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的江湖从来不缺故事。
十年前手握中华轿车钥匙的年轻人不会想到,这个承载着民族工业骄傲的品牌会在2020年戛然停产;当年开着夏利出租车穿梭大街小巷的师傅们更不会想到,这个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的“国民神车”会在2018年黯然退场。
从2014年哈飞停产到2020年力帆破产,五年间五大国产品牌的相继消失,揭开了中国汽车行业最残酷的生存法则——要么转型,要么消亡。
但就在这片红海之中,上汽集团自2014年首次冲进《财富》世界500强前百强后,连续十年稳居全球顶级企业俱乐部,如同寒冬中的常青树,见证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冰火两重天。
看着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品牌名字变成历史,就像翻开一本泛黄的相册。
中华汽车顶着“共和国长子”的光环却困在燃油车赛道,夏利守着微型车市场眼睁睁看着新能源浪潮席卷而来,而力帆从摩托车霸主到汽车破产的坠落轨迹更让人唏嘘——这些品牌的倒下,不是输给对手,而是败给了时代。
反观上汽,早在2014年就布局新能源赛道,与阿里巴巴联手打造互联网汽车。
在疫情期间,它顶着压力投产高端品牌智己,每一步都踩在产业变革的鼓点上。
有人总爱说“市场无情”,但真正无情的是停滞不前的脚步。
网友制作的“新能源汽车生死簿”上躺着24家企业名,其中恒大汽车子公司破产清算的信息还在热搜上滚动。
这些都告诉我们:今天中国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多生孩子好打架”的草莽年代。
余承东说:“未来活着的车企不超过五家”;何小鹏预言:“年销300万辆才能存活”。
这些大佬论断或许残酷,但看看手机行业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洗牌史,有谁敢说汽车行业不会重演?
然而危机中永远藏有转机。
那些消失品牌给我们上一堂生动课:靠补贴活不了、靠情怀走不远、靠模仿撑不住。
而那些幸存下来的企业,无一不是将核心技术刻入基因。
例如,上汽十年的百强之路,是咬牙坚持把研发投入占比提高到4%的决心,是每年至少砸200亿搞智能驾驶的发展魄力,更是敢于把荣威、名爵送上国际舞台所展现出的野心。
当我们惋惜力帆破产时,也该看到蔚来换电站已经进入欧洲;当讨论华泰停产时,更应该关注比亚迪夺得全球新能源销冠——这才是真正应有姿态和风貌。
十年来,有人退场也有人登场。
消失品牌如同一面镜子,照出盲目扩张带来的虚火;坚守者如明灯一般,为产业升级指引方向。
在这个世界,从未辜负真正奋斗者。
如网友所言:“淘汰赛越惨烈,活下来的选手越值得尊敬。
”
此刻,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量变向质变临界点,你记忆中还有哪些消失过往?
你认为下一个十年的王者是谁?
快来评论区聊聊,并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汽车涅槃之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