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几个朋友聊天,聊着聊着话题就拐到买车上了。一个哥们儿说:“我现在真想买辆途锐,开着有面儿,坐着也舒服,关键是能跑山路也能进城谈生意。”我一听乐了,心想这车不是动辄六七十万起吗?结果他神秘一笑:“现在16万多就能拿下,你敢信?”我当场就愣住了——这价格,是途锐打折打到天塌了,还是我活在梦里?
别急,听我慢慢说。其实他指的是大众途锐的2011款3.0TSI手自一体领先版,现在二手车市场上确实有这个价格区间。虽然年份老了点,但你要知道,这可是当年的“百万级德系SUV”代表作之一。放到现在,16万多买一辆进口中大型SUV,还是途锐这种“老咕噜棒子”里的实力派,性价比直接支棱起来了。
先说外观,这代途锐虽然设计语言偏稳重,不像现在的新车那么张扬,但那种德系车特有的厚重感和力量感,是很多新势力模仿不来的。前脸双横幅镀铬格栅配上“灯厂”级别的氙气大灯,晚上一开,整条街的焦点就是你。车身线条平直利落,没有多余花哨,但比例拿捏得特别准,开出去不张扬却自带气场,属于那种“走路摇头晃脑”都不带心虚的主儿。说实话,现在十几万买个国产新势力,颜值是新潮,可十年后再看?难说。但途锐这造型,放到现在也不过时,经典就是经典,真香。
坐进车内,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德味”——不是味道,是那种扎实的用料和严谨的布局。中控台虽然按钮多得像飞机驾驶舱,但每个按键的阻尼感都清脆利落,用起来特别有安全感。真皮座椅宽大厚实,支撑性顶呱呱,跑长途腰不酸背不疼。后排空间也够用,我1米78坐进去,腿还能伸直,头顶也不顶。而且这车隔音做得真不错,高速120码,车内说话不用吼,舒适性配置这块,当年可是对标保时捷卡宴的,没得黑。
动力方面,3.0L V6机械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333匹,峰值扭矩440牛·米,匹配6AT变速箱。这套动力系统放在今天也不算弱,百公里加速7秒出头,日常超车轻轻松松。重点是,机械增压的动力输出特别线性,油门踩多少就有多少,不像涡轮车有那种“突”的一下,开起来特别顺手。而且这车标配了全时四驱和托森差速器,底盘扎实,悬挂调校偏硬朗,过弯稳得一批,山路劈弯都不带虚的。说它是“驾驶玩具”可能有点过,但绝对不是那种软绵绵的“买菜车”。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都这年头了,还开这么老的车,靠谱吗?三电系统?别闹,这是纯油车,没那么多电子病。但机械结构复杂,后期养护确实得上点心。不过大众的3.0T发动机和6AT变速箱,可靠性在业内是出了名的,只要按时保养,开个30万公里问题不大。当然,小毛病可能有,比如空气悬挂老化、电控模块偶发故障,但这都是老车通病,花点钱能修好。
咱们再横向比比看。同价位16万左右,你能买到什么?比如2020款的本田CR-V,省油是省油,百公里油耗8个左右,家用确实合适。但你要说开出去有排面?不好意思,CR-V再火也是“国民神车”,上桌吃饭你不会第一个动筷。再看2018款的奥迪Q5L,加长轴距,后排宽敞,四驱也有,但35TFSI低功率版动力偏弱,百公里加速要9秒多,开起来有点“肉”。而且年份近,车价高,跌冒烟了都未必能到16万。
还有人说,现在新能源多好,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全都有。话是没错,但L2级辅助驾驶在2011年的途锐上是没有的,这点得承认。可你要真上高速,开了200公里,发现新势力的车机卡成PPT,自动泊车停歪了,你会不会气得蹦起来?而途锐呢?没有花里胡哨的功能,但方向盘指哪打哪,刹车稳,油门跟脚,开的是踏实,是那种“人车合一”的感觉。
安全性方面,虽然当年没有现在这么卷的主被动安全配置,但途锐的车身结构用料扎实,高强度钢占比高,碰撞测试成绩在同级里也算优秀。而且标配了ESP、ABS、多个安全气囊,安全性这块没得黑。再加上低重心的底盘设计和动态稳定控制系统,雨天过弯也不飘。
说到底,16万多买辆2011款途锐,你图的是什么? 是德系SUV的稳重质感?是进口车的做工水准?还是那种“花小钱办大事”的成就感?它确实不是完美的,车机落后、油耗偏高(百公里13-14个油,算不上油老虎但也不省)、维修成本略高,但你要知道,这可是能陪你翻山越岭、走南闯北的硬家伙。
相比之下,同价位的新车可能配置更高,但开五年后呢?保值率、耐久性、驾驶质感,真能比得上这台“老咕噜棒子”吗?有时候,经典老车的魅力,就在于它不跟你玩虚的。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你会考虑花16万买一辆老途锐吗? 它可能不是最聪明的选择,但绝对是最有味道的。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或者,你更愿意选一台配置拉满但味道全无的新车?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