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的“碳金矿”:闷声发财,零跑汽车一年躺赚15亿!

新能源车企的“碳金矿”:闷声发财,零跑汽车一年躺赚15亿!-有驾

当消费者还在为电动车续航焦虑时,新能源车企已经开辟了一条隐秘的财富通道——卖“碳”比卖车更赚钱! 7月2日,零跑汽车一纸公告揭开暴利真相:仅靠转让碳排放积分,半年就能狂揽15亿元,相当于其2023年6.8%的年营收!这笔天价交易的背后,是一场席卷全球的绿色淘金热。

欧洲巨头的生死时速:买分还是交罚款?

Stellantis在2025年预计会有120万个碳积分缺口——如果不能在年底前填补空白,公司将被欧盟处以2.4亿欧元(约18.6亿人民币)的天价罚款。

作为Jeep、标致、雪铁龙的母公司,这家传统燃油车巨头正被欧盟的“碳排放绞索”越勒越紧。根据《2035年禁售燃油车法案》,2025年车队平均碳排放必须降至每公里95克二氧化碳。但内燃机时代的辉煌,此刻成了沉重的枷锁。

就在此时,股东名单里的零跑汽车成了救命稻草。 中国新势力在欧洲销售的每辆电动车,都像一枚绿色金币叮当落地。双方火速签下协议:零跑2025年下半年在欧盟产生的所有碳积分,将以最高15亿元的价格独家供应Stellantis。

“这不是交易,是输氧。”一位欧洲分析师如此评价。

神秘“碳积分”:中国制造的另类出口

当读者第一次听说“碳积分”时,比亚迪的财务总监已在偷笑。2021年,这家中国新能源巨头凭借13.4亿元的积分交易收入,悄悄在年报里埋下彩蛋——其中最大买家,可能就是特斯拉。

碳积分的本质,是政策催生的排放许可证。 在欧盟严苛法规下:

每销售一辆电动车可获得1-3个碳积分

燃油车企业每超标1克碳排放需购买积分抵偿

积分黑市价格最高达2000元/分(中国市场的10倍)

“就像淘金潮里的卖水人,中国车企在电动化赛道上的狂奔,意外收获了碳积分这座金矿。”

暴利生意经:为何欧洲人甘当“冤大头”?

2023年,大众集团向蔚来购买碳积分的消息在德国传开时,分析师指出:“我们造一辆车赚2000欧元,中国人卖个空气凭证就敢要3000欧!”

愤怒背后是冰冷的商业逻辑:当Stellantis面临18.6亿罚款时,花15亿买分成了精明的选择。而零跑每向欧洲交付一辆C10电动车,不仅能赚取车款,还能额外收获约2万元碳收益——这相当于单车利润暴增30%。

更耐人寻味的是交易双方的特殊关系。Stellantis持有零跑21.26%股份,这场“自家人买卖”实则构建了闭环商业模式:中国技术+欧洲需求+股东通道=稳赚不赔的绿色印钞机。

新大陆争夺战:中国军团全球“薅羊毛”

零跑的突破只是冰山一角。随着欧盟碳排放红线逐年收紧:

2030年碳积分市场将膨胀至500亿欧元(罗兰贝格数据)

中国电动车欧洲市占率突破8%

每4辆在欧销售的电动车就有1辆来自中国品牌

这不仅是产品出口,更是规则输出。当欧洲人制定碳规则时,没想到中国人成了最大赢家。

蔚来在挪威的换电站、比亚迪在匈牙利的工厂、零跑与Stellantis的深度绑定——这些布局都在悄悄编织一张全球碳积分捕获网。传统燃油巨头惊恐地发现,自己正从规则制定者沦为买单者。

写在最后:绿色霸权更迭录

十五年前,中国车企还在为发动机技术仰人鼻息;十五年后,特斯拉竟要向比亚迪购买“碳排放额度”。这场静默的权力更替,在零跑与Stellantis的15亿交易中达到高潮。

当碳中和成为新宗教,碳积分就是赎罪券。 而手握电动化利器的中国车企,正在全球建造最赚钱的绿色教堂。

未来十年,我们会看到更多戏剧性场景:可能是宝马向小鹏求购积分配额,或是丰田捧着日元等广汽的碳积分。唯一确定的是——谁掌握绿色技术,谁就掌握定价权。 这场能源革命没有硝烟,但战利品早已明码标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