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合肥蜀山区办了个车展,就是那个什么“2025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我看了眼新闻通稿,写得那叫一个花团锦簇,什么“购车盛宴”,什么“注入强劲动能”,三体人看了都得先鼓个掌,然后问一句,你们地球人是不是就喜欢这么整活儿。
但你把这些“官方黑话”翻译翻译,其实就一句话:药不能停。
这场所谓的盛会,看着热闹,本质上就是一场大型的、集体的、行为艺术式的续命仪式。它不是给消费者办的,是给那些心态已经崩到悬崖边上的车企们办的。大家聚在一起,不是为了展示肌肉,而是为了抱团取暖,互相看看对方的血包还够不够厚,顺便再给市场这锅半死不活的面糊,注入一针珍贵的酵母。
现在的汽车市场是什么?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良恭俭让,而是黑暗森林。大家都在玩一种“掀桌子”的游戏。什么叫掀桌子?就是我觉得我快吃不饱了,我就干脆把桌子掀了,谁都别吃。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直接端走了,那后来者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大家都不装了,摊牌了,就是要用价格战这种最原始、最野蛮、最不讲道理的闪电战,把所有人都拉到同一个泥潭里打滚。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你看,这种车展活动,叠加什么政府补贴,本质上不是什么“强劲动能”,它就是ICU里大夫吼的那一嗓子:“再来一针肾上腺素!还能抢救一下!”
新闻里说,什么比亚迪、大众、奇瑞、长安,二十多个品牌,近百款车。听着很多是吧?但你仔细品品,这里面的气氛就非常微妙。大家表面上和和气气,销售们笑脸相迎,实际上心里都在盘算怎么把隔壁展台的客户撬过来。这边刚说完“我们有独家优惠”,那边就敢喊“我们送终身保养”。这边刚送一套脚垫,那边就敢把老板娘送出去……开个玩笑。但这个癫狂的状态,就是这么个状态。
唯一的解药,就是自己先发疯。
然后你看通稿里采访的市民张先生和王女士,我愿称之为“官方稿件气氛组永恒的男女主角”。张先生说:“蜀山区车的品牌比较多,平时活动也多,很实惠。”王女士说:“体验非常好,赶紧拿下了。”
诶,是是是,你们说的都对。但作为一个被4S店销售的嘴折磨了十几年的中年人,我给你翻译一下这些话背后的真实心理活动。
张先生的“很实惠”,潜台词是:“我老婆已经念叨了三个月了,再不买车国庆就得回她娘家。我跑了七八家店,算了十几遍贷款,比我高考算函数还认真。最后发现这个车展加上补贴,能比平时便宜个三千块,还送个不值钱的空气净化器,来都来了,那就买吧,心累了。”
王女士的“体验非常好”,潜台词是:“那个销售小哥长得还挺帅,嘴巴也甜,一口一个姐叫得我心花怒放。试驾的时候一个劲儿夸我车开得好,说我这技术比他都牛。我一高兴,脑子一热,就刷了卡。现在回想起来,他好像都没跟我说清楚这车的真实续航到底打几折。”
真的,我看得都累了!
这不是消费,这是心理战。车企在表演,销售在表演,连买车的客户,都在镜头前配合表演。一场所有人都知道规则,但所有人都乐在其中的大型荒诞剧。
新闻里还提到什么“蜀山零跑4S店”,说销量很是可观。这太正常了。因为现在买车的逻辑已经彻底变了。以前我们买车,看三大件,看品牌历史,看保值率。现在呢?就看一条:你够不够狠。你的配置是不是直接拉满,你的价格是不是直接打骨折,你的老板是不是亲自下场直播带货,精神状态是不是非常值得关心。
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就非常值得关心,这是一个褒义词。因为只有老板亲自“颠”了,市场才能感受到你的诚意。你跟消费者讲什么技术参数,什么平台架构,什么智能座舱,他听不懂。但你说我这车20万,配置对标别人40万的,而且我老板为了卖车已经三天没睡觉了,你看他双眼通红还在直播。消费者马上就懂了。
这种懂,是一种民粹级别的解构。你甭管什么激光雷达,什么智能驾驶,在真正的中国路况之神——“老头乐”面前,都得跪下。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AEB就是个笑话,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才是技术的最终归宿,不是实验室,而是最混乱的菜市场。
所以,这些车展、补贴,就像给一锅沸腾的油里不断加水,炸得更热闹一点,但改变不了油锅本身的属性。它唯一的价值,就是让那些还在犹豫的人,扣动扳机。讲真,有时候我挺羡慕那些销售的,至少他们还相信自己说的话。不像我,昨天晚上点的麻辣烫,老板信誓旦旦说微辣,结果差点把我送走。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把车展比成ICU,好像对医生不太尊重。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一个道理?都是在跟时间赛跑,都是在用尽一切手段维持生命体征。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奔驰,比如特斯拉。这种品牌它卖的不是车,是“玄学”,是一种信仰。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国产车配置多高,价格多低,没用。他要的就是那个感觉,那个Logo,那个能打开他社交圈的“任意门”。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你试图跟他们讲性价比,就像试图跟一个道诡异仙的修仙者讲科学,他只会觉得你没有慧根。
所以你看,蜀山区这些“线上+线下”的组合拳,发了1800万补贴,盘活了车市。这操作没毛病,甚至可以说非常高明。因为它看透了这场战争的本质:在掀桌子的时代,最重要的不是你菜做得多好吃,而是你能不能让更多的人先坐到桌子前。

至于他们坐下来之后,是吃饭,还是等着别人掀桌子,那就是另一场修仙了。而最终决定胜负的,不是你技术有多牛,不是你补贴有多厚,而是你有没有一种“我不过了,大家一起死”的觉悟。
这,才是商业的本质。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