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一季度销量飙升48%,这数字颇为惹眼,也让人颇感振奋。
更饶有兴味的是,它打算将极氪全盘纳入麾下。
这好比一个家族,原先几个子嗣各自营生,如今当家的寻思着,不如大伙儿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把家底做厚。
销量扶摇直上,利润成倍翻番,这背后定有缘由。
官方归功于《台州宣言》,加速新能源转型。
这话听着略显“四平八稳”,但细咂摸咂摸,也不无道理。
眼下谁还敢对新能源这块肥肉视而不见?
吉利算是嗅觉灵敏的,银河系列一炮而红,单季销量逼近26万,同比增长214%。
这增速,简直像装了助推器。
星愿更是一骑绝尘,直接登顶1-4月全品类销量榜首。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销量高企就意味着万事大吉吗?
这就好比考了个高分,并不代表你真吃透了所有知识点。
吉利如今新能源渗透率逾50%,稳居头部阵营,这份成绩单着实亮眼。
可新能源汽车这行,吞金兽比比皆是,研发要银子,营销要银子,售后服务同样烧钱。
利润果真能追得上销量吗?
毛利率是个风向标。
吉利一季度毛利率达到15.8%,这昭示着它的掘金能力在增强。
但与特斯拉比肩,仍有龃龉。
特斯拉Model 3的毛利率,据说能达到20%以上。
这其中的落差,就体现在技术沉淀、品牌溢价等等方面。
再来说说这桩并购。
吉利将极氪鲸吞,乍一看是强强联手,资源重组。
但背后或许潜藏着更深的盘算。
极氪虽定位高端,但销量始终不温不火。
一季度销量超4万台,同比增长25%,这数字放在整个新能源市场里,算不上出类拔萃。
对于极氪而言,攀上吉利这棵参天大树,能更好地分摊成本,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对于吉利而言,合并极氪,能补齐自己在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短板,进一步拔高品牌格调。
当然,兼并也可能滋生问题。
不同品牌有不同的调性和文化,整合起来会不会出现内耗?
吉利、领克、极氪,外加银河系列,如此多的品牌并驾齐驱,会不会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反倒不知该选哪一个?
这就像一家饭馆,菜单洋洋洒洒,反而让人不知从何点起。
吉利宣称自己是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智能化布局的车企,GEA智能新能源架构、雷神超级电混、星睿AI云动力、AI银河精灵,听着颇为玄乎。
但关键在于,这些技术能否真正转化为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如果只是纸上谈兵,那也于事无补。
与坊间认知相悖,汽车行业绝非简单的零件攒装。
它牵涉到技术、供应链、品牌、营销、服务等等环节。
吉利眼下销量节节攀升,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它需要不断精进技术,打造更具诱惑力的产品,方能在白热化的市场竞逐中屹立不倒。
是以,吉利的故事,不仅仅是销量激增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转型、重组和竞逐的故事。
它警醒着我们,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唯有不断求索、不断革新,方能紧随时代脉搏。
而消费者呢?
他们翘首以盼的是,吉利能拿出更多诚意满满的产品,而不是空洞的辞藻。
就像谈情说爱,光靠甜言蜜语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付诸行动才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