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线上那台荣威D6,充满电标520却跑了550公里,车主群里吵翻了天
凌晨三点,青藏线某服务区。一台荣威D6的仪表盘显示剩余续航78公里,车主老张盯着屏幕犯嘀咕——从拉萨出发前充满电,表显520公里,现在已经跑了598公里。他掏出手机拍照发进车主群,五分钟后群里炸了锅。有人质疑仪表有误差,有人说高原气压影响算法,还有人直接甩出一句:“你这是反向虚标啊老哥。”这话听着像段子,但翻遍吉尼斯认证的测试报告,百公里电耗9.125度,常温续航达成率105%,数据就摆在那儿。
电动车续航缩水,车主早就习惯了。官标400打个八折,冬天再砍一半,买车时销售不说,提车后自己琢磨透了。可这车走了条反路子,不少北方车主反馈冬天零下二十度还能保住75%的续航,充电成本算下来比挤地铁便宜。这话虽然夸张,但从侧面印证了些什么。
电池装法跟别家不太一样。传统电动车是电池包往底盘上一搁,它直接把电池和车身焊一块儿,专业说法叫CTB。车身刚性上去了,空间也省出来,后排腿部空间将近一米,一米八的人坐进去能翘二郎腿。央视去年搞过一次极限测试,50吨重卡从电池上压过去,泡进半米深的水池子,电池包硬是没事儿。这种测试放以前,厂家大概不敢这么玩。
十万块钱的车配L2+辅助驾驶,搁前几年不太敢想。现在顶配版把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全给配齐了。那个遥控泊车,狭窄车位里挺管用——车停进去人下来,用手机把车挪出来,省得开门磕到旁边。有车主说成功率九成多,虽然偶尔也犯迷糊,但这价位有这配置,算超出预期。
充电这事儿冬天最见真章。零下二十度,30%充到80%大概二十来分钟,比常温慢个五分钟。同级别车型普遍得半小时往上,这差的十来分钟,或许就是喝杯咖啡和吃顿午饭的区别。那个V2L外放电,露营时当移动电站,烤炉煮饭照明全带上,满电状态据说够普通家庭用两天,应急时确实派得上用场。
小鹏G9那套底盘配置挺有意思。双腔空气悬架配智能阻尼,每秒扫描路况一千次,每秒调悬架两百次。过减速带时车身晃一两下就稳了,不像普通SUV得晃三四下。高速过弯侧倾也少,舒适和操控都兼顾到了。它那个路面记忆,把颠簸路段标记上传云端,下次经过提前调节,听着挺科幻,实际效果如何得长期用才知道。800V高压平台配5C快充,充电5分钟能跑200公里,10%充到80%只要12分钟。有网约车司机反馈,中午吃个饭工夫就能充够下午跑的里程。
智己LS7那块前挡玻璃,横向180度纵向106度的视野,A柱盲区基本没了。看红绿灯不用低头,转弯时视线更开阔,这些细节开久了或许才能体会到好处。有车主说开惯这车再换普通车,感觉像从全景房进地下室。玻璃用的是国产大飞机那套工艺,三层镀银,抗冲击性能是国标的近四倍,紫外线隔绝率99.99%。夜里开车,防眩光处理能过滤对向车灯强光,这点倒是挺实用。
零跑B10的第二代CTC,电池包能整体拆,维修方便些。体积利用率比第一代提升15%,整车刚性高了25%。过弯侧倾少了两成,麋鹿测试时姿态稳,电子系统介入更少。工程师说CTC2.0省出16%的底盘空间,这些空间全给了乘员舱。
极氪7X轴距快三米,后排腿部空间超一米,座椅能躺到134度,配按摩腿托独立空调。实测显示一米八五的人坐后排能完全伸直腿,带两孩子长途旅行,后排空间够折腾。“四轮四角”布局加薄型电池包,五米车身里乘员舱占比63%,行业平均水平是58%。
行业里有个说法,技术下放速度正在加快。百万豪车上的配置,现在二三十万的车也能见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功能,十万级车型开始标配。这背后或许是产能爬坡带来的成本下降,也可能是竞争倒逼的技术普及。
开了十几年车,见过太多概念落地后不如人意的案例。看技术宣传,大概三分信七分验证,试驾体验、车主口碑、长期用车反馈,这些比参数表更实在。市场在变,车在变,用车习惯也在变,什么是真需求什么是伪秘,开上几个月自然明白。
有些门道,点到为止,剩下的留给时间去验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