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高阶智驾下探20万问界M7与尚界H5冲击销量榜

五分钟破一万单,这速度快得像有人在发布会现场直接把油门踩到底。

我那天刷直播,余承东笑得跟刚拆开一个“限量款”盲盒似的,全新问界M7一亮相,人群里的热度就炸成了烟花。

另一边尚界H5也没闲着,一小时大定过万,用不到二十万的价格把华为高阶ADS硬件塞进车里,看得不少竞品脸色发青,心里暗骂:“这牌还怎么接?”

如果时间倒回去年,这场面大概会被当成段子收藏起来。

汪严旻那时才放话,“15万元绝无可能搭载城市智驾”。

结果鸿蒙智行偏不按剧本来,把高阶辅助驾驶打到17.98万元起步——有钱有技术就是能改规则,不解释。

新M7背后的故事,比数字更带劲。

华为高阶智驾下探20万问界M7与尚界H5冲击销量榜-有驾

三年砸下40亿做的新平台,把麦弗逊悬架扔掉,换全铝双叉臂和五连杆,再加双腔闭式空气悬架。

这些词听起来很工程师,但真正试车的时候,那种从坑洼路瞬间切到铺满地毯街道的感受,让我怀疑是不是坐错车了——老款完全给不了这种滤振和平顺感,你甚至能感觉轮胎在对你说:“今天我们不吵。”

它还有点固执。

增程版干脆全系四驱,没有低配后驱拉低门槛价,起售价比老款贵了三万。

这是典型的“宁可少卖,也要好卖”的操作。

余承东在直播间不停强调舱内激光视觉方案,说性能甩纯视觉几条街,还顺便吐槽传统布局丑。

华为高阶智驾下探20万问界M7与尚界H5冲击销量榜-有驾

但入门Pro+只能跑高速领航,在城区就收敛很多,要真想让它帮你拐小巷?

方向盘还是自己握稳吧。

尚界H5走的是另一套狠棋:六个版本顶配都压在20万以内,还标配乾崑ADS高阶硬件。

这不是简单抢销量,而是在心理上击穿同价位那些靠“智能”撑腰的品牌,相当于告诉消费者,“不用多花钱,就能拿全套。”

十五到二十万区间、没有华为技术背书的厂商压力山大,两年之内必然有人投靠,就像当年的安卓阵营一样席卷市场。

华为高阶智驾下探20万问界M7与尚界H5冲击销量榜-有驾

这些数据只是表层,新M7和问界M5之间空出来25-28万元档,很可能藏着未公布的新车型。

如果真是这样,那鸿蒙智行就是用梯形阵封锁,从十五一直堵到四十,让各个价位都有拦截网——别人还想着怎么分蛋糕,它已经开始重建烤箱。

站用户角度看,新M7给老车主4万元置换优惠算是一张情绪牌。

有时候成年人世界没圣诞老人,但偶尔遇到这样的福利,会觉得厂商至少记得谁陪他们熬过第一代的不完美。

而且升级不仅仅是外观年轻化,还有HUD、副驾屏、零重力座椅、前备箱空间提升这些生活细节,对家庭用户来说,这是“大而精”的照顾。

有些厂家只拼马力,却忘了温度也是竞争力之一。

华为高阶智驾下探20万问界M7与尚界H5冲击销量榜-有驾

不过别急着欢呼,高阶辅助驾驶虽然下探到了更亲民价格,可并不是所有人都立刻受益。

在一些道路复杂、法规滞后的城市,即便你的车能力强,也未必发挥全部潜力。

一旦硬件成本摊薄,高阶功能成为新的标配,现在所谓优势,到明年可能就是基础要求。

当大家都拥有差不多水平的时候,比拼的是更新速度与服务体验,否则今天排队交订金的人,明天就去隔壁看灯光秀去了。

短期来看,新M7和尚界H5确实容易占据销量榜,一个刺激中高端,一个搅乱中端价格池。

但长线呢?

必须持续压技术曲线,同时守住服务口碑。

华为高阶智驾下探20万问界M7与尚界H5冲击销量榜-有驾

不信的话看看乐视电视,当初火爆得像全民狂欢,如今却变成历史课上的案例——糖吃久了,总要回归营养餐。

最后留个问题给你们。

当自动驾驶、高阶底盘、大尺寸屏幕这些曾经只有豪华品牌才玩的配置逐渐进入普通家庭,是继续买自己喜欢logo挂胸前,还是转向性价比优先,把情怀送进博物馆?

我朋友分两派,有人坚持认为车一定要买能代表身份的牌子,有人翻白眼说:“logo不能帮我接孩子放学。”

你是哪一派?

留言聊聊,说不定下一次我们就在讨论哪家汽车又偷偷改了游戏规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