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爆单近30万,交付竟要等一年!黄牛加价2万倒卖,紧急扩产

小米YU7的订单数据刷新了行业认知——6月26日晚10点开售,3分钟大定订单突破20万台,1小时冲到28.9万台,18小时锁单量定格在24万台,创下全球车企最快纪录。

但狂欢背后,用户点开小米汽车App的锁单界面,瞬间被泼了冷水:标准版交付最快需53-56周(近14个月),Pro版48-51周,连顶配Max版也要等33-36周。

一位北京用户急得跺脚:“我的燃油车指标年底到期,等车超时牌照作废不说,明年还得补缴近万元购置税!”

小米YU7爆单近30万,交付竟要等一年!黄牛加价2万倒卖,紧急扩产-有驾

小米YU7的爆发力源于三重推力:SU7积累的口碑反哺(冬季实测续航1310公里)、四驱版订单占比65%的性能吸引力,以及小米手机用户超40%的生态转化率。

但现实问题接踵而至:

产能天花板:北京工厂一期双班倒月产能仅2.5万-3万辆,而YU7首日订单已近30万台,相当于产能的10倍。

叠加SU7积压的15万未交付订单,总待产车辆超45万台。

供应链卡脖子: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每月仅供应1.5万组电池包,超量采购需承担额外溢价成本。

销售端已疲于奔命。广州某门店销售凌晨4点还在处理锁单:“客户试驾排队2小时,听到交付时间直接骂街,我们只能送199元车模安抚”。

小米YU7爆单近30万,交付竟要等一年!黄牛加价2万倒卖,紧急扩产-有驾

超长等待催生了灰色交易链。二手平台涌现大量“转单”信息:Max版“准现车”订单标价加价2万元,黄牛以4000元收购散户订单,转手1.7万元倒卖。

华北某汽车贸易公司负责人透露:“过去囤10台车要压200万资金,现在5万定金就能锁定100台小米配额!”

业内推测黄牛与渠道商订单占比显著,但具体比例尚无权威统计。小米官方紧急声明“不支持修改购车人信息”,却难阻市场投机。

小米YU7爆单近30万,交付竟要等一年!黄牛加价2万倒卖,紧急扩产-有驾

面对用户退订焦虑,竞争对手火速出招:

极氪销售在社交平台喊话:“退小米?5000元定金我全补!手把手教你退单流程”;

蔚来更直接:承诺定金可抵车款,销售甚至蹲守小米交付中心“抢人”;

智己LS6同步跟进,销售在评论区刷屏“转单抵扣”。

这套战术早有预兆——今年4月SU7上市时,阿维塔海报就打出“退订的‘米’,有‘TA’兜底”。

特斯拉虽未砸钱补贴,却用一段无人驾驶Model Y自动交付视频刷屏,科技感直击潜在用户心智。

小米YU7爆单近30万,交付竟要等一年!黄牛加价2万倒卖,紧急扩产-有驾

小米正全力疏通产能瓶颈:

工厂冲刺:北京工厂一期生产线压缩至76秒/台车,二期工厂预计7月投产,年产能将提升至30万辆;

订单转移:引导SU7未交付用户转订YU7,并推出SU7 Ultra赛道套装(选装价10万元)和纽北限量版(81.49万元),7月启动交付以分流压力。

但远水难解近渴。武汉工厂尚未竣工,而用户等待时间仍在滚动——Max版交付周期已从最初的28周延长至36周。

小米YU7爆单近30万,交付竟要等一年!黄牛加价2万倒卖,紧急扩产-有驾

小米的轻资产模式正颠覆行业规则:传统4S店需囤货百万资金,而小米渠道商用5万定金锁定100台车,将库存压力全甩给工厂。

这种模式引发两极评价:

支持者称其“解放渠道”,江苏新能源经销商直言:“过去被厂商逼着囤滞销车,现在5000元就能分羹爆款”;

质疑者抨击“数据泡沫”,24万订单推动小米港股单日上涨3.6%,市值激增532亿港元,但“可退定金”的订单是否误导市场?

传统车企的焦虑已藏不住。东风日产高管黄照昆曾质疑:“任何国家都没有愿等一年提车的‘愚忠’品牌粉丝”,虽火速道歉却暴露行业心态。

零跑董事长朱江明看完发布会后叹气:“本来心情很好,结果压力上来了!”

小米YU7爆单近30万,交付竟要等一年!黄牛加价2万倒卖,紧急扩产-有驾

这场由“一年交付期”引发的混战,撕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残酷逻辑:当参数战打到尽头时,交付能力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雷军说这是“幸福的烦恼”,但24万用户只关心——等到2026年,我的车还香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