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市场对中国车的热情突然消失了
曾经一年能卖掉九十多万辆中国车的市场 现在踩了脚急刹车
二五年头两个月 我们对俄罗斯的乘用车出口额掉了快一半 货车更惨 差不多没了九成
这不是市场自然波动 背后是莫斯科一套早就摆好的政策组合拳
从去年十月开始 俄罗斯把进口汽车回收税一口气提高了七到八成 还打算每年再涨个一两成 一直收到三零年
回收税这个名字听着挺环保 其实就是道贸易壁垒
他们算得很明白
这种玩法让人想起冬天西伯利亚的寒流 来得慢 但后劲足
不对 应该说更像下象棋 提前走了步看不见的棋
关税数字每年跳一跳 跳得进口车商头皮发麻
中国车在俄罗斯展厅里曾经挺风光 现在价格标签上的数字每周都在变
买家犹豫的时候 销售经理会默默翻出计算器按给你看
政策比天气难预测
莫斯科街头跑的中国车确实多了 但以后可能会少下去
数据不会骗人 但数据也不会说话
那八成的跌幅背后是无数张没签成的合同
俄罗斯自己的汽车厂开始加班了
他们大概在笑
俄罗斯人买辆奇瑞Tiggo 7 Pro得多花四分之一车价在回收税上。大排量车型更狠,额外费用能顶到两万美元。
市场这东西翻脸比翻书还快。西方车企2022年撤出俄罗斯,中国品牌立马填坑,份额从不到10%冲到60%以上。2023年俄罗斯成了中国汽车出口头号目的地。莫斯科街头两年内彻底换装,奇瑞长城吉利满街跑,十辆车里七辆中国标,比国内某些省份还密集。
本土产业拉响警报。Avtovaz那位CEO直接摊牌,说中国车潮对俄罗斯整车和零部件行业构成生存威胁。这话听着耳熟。
俄罗斯政府动手很快。2023年开始连续出招,先把转关漏洞堵死——经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车一律补全额关税。再猛抬回收利用费,这税当初为加入WTO设的,名义是车辆报废处理,实则变成保护伞。本土车能拿政府全额补贴抵税,进口车只能硬扛。
俄罗斯把进口车的OTTC认证锁在了欧亚联盟内部实验室。中国车企之前还能绕道土耳其或塞尔维亚做认证,现在这条路彻底封死。
认证时间从半年拖到一年。费用涨了一倍。
更狠的是过渡条款。有些中国卡车已经在海上漂着,要是赶不上截止日期完成认证,就只能被销毁。没什么商量余地。
这些政策明摆着在保拉达。俄罗斯本土品牌。
政府每辆车补30万卢布。拉达销量很快回升,环比涨了超过34%。
工业和贸易部长曼图罗夫反复说,希望中国车企来建厂,带技术过来。说是为了就业,为了应对制裁,也为了产业链自主。
但这要求让中国车企很难受。
地缘政治像一把悬着的刀。国际局势说变就变,今天投下去的钱,明天可能就没了。
建一座整车厂,没几个亿下不来。回报还得等上十年八年。
俄罗斯市场本身也没多大。全年新车销量一百多万辆,对中国这些动不动产能百万级的车企,实在不算什么。
一汽曾经想在这边生产红旗H9。调研之后发现,高端市场太小了,根本撑不起一条产线。最后只能放弃。
不对,应该说是暂时搁置。
可能哪天又会被提起。但谁说得准。
俄罗斯市场给中国车企出了道难题。
有家中国公司在那边的经销商突然就破产了,三个多亿人民币说没就没。
打官司也不见得能赢,俄罗斯法院的判决有时候挺难预料。
各家车企应对的方式完全不同。
长城汽车算是个例外,他们一九年就在图拉州建了自己的工厂。
目前他们是唯一在俄罗斯拥有独资整车厂的中国品牌。
那座工厂二三年差不多造了十万台车,还打算在二五年把产能翻一番。
本地化生产让哈弗卖得不错,光是去年头三个季度就在俄罗斯卖出十三万多辆。
奇瑞走了另一条路。
他们捡西方品牌撤走后留下的空厂房,用半散件组装的方式继续干。
圣彼得堡、加里宁格勒,那些原本属于大众、日产、奔驰的车间,现在响起了奇瑞组装线的声音。
吉利早年和白俄罗斯合资在明斯克搞整车组装,靠这层关系让产品带点本地属性。
但现在俄罗斯连联盟内部国家来的车也加收回收税,这条路的优势正在变薄。
重卡那边情况更复杂。
光是今年七月,中国对俄罗斯的卡车出口额就比上月涨了一半。
其中二十吨以上的重型卡车更是夸张,直接翻了十二倍。
数据有时候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俄罗斯市场对中国卡车的门正在关上。
四家主要厂商被禁售。
这不是技术问题。被点名的中国重汽汕德卡ZZHS车型明明拿着欧盟认证。到了俄罗斯却成了安全隐患。监管部门要求立即召回。数字不小。当地经销商估算要动的车可能接近三万台。
事情还不止于禁售。
俄罗斯还把从欧亚经济联盟其他国家认证入境的路径也切了。东风、福田、一汽的部分车型就此被挡在外面。
意图几乎是明牌。
他们财政部长说了。明年光回收利用费就能收两万亿卢布。大部分来自进口车。这笔钱会流进本土汽车的口袋。
那边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TVEL已经动了。砸了37亿卢布建动力电池基地。为他们国产电动车原子铺路。
这车国产化率六成出头。瞄准的是B/C级市场。说是明年下半年量产。口号挺响。要重新定义俄罗斯出行。
他们两步走的战略看起来像模像样。二一到二四年先铺个底。想产两万五千辆。二五到三零年才算真正开始。目标是电动车占到总产量的一成。配套要建七万两千个充电站。
蓝图画得够清楚。
但这增长能不能持续是另一回事。
俄罗斯政府打算从明年开始让公务用车优先买国产电动车。
这事还没完。二九年车企也得按配额卖电动车。
他们觉得中国车不太行。
俄罗斯那边有份测试报告写得挺直白。中国车的金属件寿命差不多是欧洲车的三分之一。买辆中国SUV,五年修车的钱可能比车价还高。跑出租的中国车十五万公里基本就废了,欧洲车能跑到三十万。
检测机构说中国车根本没为西伯利亚的冬天做准备。
零下几十度,路上全是融雪盐。中国车的防锈和电子系统扛不住。
钱也是问题。
卢布这两年跌得有点狠。进口车越来越贵,老百姓买不动。中国车卖过来,赚的美元换成人民币还要亏一笔。
原来卖一辆能赚三五千美元。现在只剩五百到一千。有些车型已经亏本在卖。
西方金融制裁让回款变得特别慢。钱汇不出来,中国厂商要等很久才收得到款。
两边现在多用人民币结算。汇率风险从俄方转给了中方。
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路看起来不怎么好走。
俄罗斯那边,经销商开始用木材和沥青来付车款了。这办法挺实在,毕竟钱不好走。东西换东西,生意照做。
车在路上也麻烦。以前走的海运现在不好走了,欧洲那边卡得紧。车都改走铁路,或者先拉到远东的港口。港口的仓库和清关有时候跟不上,车到了也只能等着。
欧美其实没说不准卖家用车,但他们盯着呢。美国有官员直接说了,叫中国别帮俄罗斯绕开制裁,尤其是卡车这种可能用到军队里的。还有议员点名长城、奇瑞、长安这几家,说他们在俄罗斯发战争财。
中国公司反应很安静。奇瑞在这边生产的新车,连中国标都不怎么挂,假装是本地牌子。他们不太愿意声张。
这种低调不是没理由的。做得太显眼,容易变成靶子。
说到底,生意还在做,只是大家都得更小心。扩张和风险之间,总得找个地方站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