诉所有同行,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未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加分项,而是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这个能力,就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这股压力会反过来推动整个国产汽车产业链的升级,尤其是在芯片、算法这些核心技术上加速发展。

BBA旗舰遇冷,竟与问界M5对比,豪车光环不再!-有驾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彻底改变了过去几十年来,合资品牌靠着技术和品牌优势压着国产品牌打的局面。

现在,轮到我们的国产品牌,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新赛道,来反过来压制合资品牌了。

从其他国家汽车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当本土品牌真正强大起来后,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通常会大幅萎缩。

所以,对于现在还觉得买合资车或BBA更有面子的消费者来说,可能需要多考虑一下未来的保值率问题,市场的风向变了,资产的价值也会跟着变。

不过话说回来,手里攥着几十万份订单,既是幸福也是巨大的考验。

能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把车交到消费者手里,是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

毕竟,之前问界就因为交付速度跟不上订单增长而遇到过一些问题。

从目前得到的信息看,华为和它的合作伙伴这次显然是做足了准备。

负责生产问界M7的赛力斯工厂为此投入巨资改造了生产线,工人们也是开足马力,力争把月产量提升到三万台以上。

而与奇瑞合作的智界S7,背后也有奇瑞强大的制造体系作为支撑。

这场交付能力的考验,不仅仅是对华为和赛力斯、奇瑞的考验,更是对我们整个中国汽车工业供应链协同能力的一次大阅兵。

当几十万消费者翘首以盼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款款新车的诞生,更是一个属于中国汽车的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