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最火的10款摩托车,骑过两款算你牛,全骑过我叫你哥!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那个物质生活刚刚开始丰富起来的年代,衡量一个家庭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往往不是银行存款,也不是家里的黑白电视机,而是一件在当时看来既是交通工具又是奢侈品的“大件”——摩托车。

那时候,如果哪条巷子里传来一阵清脆或雄浑的马达轰鸣声,总会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

八九十年代最火的10款摩托车,骑过两款算你牛,全骑过我叫你哥!-有驾

拥有一辆摩托车,尤其是一辆进口或合资品牌的名牌摩托车,所带来的风光和体面,是现在开一辆普通的奔驰宝马所无法比拟的。

它不仅代表着出行的便捷,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那个时代无数人奋斗的梦想。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经典车型,每一款背后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时代记忆。

在那个年代的摩托车金字塔尖,站着几位当之无愧的“王者”,它们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梦想之车。

其中,本田GL145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款。

这台车在当时的影响力,堪比现在的顶级跑车。

八九十年代最火的10款摩托车,骑过两款算你牛,全骑过我叫你哥!-有驾

它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并非是它的速度,而是那被车迷们奉为天籁的发动机声浪。

据说,原装进口的GL145,其发动机声音清澈而又充满力量感,即便相隔很远,也能清晰地分辨出它那独特而纯粹的轰鸣,几乎听不到一丝杂音。

这得益于它在当时相当先进的发动机技术,比如采用小链条传动气门,这与当时普遍使用的顶杆结构相比,运行更平稳、噪音更低。

再加上它标志性的“四眼”排气筒,内部结构设计非常复杂,是声学工程的杰作,绝非后来一些模仿者简单的四根管子可比。

在万元户都还很稀罕的八十年代,能买得起并驾驭一台本田GL145的人,无疑是那个圈子里最有实力和品味的人物。

如果说GL145是性能与声浪的代表,那么铃木GS125,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铃木王”,则是财富与地位最直接的体现。

八九十年代最火的10款摩托车,骑过两款算你牛,全骑过我叫你哥!-有驾

在八十年代初期,一台纯进口的铃木王,裸车价格就高达惊人的两万五千八百元。

这个数字在当时是什么概念?

当时一个城市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普遍只有几十元,这意味着不吃不喝也要攒上几十年的工资。

即便是对于当时的富裕阶层,这也是一笔巨款。

这台车办齐所有手续上路,总花费轻松突破三万元。

骑着一台崭新的铃木王上街,那种回头率和瞩目度,是今天的豪华汽车淹没在车流中所完全无法体会的。

八九十年代最火的10款摩托车,骑过两款算你牛,全骑过我叫你哥!-有驾

它就像一个移动的身份标签,无声地宣告着车主的经济实力。

除了价格昂贵,它的质量也确实过硬,“骑不坏的铃木王”这一说法,正是那个年代用户对它品质的最高赞誉。

在高端车型中,还有一款技术流的代表,那就是本田CB125T。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搭载了一台双缸发动机。

在那个单缸摩托车是绝对主流的时代,双缸发动机带来的平顺性和运转质感是颠覆性的。

启动之后,发动机的震动非常小,声音绵密,骑行感受远比单缸车要高级。

关于它的发动机制造工艺,当时流传着一种说法,称其精密程度堪比航空发动机的制造标准。

八九十年代最火的10款摩托车,骑过两款算你牛,全骑过我叫你哥!-有驾

这种说法虽然带有夸张成分,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日本在精密机械制造领域的巨大优势,以及它与当时国内仿制产品之间存在的质量差距。

对于追求驾驶品质和技术含量的消费者来说,CB125T是他们的不二之选。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追求极致的性能和高昂的价格。

对于广大家庭而言,一台皮实耐用、经济省油的摩托车,才是真正能改变生活的得力助手。

在这一领域,嘉陵本田70创造了一个难以逾越的神话。

民间送给它一个非常形象的外号,叫做“闻闻汽油味就能跑”,这句玩笑话生动地说明了它无与伦比的燃油经济性。

八九十年代最火的10款摩托车,骑过两款算你牛,全骑过我叫你哥!-有驾

据说,它的百公里油耗极低,在当时油价下,每公里的燃油成本微乎其微。

它采用了本田经典的卧式四冲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不仅省油,而且因为是四冲程,不需要像两冲程车那样在汽油里混合机油,从根本上避免了因机油比例不当或忘记添加机油而导致的拉缸问题,可靠性大大提高。

加上它车身轻巧,操控灵活,无论是城市代步还是乡间穿行都游刃有余,成为了无数中国家庭第一台摩托车的首选,承载了太多普通人的生活点滴。

与嘉陵本田70并驾齐驱的另一位耐用传奇,是五羊本田CG125。

如果说嘉本70的标签是“省油”,那么CG125的标签就是“耐造”。

它的核心是一台结构简单但坚固异常的顶杆式发动机。

八九十年代最火的10款摩托车,骑过两款算你牛,全骑过我叫你哥!-有驾

这种设计虽然在技术上不如链条机先进,但优点是结构简单、皮实耐用、维修保养极其方便,非常适合当时国内路况不佳、维修条件有限的国情。

CG125几乎不需要什么精细的照料,就能常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在九十年代,一台售价一万三千多元的五羊本田CG125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它提速轻快,换挡顺滑,综合品质非常高,被誉为一代“神车”。

除了这些四冲程的实用车型,两冲程摩托车以其独特的魅力,点燃了那个时代无数年轻人的激情。

铃木AX100就是其中的经典代表。

它的魅力在于那种纯粹的机械感和爆发力。

一脚踩下启动杆,伴随着“哒哒哒”的清脆声响,发动机瞬间被点燃,排气管冒出标志性的淡淡蓝烟,空气中弥漫着汽油和机油混合燃烧后的独特气味,这几乎是那个年代青春的专属味道。

两冲程发动机独有的迅猛提速感,是同排量四冲程车无法给予的,那种一拧油门就往前冲的劲头,完美契合了年轻人渴望释放的荷尔蒙。

同样属于两冲程阵营的铃本TR125,则以更强的动力和五个前进挡的配置,成为年轻人眼中的“小钢炮”,它独特的轰鸣声和在当时不菲的身价,让它成了很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泡妞神器”。

此外,还有一些车型以其独特的设计或国产品牌的身份,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

比如重庆雅马哈CY80,它是国内较早出现的弯梁车,没有离合器的设计让骑行变得非常简单,给当时的国人带来了很新奇的体验。

而春兰豹CL125,则是在合资品牌林立的市场中,国产大厂发出的响亮声音。

“骑虎驱豹,威猛淋漓”的广告语,体现了那个时代国产品牌努力追赶的雄心。

最后,像天虹本田TH90这样的车型,以其极致的省油和静音性能,再次印证了本田在小排量发动机技术上的深厚功力,据说它行驶起来声音非常小,安静得让人难以置信,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我们在精密制造领域存在的差距。

不过,正是这些曾经的经典,以及它们所带来的震撼与思考,共同构成了中国摩托车文化的第一篇章,并激励着中国自己的摩托车工业不断前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