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又炸锅了,方程豹钛7一出来,朋友圈直接刷屏。你说它是个SUV吧,可这溜背造型、低趴姿态,哪哪儿都透着股跨界轿跑范儿;你说它是玩颜值的网红?人家三电技术、智能座舱、L2级辅助驾驶全拉满,还带四驱系统,百公里加速5秒出头——这不就是冲着“大五座天花板”来的吗?关键是啥?17.98万元起售,这价格一甩出来,别说合资品牌慌了,连自家兄弟都得倒吸一口凉气。
我特意去试驾了一圈,也跟几个潜在车主聊了聊,这车到底值不值得上头?咱今天就掰开揉碎说说。
先看脸,方程豹钛7的外观是真的支棱起来了。前脸那个星际光幕灯带,晚上点亮那一下,整条街的回头率都给你承包了,妥妥的“灯厂”水准。侧面线条流畅得像风吹过,风阻系数干到了0.258Cd,这数据在同级里能排进前三。很多人说这设计有点像某新势力,但我觉得比亚迪这次没抄,是真原创。而且车身比例拿捏得刚刚好,轮毂最大给到21寸,配上无框车门和隐藏式门把手,高级感直接拉满。你说它是“出片利器”,一点不夸张,随便往路边一停,手机一掏就是大片。
坐进车里,第一感觉是:这内饰也太有料了吧?软包材质铺得到处都是,中控那块15.6英寸的旋转大屏反应贼快,用惯了手机的人也能一秒上手。最让我惊喜的是座椅——不仅支持通风加热按摩,还能一键放平变“床车”模式。我身高1米8,后排跷二郎腿毫无压力,头部空间也充裕。后备箱容积500升起步,后排放倒后能扩展到接近1500升,露营装备、婴儿车、自行车都能塞进去。这空间表现,比很多七座SUV的第三排都实用。
动力这块,钛7真香警告!纯电版CLTC续航有620公里和760公里两个版本,插混版更是能做到综合续航超1200公里。我试的是四驱性能版,一脚电门下去,推背感直接把你按在椅背上,百公里加速5.3秒,红绿灯起步根本不用看别人脸色。关键是开起来不“飘”,底盘调校偏运动但不硬,过减速带和坑洼路面时滤震很到位,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介入得很自然,不会让你觉得被机器操控。这操控感,说是“驾驶玩具”也不为过。
智能化方面,DiPilot 3.0系统支持L2级辅助驾驶全系标配,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这些基础操作不在话下。高配车型还有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跑高速时能自动变道超车、进出匝道,省心不少。语音助手反应灵敏,连续对话、可见即可说都支持,叫它打开车窗、调低空调、播放音乐,基本一句话搞定。现在谁还用手点屏幕啊?科技感这块,比亚迪算是彻底拿捏住了。
安全性也不能落下。全系标配6气囊+侧气帘,车身高强度钢占比超过80%,电池组做了IP68防水防撞处理,碰撞测试成绩预计能拿五星。我特别注意到它的主动安全配置,比如开门预警、盲区监测、后方穿行预警这些功能,在窄路停车或倒车时特别实用,新手司机也能安心上路。
说到竞品,绕不开特斯拉Model Y。Model Y品牌光环强,自动驾驶算法确实牛,但内饰简陋得像毛坯房,做工质感跟钛7比差了一截。而且Model Y涨价跌价跟坐过山车似的,老车主气得蹦起来,而比亚迪这边价格稳,终端优惠少但保值率反而更可控。再看小鹏G6,也是大五座SUV,智驾系统不错,但设计偏保守,开出去没啥存在感,属于“技术宅”类型。至于理想L6,空间和舒适性确实顶呱呱,但价格贵了小十万,而且增程式结构复杂,后期维护成本高。这么一圈比下来,钛7简直是精准打击——你要的颜值、性能、智能、空间、性价比,它全给了。
还有人拿它跟大众ID.5比,说德系底盘扎实。可ID.5国内都没正式上市,就算引进,价格估计得25万往上,配置还不一定有钛7丰富。更别说比亚迪的三电技术已经迭代到第五代,电池安全和能耗控制都是行业顶尖水平。别人还在卷续航,比亚迪已经开始卷综合体验了。
最狠的是定价。17.98万起,顶配也就二十出头,对比同级别动辄二十七八万的“新势力”,这价格简直是降维打击。有人说这波操作会让友商集体“天塌了”,我不敢说那么绝对,但至少那些靠堆配置卖高价的车型,这回真得好好反思了。以前觉得20万买辆高品质大五座SUV是奢望,现在一看钛7,居然真的实现了。
你说它有没有缺点?肯定有。比如无框车门虽然帅,但高速风噪会略大一点;溜背造型牺牲了一丢丢后排头部空间,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完全够用。还有就是热度太高,据说首批订单已经破五万,提车可能要等一阵子。但这算缺点吗?某种程度上,这反而是种认可。
说实话,这几年国产车的进步真是打脸了不少人。曾经我们觉得合资才是品质象征,现在看看,像方程豹钛7这样的产品,无论是设计、技术还是用户体验,都已经走在了前面。它不只是比亚迪的“大五座天花板”,更像是整个20万级SUV市场的重新定义者。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如果你正打算换车,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