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氢能源汽车去哪儿了?

日本氢能源汽车去哪儿了?-有驾

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在销量排行榜中,来自美国的特斯拉、来自中国的比亚迪与五菱,分别拿下2021年电动车销量的冠、亚、季军。来自德国的大众以及韩国的现代汽车也开始崭露头角,这五家车企旗下的机车型号几乎霸占了世界电动车领域50%以上的市场份额。

相信有观众会问日本的新能源汽车去哪儿了?日系汽车品牌丰田、本田、日产等均为世界汽车领域的头部企业,其中丰田更是长期以来位居全球最大汽车厂商之列。但在新能源市场,日本车企却仿佛被灭霸打了响指般突然消失。有日本经济学家指出,在新能源应用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肉和拉面都被特斯拉和比亚迪吃下,汤也被欧洲喝掉,日本汽车企业恐怕连汤都喝不上。显然,日本在新能源领域已然掉队。那么,日本究竟是如何输掉新能源未来的?本期我们就来深入探讨日本在新能源转型期掉队的原因。

日本氢能源汽车去哪儿了?-有驾

要解开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新能源这一概念是如何进入大众视野的。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给世界工业造成严重冲击,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均遭受重创。多国意识到,地球上的化石能源终将消耗殆尽。若想在未来百年保持工业发展优势,就必须研发新能源技术。80年代左右,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探索化石能源替代品,光伏、风力发电、核电等技术产业进入飞速发展期。彼时日本经济尚未崩溃,其在新能源开发领域的研发速度仍处于世界前列。按照这一趋势,若新能源未来普及,日本本可成为首个受益者,借此优势在世界经济中持续辉煌。

但日本却主动放弃世界主流路线,选择了一条大胆而艰险的道路,那就是开发氢能源。氢能源是通过氢气燃烧提供动力的清洁能源,其燃烧产物仅为水,不污染环境;获取方式在化学上也较为简单,只需电解水即可产生氢气和氧气。这种高效环保的能源被日本视为未来能源方向。丰田汽车公司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曾断言:未来的能源世界一定以氢能源为核心,新能源社会也一定从丰田公司开始。”1992年,丰田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氢能源汽车。从最初的私人研发小组发展到近千人的科研团队,丰田在氢能源汽车研发上几乎不惜一切代价。经过20多年努力,2015年,丰田生产的第一代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正式发售。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驾驶氢能源汽车的日本第一人,丰田章男将氢燃料电池汽车钥匙赠予安倍晋三,这一事件成为日本氢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日本氢能源汽车去哪儿了?-有驾

在汽车性能上,氢能源汽车表现优异,与传统汽油车差距不大。试驾后,安倍晋三曾表示:新能源领域应用的希望在日本,日本的希望在丰田。这让日本政府对其寄予厚望,丰田公司也士气大振。随后两年内,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等日本主要城市增设了120余座加氢站,为氢能源汽车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为新能源汽车车主提供巨额补贴,最高可补贴购车款的三分之一,车主仅需约18万元人民币即可购买氢能源汽车。表面看来,日本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特斯拉CEO马斯克却指出:日本大力支持氢能源汽车是一项极其愚蠢的决定,纯电动车才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这引发了对氢能源利弊的深入探讨。从化学逻辑看,氢能源确实高效清洁,但市场化应用却暴露出两大难题,即存储运输与制造成本。

日本氢能源汽车去哪儿了?-有驾

先说存储运输问题。氢气虽常见,但易燃易爆的特性使其难以大规模存储和运输。日本尝试将氢气液化后输送至加氢站,但液化成本极高相较于石油裂解制汽油的成本,液化氢制造成本高出30倍以上。标准大气压下,氢的沸点为零下253摄氏度,需大规模增压才能实现液化,而市面上的液化氢需在极高压力下的密封容器中储存。加压过程消耗的电力巨大,导致生产液化氢的成本居高不下。运输方面,50公里内每千克液化氢运输费约4.9美元,超过50公里后,受温度等因素影响,成本会进一步升高。即便日本政府大幅补贴加氢费用,也难以从根本上抑制氢气的存储和运输成本,最终高昂的使用费用仍由民众承担。

其次,氢气的制造成本同样高昂。最廉价的方式是从煤炭中提取氢气,但煤炭作为化石资源,过度依赖会违背新能源开发的初衷。传统的电解水制氢法虽清洁,但耗电量巨大——工业电解法制氢的成本在各类制氢方式中最高。即便日本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可供电解,但国内电力匮乏仍是瓶颈。根据2021年数据,日本75%以上的电力来自传统火力发电,而核电站等新型产电模式自2011年福岛核危机后相继停运。日本地处地震带,无法大规模发展核电;本国又缺乏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所需的大面积平原,电力问题难以解决,新能源社会的构想自然难以实现。

日本氢能源汽车去哪儿了?-有驾

不仅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在发展氢能源科技时也面临同样问题——大规模制氢消耗大量电力。既然电力可直接用于汽车驱动,为何要先消耗电力制氢,再用氢气提供动力?这正是全球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而非氢能源汽车的根本原因。

日本难道不清楚这些弊端吗?为何非要一条路走到黑?这正是日本输掉新能源竞赛的关键。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上,日本不具备中美等大国的多元化条件。受资源限制,日本若想在全球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只能集中力量单点突破。可以说,日本将国运押注在了新能源开发上。2018年,在明知氢能源难以全球普及的情况下,日本仍推出《新能源基本战略》,虽以氢能源为标题,但核心仍是氢能源的高效利用。面对制造与存储运输难题,日本选择摆烂他们认为,只要在氢能源应用技术上取得突破,其他有条件制氢的国家就会向日本供应氢气。但现实是,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均无大规模制氢计划。日本新能源汽车再精良、价格再低,只要氢气问题无法解决,其科技战略就等同于沉没成本。

日本氢能源汽车去哪儿了?-有驾

结果便是,2018年后,包括丰田、本田、日产在内的日本车企集体陷入寒冬。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日本仅生产4万辆新能源汽车,本土销量仅数千辆;161座加氢站集中分布在主要城市,偏远地区根本无法使用;国际市场上,丰田氢能源汽车年销量仅300辆,不及纯电动汽车的零头。更糟糕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空窗期正指数级缩短20202022年,全球电动车销量成倍增长,即将迎来井喷式爆发。此时的汽车市场已几乎不给日本新能源汽车留下发展空间,这也解释了为何电动汽车群雄争霸时,日本品牌榜上无名。2021年,丰田和本田才意识到氢能源汽车短期内难成主流,仓促推出纯电动汽车,但为时已晚。

日本新能源领域的困境,用《红楼梦》的话说便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日本政府一直在赌赌世界不会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而中美欧汽车产业的崛起宣告:日本赌输了。从现状看,日本在新能源应用领域已显落后趋势,传统强势企业近年罕见出现逆增长。日本车企的失败,始于最初的战略选择偏差,输在赌国运式的发展模式,更输在傲慢与偏见。当然,我们无法断言未来一定是纯电动时代还是氢能源时代氢能源与纯电动各有利弊,人类科技最终走向尚难预料,或许百年后氢能源会逐步替代电力能源。但就当下而言,日本在新能源领域已经落后,#图文作者回归激励计划#其车企想要绝境翻盘,胜算已微乎其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