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我刚翻了下笔记,发现腾势D9没拿冠,着实让我微微有点意外。9月第一周MPV销量榜一出来,腾势D9从冠军掉到第三,赛那跌到第四,这变化挺猛。魏牌的高山反倒意外登顶,周销量1537辆(样本有限),这个数字听起来不算大,但够用来翻盘了。别克GL8插电混动跟腾势差不多,都在1200多辆,GL8还多了40台,这点差距对于同价位MPV来说,不少,尤其是在实际交付和保养成本上的差别,我后面展开说。
上次跟朋友在4S店闲聊,他直言:腾势的保养比GL8贵,开起来感觉也没好多少。我当时没当真,只觉得可能是个人主观感受。这次销量变动一看,好像说明了点啥。GL8插电混动电池技术表面看跟腾势差不多,可用一个打比方,腾势更像是旗舰手机新品,更新一波技术,但价格和维修网点没跟上,反倒GL8就像那种老牌经典机型,换件便宜易找,顺手又可靠。换句话说,消费者实操层面更愿意掏钱给容易用的产品。
我刚才心算了下,GL8的百公里综合油耗加电力成本按估算8元上下,腾势D9可能得多1元左右,这1元一旦乘以一年两万公里,也够买几次常规保养了。有人会问,这差距大吗?对日常用户来说,电动车不容易保养的感觉,真的会影响选择,尤其是对MPV这种用得多、跑得多的工具车。你说是不是?
再说赛那和岚图这俩,销量都没过千,格瑞维亚、传祺M8也创了几个月新低,别看都是老牌大户,这阵势有点凄凉。前几天工厂一个老同事还跟我吐槽:供应链越紧越乱,新零件来得慢,零配件欠缺,客户等车等急了。这我能理解,MPV不像轿车能随便甩几千辆,小众车型稍有波动就容易被市场拽下神坛。供应链就像你家厨房,缺个调料嘴就憋闷,研发就止步不前,没办法做好贴合市场的调味。
说到这,我先得纠正一下前面那个腾势价格没优势说法,有点大了。其实腾势在配置层面挺丰富的,智能系统啥的还算先进,但成本和用户体验摸不到实处,这造成了消费者即使看上它的科技感,也怕真用起来麻烦。(这段先按下不表)
极氪009退到第13名,比同为新势力的小鹏X9表现好一点,后者只有百辆出头。你觉得到底是哪哪里没对劲?我觉得这跟品牌影响力和渠道体验脱不了干系。销售小哥跟我说,小鹏X9交付难,试驾体验冷清,买家多是冲着新能源概念来的,实际操作没想象中顺。
我想,也可能是产品定位不够精准。极狐和极氪本质上玩的是技术和性能路线,小鹏X9倒像是想靠颜值和名字亮眼,但缺乏真正落地的好用。供应链层面,新势力多半深陷内外零部件难题,玩高端也不容易。就像煲汤,要把所有材料兼顾得当,汤味才能正,这不简单。
我这态度可能又有点偏激,毕竟新势力MPV还没那么多样本和历史数据,但从现实销量和用户反馈看,确实不乐观。你说,是不是很多消费者其实在用脚投票呢?毕竟买车不像买菜,就想快活,买了不合适天天还得应付。
奥德赛和威然等合资品头论足的车型这次也没进前20,销量都在200多辆上下,要论实用的话,合资MPV那个口碑基本是金字招牌级别了,但这数据是不是意味着消费者更愿意试试别的?还是说刚需根本不买MPV了?这问号挺大。
我还得提贴心点,我亲戚上周买了库斯途,体验下来他说开着稳,空间足,家用刚好,可销量没进前10,我猜可能是品牌和宣传力度还不够。亲戚跟我开玩笑:这车跟我穿的鞋一样舒服,但谁穿完鞋蹭9次街上都认得呢?这话也有自己的理。
我觉得这波销量起伏其背后,是供应链瓶颈、消费口味快速转变、以及新旧品牌较量的结果。MPV市场不像SUV那样火爆,任何一点瑕疵都会被放大。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后续几个季度的变化到底会怎么走,没人敢拍胸脯。
你呢?如果手头这类车,你更在乎性能、品牌还是售后便利?车企倒是得想清楚,这战场上,谁能先趟好水,谁就有可能拿下下一波销量。就等9月底的数据出来,看看有没有意料之外的新黑马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