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电车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好卖”,虽然大多数人提到电车总是诚服于国产品牌的性价比,但偶尔也有例外。前些日子,我在小区楼下见到邻居开了一台日产N7,车头线条干净利落,复古和未来感融合的设计,真挺吸引我。邻居是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穿着也有点潮,和车子的气质特别搭。我忍不住多打量了几眼,看着他很自然地拍了车身,嘴边还带着点笑意——这车,确实有点意思。
回头细想起来,合资品牌在电动车市场上表现不好,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观念。毕竟在过去,绝大多数合资品牌的电车,都不太能打。这次忽然看到日产N7,不禁让我好奇,为什么有些合资车也能闯出一片天地?
咱说实话,合资品牌这些年来确实有点“惯性思维”,对标高端市场时总觉得自己是国际大品牌,价格上敢标高一截。要是燃油车还行,毕竟品质家喻户晓;但到了电车市场,可不兴这么狂了。国产品牌在“三电系统”——电机、电控、电池——方面早就摸透了门道,不管是技术还是性价比,确实更占优势。消费者心里明白,没有技术优势,价格还比国产车高。换你,你买不买?
但有意思的是,这条路并非走不通。只要愿意放下点“身段”,价格合理些,产品力能跟得上,合资车也能打出漂亮仗。而日产N7,就像个例子。
来看看它的价格吧——11.99-14.99万元,这在合资中大型轿车里,还是蛮有诚意的。就连国产品牌同级车型里,这价格都算“得劲”,不让人挑理。别光看价格,咱们看看销量数据。8月份蘑菇云的销量是啥样?日产N7整整卖去了10,148台,9月呢,还有6,410台进账。啥概念?就这么说吧,风头正劲的问界M9在同一个时间段里都差了一头,才卖了10,067台。而日产N7不声不响地超过了问界。讲道理,能在合资电车里卖成这样,确实有点东西。
但咱再深入琢磨,除了价格,日产N7为何突然有在市场上火的潜力?产品本身,倒是值得好好扒一扒。
这是一辆定位中大型电车,它的尺寸是4930×1895×1487mm,轴距2915mm,说不上特别拔尖,但也挺标准,放在这一类车型里完全挑不出毛病。动力系统一看也不寒酸,全系单电机,提供218马力和272马力两种选择,扭矩也分别能打到305牛·米。这个数据,不强调“性能玩家”,但家用车开起来足够顺带点轻SUV质感了。
电池的续航也挺抓眼球。58度和73度磷酸铁锂电池,CLTC(中国轻型车循环工况)的纯电续航里程,分别是510-540km和625-635km。快充支持14分钟,把电量从30%充到80%,对那些平常经常去跑点长途的用户,应该挺友好。而且它还有对外放电功能,能提供交流电。做些什么露营,或者给其他电子设备充点电,轻松用一场体验换取一点绿色生活再加分。
内饰配置,也是日产下了功夫的地方。钢琴漆的质感中控台、10.25英寸液晶仪表盘,以及超级直观的15.6英寸屏,关键是它支持多区域语音识别,能连接高德地图、HUAWEI HiCar、甚至来点车载KTV。具体看它的芯片搭配,有骁龙8155和8295P,车机流畅度自然也分得细致。城市智能导航、高阶自动泊车,全搭载Momenta“纯视觉”方案。听着有些技术感,但都能显现出一股大体逻辑:方向调整对准年轻人的使用习惯。
再来说它的座椅细节,标配无框车门(赶潮流的点),后排继承日产“大沙发”传统设计。宽敞空间和填充软包,不管是短时间内的舒适度,坐上去,还是让每个背倚和腰部都特别服帖,带着传统日产为舒适性包装形成的DNA底色。
听到这里,不知道你怎么看待这台日产N7?我琢磨着,这不是单纯靠数据堆砌出来的产品。它能打破合资电车“不火”的标签,很可能就因为它接住了消费者心中那个“均衡”的标尺——价格实在,产品力够硬。不再是国际品牌捧着底气搞溢价,而是拿稳了新时代用户的品质追求。这种牌到底对不对?我看还挺对劲,至少数据和路上的新车可以作证。
我这个从邻居车来看车的小故事,也只是一个小切口,每个人的购车需求不尽相同。但日产N7提供的这条“样本”,不能说非常惊艳,但真让人开始思索——也许合资品牌在电车领域的未来,没那么窒息,该有点新的希望了。对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