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珠江新城,林立的高楼间车流依然缓慢涌动,车载地图上延绵数公里的红色拥堵带无声宣告着城市地面空间的脆弱边界。十公里外的广州国际生物岛上,一架代号X2的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悄然升空,四旋翼发出的稳定嗡鸣仿佛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物理限制。
飞机平稳掠过江面,地面上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紧握遥控器,望向天空的眼神里有着熟悉的专注——仿佛X2不是一款划时代的飞行器,而是自家工厂下一批即将下线的智能电动车。视线再转向杭州湾,吉利集团旗下太力飞车的空中测试正如火如荼,沃尔沃汽车积累的电子电气系统研发与生产经验正在助力其飞行汽车项目推进。当小鹏汽车和吉利控股这两个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玩家,开始将目光投向曾经被认为遥不可及的低空领域,跨界造飞机的浪潮已然不可阻挡。
降维成本壁垒:汽车供应链的关键赋能
与传统通用航空产品动辄上亿的售价不同,量产飞行器必须将成本控制在百万甚至几十万级别才可能真正走向大众。因此小鹏、吉利大胆开启了一条新路——让现有汽车供应链直接为飞行器提供核心支持。据公开资料显示,小鹏汇天首款量产飞行汽车“旅航者X2”中有约60%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与现有电动汽车共享,特别是高压动力电池组、智能域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直接沿用了小鹏汽车体系内的成熟供应链资源。这一复用逻辑相当于用“工业化批量生产“汽车供应链的成熟体系“降维攻击”传统通用航空“作坊式”制造体系的资源壁垒。
在广东肇庆的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一条改造升级后的智能生产线正在为小鹏汇天制造飞行器的核心部件。同一组电驱工程师,昨天调试的可能是下一款轿跑的电控系统参数,今天就切换至空中飞行器的动力模式调校。车间主管介绍,“三电平台、智能感知系统、甚至部分轻量化复合材料结构件都已实现产线共用。”数据佐证惊人:汽车供应链参与度每提升10%,研发成本就可削减约15%。原本专属于小鹏G9的800V高压快充平台,如今正驱动着飞行器升空。
吉利集团内部协同的深度更甚。沃尔沃轿车长期积累的安全结构设计与碰撞测试能力正在向太力飞车倾注,而体系内的威睿电动已向太力飞行汽车供应高性能电池包。吉利在低空经济相关领域的布局投资金额已超100亿元,背后依赖的正是其庞大的汽车产业链支持系统。
技术转化与重塑:在复用中突破边界
复用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更是关键技术能力在飞行场景下的重新转化、突破与重塑。“飞行汽车的电动动力响应速度要求甚至比超级跑车还要高出一个数量级”,旅航者X2总工程师曾在访谈中直言不讳。传统新能源车电机转速通常为12000-20000转/分钟,而X2上配备的特制电机被“压榨”到30000转/分钟以上,同时重量需大幅降低。这逼迫小鹏在三电复用基础上对电机磁路设计、热管理系统进行迭代升级,倒逼出比高性能电动汽车更为严苛的动力系统新标准。
吉利在飞行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同样具启发性。当某款计划应用于太力飞行汽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在测试中出现结构可靠性不足的问题后,研发团队没有选择航空制造业传统的高成本解决方案。工程师结合沃尔沃量产车结构件的设计分析经验,创新性地引入多层级拓扑优化算法,以汽车级性价比的方式成功提升了部件性能。这背后是设计能力在不同场景下的流动与转化。
适航认证:复用的最终战场
供应链复用策略能否成功,最终需要通过适航审定这道“铁门”。当前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对eVTOL类产品的取证标准尚未完全定型。对汽车出身的玩家,一个关键挑战在于:如何在现有汽车零部件体系的基础上,满足航空安全这一最高级别要求。
吉利在部分复用沃尔沃供应商资源时发现,某款用于飞行汽车环控系统的电子风扇虽然在汽车上应用超过5年且可靠性极高,但若要满足航空电子设备标准需进行大量额外环境与耐久性试验。是斥巨资重新定制新部件,还是利用现有成果深度改造?这成为摆在团队面前的艰难选择。
小鹏汇天选择系统性攻坚:除核心三电外,部分部件宁愿打破“复用便利”原则,寻求具备航空背景的供应商提供定制件。他们的策略是“关键航空级设备专业化采购,非关键结构件充分利用汽车供应链体系”。一位接近审定项目的工程师点出行业痛点:“真正的成本优势并不是简单替换航空件,而是在满足适航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激活汽车供应链的红利。”
未来已来:中国供应链的“升维之战”
随着小鹏汇天已获得全球首张适航认证受理通知书、吉利沃飞正积极推进适航审定申请,中国企业的航空跨界成果已然浮现在全球低空交通革命的版图上。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全国20余省市相继公布低空经济规划,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从汽车到飞行器的产业链复用逻辑正构建起中国制造的新竞争力。
站在深圳湾创新广场顶层的全景玻璃幕墙前,一位小鹏汇天高管看着窗外的场景出神:2023年11月深圳举行的无人机灯光秀,3000架无人机组成绚烂星河——它们中的动力电芯,大部分来自原本为手机和电动汽车供货的生产线。
2030年可能的清晨场景:
张先生走出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公寓,手机APP提前预约的小鹏飞行汽车已准时在社区起降坪等待。它搭载着与小鹏G9智能轿车同源的高通8295芯片,但导航界面显示的已不是纵横交错的高架路网,而是城市上空的蓝色空中通道。当座舱垂直升空,飞越曾经拥堵的北环大道,张先生能清晰看到地面车流组成的红色光带。此刻,驱动飞行器上升的高压电驱系统,和小鹏P7旗舰轿车驶入小区车库的那款技术同根同源。
供应链复用逻辑将重塑的不仅是产品: 当中国汽车公司跨界打造飞行器的探索层层推进,一条全球领先的低空交通新制造路径正在形成。成本结构的颠覆性优化只是开始,更深层的影响在于,传统汽车供应链的工业能量正在向航空新蓝海奔涌。从汽车到飞行器的升维,将是产业链与城市空间的共同变革。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